1994年的一天,已经退居二线,闲居上海的陈云同志突然接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

写下这封信的不是别人,而是林彪元帅的女儿林立衡,而自从林立衡回到武汉居住以后,就很少给中央的同志们写信。

因此,在接到这封信以后,陈云同志的心里顿时疑窦丛生。

原来,林立衡给陈云同志写下这封信,是想请他帮一个忙。

陈云同志在读过信件以后,立马将自己的老部下洪学智叫到了身边。作为曾经在东北地区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陈云说起话来从不拐弯抹角。

一见面,陈云便对洪学智交代道:林彪同志的女儿给我写了一封信,现在有两件事情需要麻烦你!

洪学智听了陈云的话,觉得事情并不简单,他立马站了起来,朝着陈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表示不管什么样的任务,一定会尽力完成!

随后,在洪学智的领导之下,中央军委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一场规模浩大的“工程”就此拉开了帷幕。

那么,林立衡在信里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在看过信件之后,陈云同志会第一时间找来洪学智?而陈云交给洪学智的这两个任务到底是什么?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道来。

陈云和洪学智的“革命情谊”

洪学智与陈云之间的情谊,还要从抗战结束初期开始讲起。

1945年9月,刚刚在南方接受完日军投降的洪学智接到了来自中央军委的命令。

当时,洪学智还是黄克诚同志手下的一员战将,黄克诚将洪学智叫到身边,而后语气坚定地向他命令:

洪大个子,现在中央命令你们立刻开赴关外去接收东北的城市,你敢不敢啊?

洪学智一听是中央的命令,想也没想就大声地回答道:敢!连日本鬼子都被我们打跑了,我还有什么不敢的?

黄克诚听了洪学智的话,立刻哈哈大笑了起来,对于洪学智这个老部下,他还是十分了解的。

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洪学智总是毫无怨言,而且也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

因此,中央把洪学智调去关外参加战斗,可谓是人尽其才。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2)

在临走之前,黄克诚显然还是有些不放心,而洪学智向黄克诚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会完成中央交代的所有任务,不给老首长丢脸。

不过,洪学智趁这个时候向黄克诚提出了一个要求。

根据洪学智的要求,组织上很快就将刘震同志派做了他的副职干部,在搭建完了新的领导班子之后,洪学智对于自己未来的任务充满了信心。

一段时间后,洪学智便带着自己的部队踏上了“出关之路”。

由于在抗战胜利前夕,东北地区就已经处于苏联红军的控制之下,这番中央调洪学智等人出关,主要是想从苏联红军的手中接管城市。

同时,帮助东北地区的人民群众建立民主的“新政府”。

在此之前,洪学智就曾经从事过政工、后勤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抵达东北之后,洪学智的本领便完全展露了出来。

不到几个月的工夫,洪学智管理的地区全部恢复了生产,人民也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3)

此时,陈云同志正在东北局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的副政委,与洪学智属于“上下级关系”。

很快,陈云就注意到了洪学智这个非常能干的同志,因为洪学智擅长做后勤工作,着实给陈云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1946年,蒋介石彻底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与此同时,蒋介石命令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沿着当地的交通线对人民解放军的据点发动攻击。

这时候,洪学智正带着手底下的部队,在黑龙江一带驻防,但在国民党军发动进攻以后,洪学智没有被调往前方,而是在后方负责剿匪工作。

起初,部队里的一些同志对于组织上这样的安排非常不满。

久而久之,一些战士和基层的干部居然出现了厌战情绪。

得知此事以后,洪学智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道:“不管是在前方打仗,还是在后方剿匪,这都是为革命做贡献嘛。不要以为在后方剿匪就会比前线轻松,要想干好也不容易哩。”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4)

在洪学智的开导之下,同志们也逐渐端正了思想,经过大家的轮番苦战,我军在东北的后方根据地终于得到了巩固。

有了稳定的环境之后,陈云在后方发展经济,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保障也就更加方便了。

此时,陈云已经认定洪学智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向组织上屡屡推荐洪学智出任要职。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洪学智与陈云的私交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云同志还与洪学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但由于工作的缘故,洪学智与陈云同志并不经常走动,直到1994年的一天,退休之后的陈云同志突然将洪学智找到上海,与他进行了一番谈话。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5)

特殊的来信 特殊的任务

1994年,陈云突然收到了林彪同志的女儿林立衡的来信。

在信中,林立衡非常焦急地对陈云表示,建国初期的几大野战军几乎都有自己的战史。

然而,第四野战军作为解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也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战史,陈云同志作为东北局的老领导,与四野的诸位同志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友谊。

在收到林立衡的来信之后,陈云极为重视此事,当即找来了曾经在四野任职的洪学智。

洪学智下了飞机以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立马就赶到了陈云同志的住所。

见到洪学智之后,陈云同志开门见山地对他说道:你也是四野的老同志了,现在一野、二野、华野都有了自己的战史,唯独我们四野直到现在也没有一部自己的战史,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6)

洪学智听出了陈云的话外之音,他立马站了起来向陈云拍着胸脯大声说道:老首长,您有什么任务就尽管交代吧,只要是我洪学智能够做到的,我一定会把它做好!

陈云看着洪学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主动站起身为洪学智倒了一杯茶。

如今,四野的老同志们已经越来越少,除了陈云与洪学智之外,也就只有少数同志尚且健在了。

洪学智听着老首长的话,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悲悯的情绪。

陈云告诉洪学智,自己准备将编纂四野战史的任务交给他,这个任务不仅是为了我国军队的建设,也是为了告慰无数四野的老同志。

因此,在面对这个任务的时候,洪学智必须格外慎重和认真。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7)

除此之外,陈云还对洪学智交代道: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我们四野就打了两个。现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纪念馆。

平津战役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纪念设施,不如你就趁着这个机会把平津战役纪念馆也给建起来吧!

洪学智发现陈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里逐渐泛出了泪光。

作为一名从东北战场上走出来的革命老将,洪学智又怎么能够不清楚这其中的重要性呢?

他当即向陈云同志立下了军令状,自己一定会完成好他的嘱托,在向洪学智交代了两个任务之后,陈云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过去在部队里,洪学智就是出了名的“好脾气”。

此时,为了安抚老首长的情绪,洪学智也干脆坐了下来,与他唠起了家常。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8)

洪学智对陈云非常恭敬地说道:老首长,既然你交给了我两个任务,那么我也有几个条件。

陈云与洪学智也算是老相识了,对于他这一套早就见怪不怪了。

陈云告诉洪学智,只要他能够完成这两项任务,自己一定会尽力配合他的工作,听了陈云的话,洪学智的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

洪学智告诉陈云:老首长,既然您让我编纂四野的战史,那么我就想请您当一个顾问,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呢?

既然这件事情是由陈云亲自提出的,那么他自然也就不会拒绝这个顾问的职务。

随后,洪学智便开始着手准备四野战史的编纂工作。

那么,洪学智到底会怎么完成老首长交代的这两个任务呢?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9)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995年2月,中央军委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同意了陈云同志提出的编撰四野战史的建议。

为了配合洪学智的工作,中央特意从各个部门调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文字工作者进入编写工作组内。

但编写史书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很多事情还需要洪学智这个总指挥亲自出马,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材料,洪学智开始联系起了当年在四野的老战友。

在这些老战友的帮助下,人们逐渐回忆起了当年四野在南征北战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其中,苏静将军的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当年苏静将军担任了东北野战军作战处的处长。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的许多作战方案,正是出自苏静将军之手,苏静将军在听说“中央下令展开编撰工作”之后决定亲自赶到编写组,与同志们交流一下。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0)

见到同志们以后,苏静将军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道:“编写史书的工作是对我们的人民军队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大家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呀!”

此时,站在一旁的洪学智显得有些着急,他赶紧拉着苏静将军坐下,开始向他请教问题。

原来,在此之前洪学智就已经联系了许多四野的老战友。

今天,洪学智专门设了一个茶会,目的就是要对四野当年一些存在争议的历史进行讨论,为了弄明白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洪学智需要反复核对多位老战友的回忆。

直到保证准确无误之后,洪学智这才让人将此事记录下来,送到编写组去,为了激励编写组的工作人员们,洪学智特意请老首长陈云给大家写下了一幅字。

在这幅字里陈云写道:“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陈云同志写下的这句话,不仅变成了洪学智本人参与编写工作的形式标准,同时也成为了整个编写组同志们的座右铭。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1)

可是就在编写工作刚刚开始不久之后,上海的医院里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陈云同志因为旧疾复发住进了医院,现在他的身体状况恐怕不容乐观。

在听说这个消息以后,洪学智几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陈云所在的医院,见到老首长以后,洪学智一把拉住了陈云的手,轻声地向他表示慰问。

陈云的心里明白,自己或许将不久于人世,在此之前,他还是要叮嘱洪学智那两件任务全部做好。

只见陈云强打着精神坐起身来,对洪学智交代道:“洪大个子,现在我们四野的老同志已经越来越少了。不管今后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都希望你能够把答应我的那两件事情做完,这样我也就算放心了。”

洪学智咬了咬牙,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对着陈云点了点头。

随后,洪学智赶紧返回了工作组,并向大家传达了陈云同志的愿望。

1995年4月,陈云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2)

此时,洪学智的心中虽然万分悲痛,但他依旧清晰地记得老首长的嘱托。

洪学智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对编写组的所有同志们说道:“虽然陈老离开了,不能再给我们当顾问了。但是编纂这不是书,是他老人家生前的心愿,我们必须要替他去完成。我们一定要将陈老交办的事情办好、办扎实。不辜负陈老,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当时的洪学智同志已经年近八旬,但是为了史书的编撰工作,不停地往返于北京,沈阳,北戴河这些地方。

洪学智这么做,只是为了亲自到当年的战场上走一走、看一看。

如果在当地遇见了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同志,洪学智还会亲自请他们吃上一顿饭,聊一聊天。

很快,洪学智同志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就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为了尽快完成四野战史的编纂工作,中央特意将吕正操、刘华清等同志派往了编写组协助工作。

如今,为四野编写战史已经不光是四野老同志们的心愿了,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场规模空前的“修史工作”。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3)

时间到了1998年的年初,当洪学智向众人展示编撰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从此,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块战史领域的空白终于被填补上了。

可是,除了史书的修撰工作之外,洪学智还必须亲自指导“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平津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解放全中国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平津战役的纪念馆到底该如何修建呢?对于此事,陈云与洪学智两位同志又有着怎样的指示呢?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4)

铭记历史 光照后人

通过编纂《第四野战军战史》的工作,洪学智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战役的基本情况,现在大家面临的最重大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修建平津战役的纪念馆?

作为一座革命战役的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选址必须要花费一番工夫。

这个地方既要方便现在人们的施工与浏览,同时也要兼具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不过,在此之前陈云同志就已经对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建设工作作出过指示。

陈云认为,平津战役纪念馆应该建在天津,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平津战役的主战场在北京,天津以及张家口一带,而北京的革命纪念馆已经很多了,但天津却比较少。

第二,平津战役具有非常浓厚的“谈判色彩”,其中北京便是双方经过谈判以后和平解放的,而天津则是四野的战士们用武力攻克的,将纪念馆建在天津,显然更有利于战役的纪念工作。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5)

可是,当时还是有很多同志并不同意陈云的这些建议,很多人认为在平津战役当中,北平才是国民党军队的指挥部所在地。

因此,从政治角度上来说,纪念馆修在北京似乎更加合适一些,消息传到了洪学智的耳朵里,他也非常认同陈云同志的意见。

于是,洪学智便亲自拜会了天津市委的相关同志,对他们说明了这次工作的重要性。

最终,天津市委的同志们同意为纪念馆的建设工作批下一块专门的施工用地。

同时,天津市的各个部门和单位也将全力配合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在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妥帖之后,洪学智才将自己的想法上报给中央。

比起北京寸土寸金的建设环境,天津地区的用地情况显然没有那么紧张。

同时,考虑到一些四野老同志的意见,中央最后同意了洪学智的方案。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6)

在修建纪念馆的过程当中,洪学智曾经几次亲自赶到施工现场视察工作。

在项目办公室里,洪学智若有所思地对众人说道:“我们修建这个纪念馆,一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二是为了教育后人,所以最好不要收门票,也不要进行任何商业活动,纪念馆就是纪念馆,应该多组织学生和退伍战士们来参观学习,告诉大家不要忘记过去。”

1997年7月,平津战役纪念馆终于在大家的注目之下建设完成,洪学智同志不顾年迈的身体乘车赶到竣工仪式的现场,向纪念馆捐赠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

在这些文物当中,不光有当年的会议记录,作战文件,还有一支苏静将军的签字笔。

当年,苏静将军正是拿着这支签字笔签下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书。

如今,洪学智将军代表苏静将这支签字笔赠予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人们将通过这支签字笔的笔尖,一窥当年人民解放军的英武风采。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7)

站在竣工仪式的现场,洪学智的内心五味杂陈,今天他不光是代表自己来参加这个竣工仪式,同时他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的四野老战士。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洪学智觉得当年同志们的付出也有了回报。

如今,这样一个国泰民安,富强和谐的“新中国”,不正是当年所有革命先烈的共同希望吗?

2006年11月,洪学智将军走完了自己93年的人生之路,作为一名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战员,洪学智将军的一生以人民幸福和国家复兴为己任。

而作为一名四野的老兵,洪学智同志也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史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作历史天空中点点繁星,不断照耀着后人们。

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994年陈云找到洪学智)(18)

从1840年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过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他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是鲜血浇灌着脚下的这片土地。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够走到胜利的那一天。

他们的名字或许也早已随着时间的风沙慢慢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他们心中的那份理想与信念却并未消失。

因为他们的付出,今天的人们才能够幸福和平地生活在盛世之下。

而大家也将永远记住这些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与民族的“人民英雄”。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铭记历史便是对先辈们精神的最好传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是当代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者,也是革命事业的传火者与继承者,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任何一场困难和浩劫击败。

无论未来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将会经受怎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将循着先辈与历史的足迹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编辑:浊酒

责编: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