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轻巡洋舰,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这是海军条约时代分出来的舰船类型,填补了战列舰和驱逐舰之间的空缺。《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规定轻巡洋舰配备6.1英寸口径及以下火炮,超过6.1英寸或配备8英寸口径主炮的则是重巡洋舰。按说这时候大家都应该老老实实发展了,但日本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搞一波大的,于是就有了堪称海军条约时代最奇葩的最上级巡洋舰。

日本顶级巡洋舰(奇葩的日本万吨巡洋舰)(1)

一切还得从海军条约时代说起,对于日本海军而言,1922年到1936年的海军假日可不是什么好时光。自从1922年美、英、日、法、意签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并在1931年签了作为补充条款《伦敦海军条约》后,缔约国在战舰制造上不仅有了吨位上限,各型军舰的技术指标也被规范化,一战前和一战时期那种疯狂的海军建设被终止了。这段时间各国在海军建造上都偃旗息鼓,除去正常的舰船更替之外,基本不做什么多余想法了。

但在这些国家里,日本显然是不在此列的。日本这国家一肚子坏水,一门心思琢磨的就是怎么搞侵略扩张,而他们在海上的主要对手就是美国。自从1905年日本赢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后,他们的海上主要对手就成了美国,在1907年颁布的《帝国国防方针》里更是明确了将美国海军作为假想敌。

可以说,之后日本海军的目标就只剩下打败美国了,但看看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日本实在是觉得打不赢美国,在海上采取守势就成了日本海军的长期战略,

日本顶级巡洋舰(奇葩的日本万吨巡洋舰)(2)

然而,日本海军在那段时间的对美作战方针,主要是“对美七分论”和“九段渐减邀击战术”,也就是说日本海军的总吨位必须是美国海军的七成,并且通过在海上利用鱼雷艇、驱逐舰、潜艇和航空兵来削弱美国海军的作战力量,最后一波舰队决战打垮美军。

这个思路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它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在海军条约签订后,日本海军的总吨位是不能达到美国海军的七成的,尤其是在主力舰方面差距巨大,怎么补上这个窟窿成了大问题。

日本当时的想法就是在条约里找漏洞,比如说给鱼雷艇这种辅助船只加上堪比驱逐舰的火力,不过这个漏洞在1931年就被《伦敦海军条约》给堵死了。可是贼心不死的日本人又有了新花招,他们决定在巡洋舰上下点心思。

这是因为日本的轻巡洋舰吨位有10.045万吨,现在还有2万吨左右的空闲吨位,而日本现有的17艘轻巡洋舰大多都是5500吨级的老船,其中有4艘恰好到了退役年份,日本就计划把这点凑出来的吨位做一番手脚。

日本顶级巡洋舰(奇葩的日本万吨巡洋舰)(3)

日本人的心思很简单,那就是造万吨轻巡洋舰。日本的重巡洋舰吨位是10.84万吨,现在已经服役了古鹰级、青叶级、妙高级、高雄级等12艘重巡洋舰,没有建造新重型巡洋舰的空间了,可是如果退役四艘老旧的轻巡洋舰,再加上剩余的2万轻巡洋舰吨位,那么日本就能够新建四艘万吨级轻巡洋舰。日本人希望在设计上留下足够的冗余空间,战时把上面配备的炮塔换成8英寸主炮,那日本不就多出了4艘重巡洋舰吗?

不得不说,日本人这个想法真是算盘敲得噼啪响,因为重巡洋舰在传统的舰队决战里也是主力舰船,如果能多出四艘重巡洋舰的话,那么在未来可能的舰队决战里,日本就有可能占据先手优势。

在1931年日本通过了《01舰艇补充计划》,计划中通过的就是被命名为最上级的轻巡洋舰建造方案,预计要建造4艘这样的轻巡洋舰。按照设计方案,最上级的长度为舰200.6米,宽度20.6米,吃水6.15米,标准排水量11200吨,满载排水量14142吨。

日本顶级巡洋舰(奇葩的日本万吨巡洋舰)(4)

很明显,作为一艘轻巡洋舰,最上级的吨位是严重超标了的。作为轻巡洋舰的设计,完全是在按照驱逐舰领舰来设计,但却是用日本的高雄级重巡洋舰作为基础框架设计。通过缩减舰桥面积,大量使用焊接工艺来降低自身重量和吨位,上层建筑更是大量使用铝合金,突出的就是一个脆弱。

至于舰船的装甲带则走了重巡洋舰标准,主装甲带的厚度为100毫米,弹药库的装甲厚度为140毫米,基本上就是重巡洋舰的规格了。

日本顶级巡洋舰(奇葩的日本万吨巡洋舰)(5)

至于火力配置方面,日本最初要蒙骗英美,因此炮塔采用的是五座3联装155毫米炮塔,采用前三后二的布置方式。这种155毫米炮塔十分薄弱,装甲防护仅能达到25毫米。但是炮塔本身可以更换为五座双联装203毫米炮塔,如果从火力上来说已经是很优秀了,毕竟可以拥有10门203毫米主炮,战斗力是颇为不俗。

再加上四座双联装127毫米/40倍径高炮、四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和四座三联装九零式610毫米鱼雷发射管,火力输出能力是相当好了。

动力系统则是八座大型本式重油水管锅炉、两座小型本式重油水管锅炉提供15.24万匹马力,靠四台本式蒸汽轮机驱动四轴螺旋桨,最大航速可达36.5节,14节航速下可航行8000海里。

如果以轻巡洋舰来算,最上级可谓是十分优秀,但考虑到它是可以改装为重巡洋舰的,因此航速也必然会有所下降。经过改装后航速会下降到34.72节,14节航速下可航行7000海里。

日本顶级巡洋舰(奇葩的日本万吨巡洋舰)(6)

得说,日本人在最上级的设计上是煞费苦心,但是这种设计到底好不好呢?说实话就是不好。最上级巡洋舰先天存在有复原性问题,转向时重心不稳有倾覆的可能。

友鹤事件沉了一艘友鹤级鱼雷艇后,船台上的最上号和三隈号就紧着修改了设计。好不容易完成了修改,下水试航时又出现了焊接工艺有问题,船体强度不够的毛病,只能回船台上接着修改,等到1935年7月才彻底完成。

日本顶级巡洋舰(奇葩的日本万吨巡洋舰)(7)

而且说实话,最上级这个造型、这个吨位,参观服役仪式的英美驻日武官也不是傻子,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个超标的轻巡洋舰,说它是个重巡洋舰都有人信。于是英美两国大受刺激下也都建造了万吨级轻巡洋舰,分别是城级轻巡洋舰和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

而日本的最上级也没好哪去,服役后发现船体严重不稳,开炮后舰体出现裂缝,稳定海况航行都出现结构变形。同年爆发的“第四舰队事件”,更是让最上级巡洋舰损失惨重,不仅水上飞机弹射器和飞机被打进大海,船体本身也出现了严重的龟裂,只能送回去接着补枪。

可以说,最上级巡洋舰这种在设计上东拼西凑,硬是为了要留出冗余当重巡洋舰的船,属于严重的不合格产品。在世界海军史上都是个绝对的笑话。当然了,这时候的日本人还不是很清楚这个道理,因为他们自己还挺满意于自己的小聪明,只不过日后最上级在战争中的表现,那就真的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了。

参考文献:《最上级重巡洋舰》《日本巡洋舰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