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设办法,引导孩子乐读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年级如何让小练笔更有实效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如何让小练笔更有实效性(如何让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和小练笔)

三年级如何让小练笔更有实效性

一、巧设办法,引导孩子乐读书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心中要有数,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读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课文编排了两则寓言故事,而且“语文大课堂”是讲动物寓言故事,编动物寓言故事,看了教材后我提前一个月让学生读寓言故事,以“故事名称”,“主人公”,“主要内容”,“包含的道理”,“选自何处”,这七块内容制作快乐读书卡。

五年级第一学期一拿到教材我就发现第一组课文全是童话故事,“语文百花园一”的口语交际是召开童话故事会,习作是从第一组课文的角色中挑选三个作为主要人物,重新编一个童话。

我马上提出了“每人最少读够十篇童话故事”的读书目标,家中有好书的自带,没书的我从学校图书室给借。

每天自习时间是读书时间,可以自己读,可以两人一起读,边读边交流。每天必须读完一个完整故事,晚上做一次读书卡。制作读书卡时,要写清故事的名称,主要内容及收获。

等学生读够十篇童话故事,利用两节课进行讲故事比赛,可以讲课外书上读过的故事,还可以讲自己编的故事。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把语文书第一单元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讲故事的时候要求学生认真听,回家后要在qq群里发表自己的评价:你认为谁的故事讲得好。为什么?还可以给讲故事的同学提出改进方案。还要比比,看谁的评价语写得好。

表彰时不但表彰故事讲得好的,还表彰评价得好的。最后,在讲故事的基础上指导每位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并写下来。

讲故事的三个层次,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评故事,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让学生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就意味着学会了学习,就会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并且是一种可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

二、 结合阅读,创设情景促练笔

五年级上学期,学习了《金奖章》后,指导学生首先运用课文中的语句为乌鸦写一段颁奖词。然后接着引导:“你认为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还应把金奖章颁发给哪种动物?说说你的理由。你愿意帮它写一段颁奖词吗?”

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给啄木鸟写颁奖词,有的为青蛙写颁奖词。

结合课文内容,及时指导小练笔,例如,续写《大自然的语言》,续写《天窗》的第七自然段,读了《》一课写阅读日记,结合课文内容写读后感等练笔机会,既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写作能力。

三、借助课堂,生成知识巧练笔

五年级第一学期在引导学习二十课《》一课时,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写到:那个在大奖面前毫无贪念的投注站的工作人员名叫林海燕……化州市和附近的市民纷纷慕名前来看望这位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

在学生读到第八自然段时,我相机问道:“谁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慕名’这个词语的理解?”这时,坐在第一排的武凯睿手举得高高的,我就叫武凯睿来说。

武凯睿大声说道:“牧民的意思就是草原上放牛放羊的人。”听了武凯睿的发言,学生们哄堂大笑,我有些生气,为这孩子不听讲而生气,却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于是,我问“谁能把武凯睿刚才说的‘牧民’和课文中的‘慕名’写在黑板上?”

看着黑板上的两个词语我对大家说道:“今天早上大家已经上了三节课,太累了,武凯睿给大家说了个笑话,让大家调节一下,我们要感谢武凯睿。

听了武凯睿的笑话,大家的瞌睡虫跑了。现在来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慕名”一词的理解。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慕名”一词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慕名”来说话。

这时,扬思朔造了个比较绕口的句子:在蒙古草原上,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牧民,他养着许多牛羊,城里许多人“慕名”来看他。

学生理解了词语后,我又引导学生区分读音:“慕名”与“牧民”虽然不是同音词,但读音还是比较接近。“慕名”的“名”是后鼻韵母,“牧民”的“民”是前鼻韵母。

在学生理解了词义,区分了读音后,布置写一篇小练笔,“慕名”与“牧民”。学生兴趣很大,小练笔思路清楚,结构合理,体会深刻。

武凯睿在小练笔中写道:今天语文课上我犯了个大错,同学们哄堂大笑。当时,我不禁感到羞愧,同时我也在自己心里嘲笑自己。老师问:“谁知道慕名什么意思?”我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老师把我叫了起来,我说:“牧民的意思是放牧的农民。”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了起来。

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当同桌指着书上的前引号“慕名”告诉我:“‘慕名’是这个‘慕名’时。”我才反应过来,羞愧地低下了头。瞬间,我心里感觉有几百只袋鼠乱跳,生怕王老师批评我,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

没想到,不但没有惹到王老师反而还惹笑了老师,我低下头一看同桌也在笑话我。这节语文课,我要感谢王老师和同学们给我纠错,让我认识到了错误,不然,我就会一错再错的。

四、观察生活,真情实感常练笔

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观察,不会欣赏,对别人身上的优点熟视无睹,对周围的事情熟视无睹。一让写作文就没有生活素材,无话可写,只能抱着作文选套、抄。

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习作素材,及时指导小练笔,

四年级在我们班拣草坪时,一个夹菜饼,很多学生绕过去了,只有何嘉宏和沈博文主动去捡。我马上叫过来几个孩子,让他们观察,并当场表扬了何嘉宏和沈博文。

回到教室,立即指导学生写了一篇小练笔:保护环境的沈博文。这篇小练笔学生不仅写得速度快,而且也写得比较好。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有意识地观察起身边的同学。大家看到了乐于助人的扬思朔,关心集体的孔煜,拾金不昧的刘颖,坚强的尤扬等,为《语文百花园三》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夸夸同学的闪光点”积累了写作素材。

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不相同。让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地探讨中教好此书。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睁大欣赏的眼睛,敞开宽容的胸怀,投去信任的目光,送出赞美的心声,你会发现当教师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