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集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三省一市联合攻关惠民成果更加凸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效应更加显现、创新创业生态资源更加丰富、各类科技资源更加开放共享、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国家科技部和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厅(委)的指导下,近年来,沪苏浙皖围绕如何织就一张“网”——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如何用好一张“券”——长三角科技创新券,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谋划,强化跨区域政策机制融通,为科技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持续赋能。
一张“网”,一张“券”,把区域内科学仪器集约利用起来,把跨区域的产学研凝结在一起协同创新,让科技服务的软实力硬起来。
搭建平台,科技资源跨区域共享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层面,作为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科技资源共享是统筹长三角各地科技资源、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保障。
2018年,在浦江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在科技部见证下,启动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2019年,四地的建设单位在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上签约,由上海牵头,四地共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于2019年4月正式上线运营。春华秋实、葳蕤繁香,截至今年5月底,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长三角区域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23个、大型科学仪器40150台(套)、国家级科研基地315家、科技人才20余万、2429家服务机构,15700余条服务项目、国内外标准160余万条。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以来,依托“政府管理 市场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积极探索构建“4 1 N X”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平台资源共享服务成效显著。截至今年5月,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85万人次,收到各类创新需求518条,需求匹配率达80%,2021年有68家上海优质服务机构为苏浙皖三省的3798家企业用户提供了11720次服务,服务金额高达1.64亿元;2022年仅上半年就已有38家上海优质服务机构为苏浙皖三省的2375家企业用户提供了7874次服务,服务金额高达1.19亿元,平台良好的对外服务效益收获了服务机构、用户的一致好评。
积极试点,创新券政策联通进一步加强
2021年初,一市三省科技厅(委)联合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推出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工作通知。4月,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工作的重要载体,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kjq.csjpt.cn)正式上线运营。截至今年6月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服务资源池中已有521家机构、9143项服务项目、24022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科技资源集聚效应为政策有效落实、共享及扩大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
以平台集聚的科技资源为基础,在上海青浦、浙江嘉善、苏州吴江、相城和安徽马鞍山等5地开展科技创新券通用试点工作,5地企业可以使用科技创新券购买异地科技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其试点区域对538家企业发放了科技创新券,企业购买服务214次,服务合同金额超5000万元,科技创新券使用金额为2100余万元。以1:2.5研发投入比带动企业创新投入,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推动数字人民币首次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场景应用,有效推动了政策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作为试点区域之一的马鞍山市,当地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通过走访了解到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需求,当场推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马鞍山专窗,并就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此外,还通过上海研发平台-马鞍山创新服务驿站邀请专家实地走访企业,帮助确定“百草枯副产氮化铵废水处理工艺”实际需求,同时向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进行征集,并成功匹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该项目通过了创新券拟定额度审核,取得20万元额度。项目建成后回收铵盐达到堆肥使用要求,与原有工艺相比,新工艺节省处理成本500元/吨,年增加经济收益约为1000万元。
近年来,一市三省科技厅(委)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变革管理方式,强内功、补短板、促提升,以政策为纽带,以“一网一券”为主要载体的科技合作正在被区域内更多科技创新主体所认同并参与到其中,共享服务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容,共享服务的溢出效应也正在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