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李静,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桃李面包爆发式增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桃李面包爆发式增长(桃李面包增收不增利)

桃李面包爆发式增长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李静

8月11日,“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发布2022年半年报显示,其营收为32.06亿元,同比增长9.06%;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减少2.9%。

桃李面包表示,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终端配送服务费用增长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此外,去年同期公司其他收益、汇兑收益及理财收益高于本期。

连续增收不增利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桃李面包首次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21年一季度开始,2021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年报以及今年一季报,桃李面包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31%、7.32%、6.67%、6.24%和9.43%,同期净利润却分别同比减少16.27%、11.59%、17.16%、13.54%和2.80%。

对于持续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桃李面包称,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种成本的上升,包括物流成本、配送费用以及各种人力成本等都对桃李面包造成了影响。同时,桃李面包主要销售渠道是商超以及便利店,受疫情影响,商超流量下滑,影响了商品的销售。短保面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进一步挤压了桃李面包的市场份额。

桃李面包201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面包第一股”,属于“中央工厂 批发”式烘焙食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桃李”牌面包,拥有软式面包、起酥面包和调理面包三大系列。

“烘焙类行业内部赛道拥挤,桃李面包依托的是品牌规模效应,所以在单店精准的运营方面,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突破。”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桃李面包的短保面包赛道正面临新老对手的挤压。在老对手中,桃李面包要与达利、宾堡、曼克顿等传统烘焙品牌以及便利店自有品牌正面交锋;在新对手中,还面临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泸溪河等品牌的挤压。

业务“北强南弱”现象凸显

公开资料显示,桃李面包起家于辽宁丹东,东北地区是公司经营的主战场。2015年上市以来,桃李面包在华南、华东、西南等地建立了许多工厂,开启了南下的脚步。

财报显示,在营收地域分布方面,桃李面包存在“北强南弱”的情况。2022年上半年,桃李面包东北、华北和华东市场的收入对其营收贡献较大,分别实现13.50亿元、7.18亿元、9.05亿元;华中地区实现9597.38万元、西南地区实现3.98亿元、西北地区实现2.23亿元、华南地区实现2.51亿元。

朱丹蓬表示:“桃李面包作为东北企业,这种区域市场差异短期内是没法弥补的,华东、华南是全国烘焙市场做得最早也是最好的区域,同时也是产品创新升级迭代最快的,桃李面包受到的挑战更大。”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37家子公司中有11家亏损,其中亏损最多的3家子公司为合肥桃李、浙江桃李、海南桃李。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天眼查APP显示,桃李面包全资子公司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新增一则食品安全类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当事人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25日生产了840袋纯蛋糕,其中830袋用于销售,该批次产品中,有1袋纯蛋糕混有飞虫异物。经排查,出现飞虫异物的原因为当事人虫害控制工作不够彻底。该批次产品未报告其他不良反应。

依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罚没合计50000.58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桃李面包的累积投诉量为194条,近30天的投诉量为21条,投诉内容主要为“面包片变质”“面包上出现异物”等。

(编辑 上官梦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