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世存

明儒提出“国事家事天下事”,正说明他们在国家天下方面的缺失,他们被君王这一王权牢牢地控制住了,清官海瑞是忠君者,跟范仲淹、苏东坡那样的人相比,他们既少了大臣气,又少了天理人情。这就难怪明代人除了良知良能,还有旁门左道,歪门邪道。甚至后者参与、介入政治,比前者更有市场。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即是一个例子。嘉靖皇帝治理国家的手段就是大事小事问神仙。若有问题,就由道士来扶乩,请神仙降临用乩语回答。这种极其荒谬的信仰,成了皇帝决策国事、任免大臣,甚至日常起居的必需品。

徐阶怎么打败严嵩的(蓝道行扳倒严嵩)(1)

徐阶画像

有位道士叫蓝道行,他的举荐者是当时的次辅徐阶,首辅严嵩便是他最大的政敌。值得一提的是,徐阶之所以选择蓝道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除了有些道行外,还是王阳明先生的信徒。这一不同于其他神仙道士的特点,使他成为了一场决定“总理”生死的政治交锋中最重要的工具。

蓝道行确实有点道行,叫嘉靖皇帝称奇。不过,他的道行高也是做出来的,他先跟皇帝的心腹太监串通,使请来的神仙说话能够打动皇帝,久而久之,皇帝深信不疑。当然这里边也有徐阶的力量。因此,打击严嵩也就顺理成章了。有一次,严嵩有密札进呈,徐阶事先知会了蓝道行。蓝道行在扶乩活动中预告:“今日有奸臣奏事。”不久,严嵩的奏折到了,嘉靖皇帝对于严嵩的看法多少有所改变。不过,这点伎俩根本不足以动摇严嵩,必须要用更强大的神 。

当时,嘉靖皇帝遇到事情就好问神仙。如何与神仙沟通呢?嘉靖皇帝想出了一套好办法——扶乩。所谓扶乩,就是皇帝把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密封起来,由太监转交给道士,再由道士当众烧毁,也就是转交给神仙。然后,找来一个沙盘,在沙盘上搭个架子,架子上有两根树枝,分别由两个太监用指头搭住。当神仙显灵时,两人便即刻作中风状,两眼紧闭,任由指头在沙上乱画,画出来的图文就是神仙的意思。

修道二十年来,嘉靖就是靠这个与神仙沟通。这当然是一场把戏,在这个把戏中,最关键的人却不是皇帝,而是那个烧掉纸的道士。之前的邵元节,后来的陶仲文,以及现在的蓝道行都是掌握神仙“心意”的人。在一次重要的扶乩中,嘉靖皇帝问:“今天下何以不治?”答案是:“贤不竟用,不肖不退耳。”皇帝再问:“谁为贤,不肖?”回答是:“贤者辅臣(徐)阶、尚书(杨)博;不肖者严嵩父子。”皇帝又问:“我也知道严嵩父子贪,上帝何不震而殛之?”答案是:“上帝殛之,则益用之者咎,故弗殛也,而以属汝。”就此,严嵩的命运就此定局。

徐阶怎么打败严嵩的(蓝道行扳倒严嵩)(2)

嘉靖皇帝

严嵩倒了,严世蕃入狱,严党四分五裂。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自然不会一击而倒。他很快就开始了反击,突破口就是蓝道行。嘉靖罢黜严嵩就是因为神仙的意思,而实际上是徐阶和蓝道行的意思。只要证明神仙意思是徐阶和蓝道行的阴谋,政局就会发生惊天大逆转。

因此,严嵩先命令朝中的同党送钱给蓝道行,希望他反戈一击,指证徐阶。蓝道行拒绝了。严嵩又买通了宫中的太监诬陷蓝道行,将其关入了监狱。又对蓝道行严刑拷打,逼他诬陷徐阶。蓝道行依然拒绝了。这时候严嵩纳闷了,在他看来,蓝道行不过是个江湖骗子,一个吹牛的道士而已,怎么会如此强硬?

蓝道行是一个道士,但他却信仰王阳明之学。最终,他毅然接受处斩。而严嵩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最终悲惨地死去。蓝道行死在历史里,历史还在斗争。官场无义战,无论徐阶还是严嵩,他们都非权臣,他们只是宠臣、幸臣,你方唱罢我登场。把严嵩扳倒,对方所施用的手段也是荒唐的、非常规的,但在他们看来,他们实现了历史的“实质正义”。

可以说,我们社会出王林这样的人,是有丰厚的基础土壤的。我们很多人迷信修行人,对修行人的次第却一窍不通。前几年从云南回京,有朋友告诉我,这几年流行慈善、修行了,你看明星戏子、商人、官员都以供养活佛、跟和尚来往为成功,以诵读心经、金刚经为时髦⋯⋯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后来听得多了,才明白中国人的愚迷仍在骨子里。

不能说历史和现实中没有神圣之人之物,但神圣也当经理性的考量。没有理性的交流,神圣就不成为神圣,只是迷信,就成为假冒伪劣的渊薮,以至于和尚的舍利子都可以做假。即使是福音,它也一定跟我们的天理人情有关,而跟神秘、神通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