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兰:我对上海一见钟情,也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66),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上海80后的爱情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上海80后的爱情故事
古兰兰:我对上海一见钟情,也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66)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第66期邀请的是来自克罗地亚的古兰兰。
姓名:Franka Gulin
中文名:古兰兰
国籍:克罗地亚
职业: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上海代表处主任
说到“马拉多纳”,古兰兰两眼放光,还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她的“马拉多纳”有多好。这是她偶然收养的一只仅有几个月大的小狗。为何取名“马拉多纳”?古兰兰说是因为已故球王马拉多纳的母亲就是克罗地亚人。“我觉得它好棒,这是我到中国9年来第一次养宠物。现在‘马拉多纳’已经成为我的家庭成员了。”
中国人的家文化弥足珍贵
事实上,即便没有“马拉多纳”的相伴,古兰兰在上海的生活也不孤单。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她都很忙,除了工作,下班后便与朋友聚会。古兰兰两年半前正式从北京来上海。“来上海是因为我得到了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的职位,并成为上海代表处的第一任主任,我非常自豪能从事这项工作。实际上,之前我来过上海,第一次来便对她一见钟情。 ”
古兰兰喜欢这里的老城区,包括弄堂和石库门,她常会去那些地方探索,拿着相机,走走拍拍,和居民聊聊天,从中找到家的感觉。“我的家乡和这里的生活非常像,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我也喜欢这样的情感交流方式。”这份亲近感,越久越浓。“在这里,我被当作家人般对待,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难回家乡时。我想说,在上海,有家人真好。”
在中国9年,古兰兰与中国朋友一起度过了很多个春节,大家一起包饺子、吃面条、看春晚,让她很有归属感。“春节时,我会收到红包,也会给别人发红包。我参加过中式婚礼,给过我中国朋友的孩子红包,我让孩子们叫我姐姐而不是叫我阿姨。”她说,“我非常赞同我们大使的观点,那就是中国人的家文化弥足珍贵。”
用心感受与了解中国
古兰兰从小爱读地理和建筑方面的书籍,来中国前,她在一本外国杂志上看到一组上海外滩的照片,“其中一张是没有摩天大楼的老浦东,另一张是与之对比的新浦东。我完全不相信我看到的这两张照片所展示的浦东变化是在15年间发生的。”后来,她真的来到了这片土地。“第一次来上海时,上海中心大厦还在建造,再来,它已建成。那天,我站在(上海中心)门口整整半个小时,我就一直这样看着它,感觉太棒了。”
如今,她在这座城市住下了,还将继续住下去。“上海有新的产业,带来新的变化。现在,这里到处都有移动支付,网购也非常方便。这让我不断学习,变得更加聪慧。
在上海,古兰兰响应这座城市低碳、环保的绿色倡议,习惯了垃圾分类。她还买了一辆漂亮的自行车,用于日常出行,上下班如此,节假日也会在滨江沿线边骑行边赏景。
她去过两次中共一大会址,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的辉煌历程。由此,她更觉得自己应该到中国更多的地方去看看,欣赏中国的各种文化。
“这是一个需要你亲身前往,用心感受和发掘,才能正确了解的国家。”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