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演出剧照
受访者供图
“全身紫哇哇,双颊似桃花,发辫翘尾巴,发梢带个花。”她宽阔的抹额上扎两朵粉花,涂红的嘴唇上方点一颗痣,脸颊边还晃荡两只红辣椒耳坠,造型俏皮诙谐,加上一双滴溜溜带笑的眼睛,更让人忍俊不禁。凭着这样的形象,河南省曲剧团青年演员、知名女丑张晓英已在抖音获赞超1200万,有近280万粉丝。网友亲切地叫她“晓英”或“张老师”。
张晓英出生于梨园世家,用她的话说,“我的胎教就是听戏”。在浓厚的戏曲氛围下长大,张晓英从小就展现出了极强的戏曲天赋,五六岁时已对一些戏段耳熟能详,到了八九岁就能有模有样地唱几段戏了。
起初,张晓英主攻的是黑头。黑头即戏曲中勾黑脸谱的花脸角色,比如包公,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净”。她与“丑”结缘是源于跟一位前辈学唱段。戏曲中的丑角是滑稽角色,多在鼻梁眼窝处勾画脸谱,又可进一步分为男丑和女丑,女丑就是彩旦。因彩旦为惹人发笑需要扮丑,愿意学的人不多。张晓英天生爱说笑逗乐,刚一学丑就演得活灵活现。但她这时并没有想以此为主业。
2003年,张晓英来到郑州打拼,在茶楼里演出。她每天四处奔走,有时却连一段戏也没被点上。后来,张晓英得到机会在一家茶楼常驻,当没人点戏时,她就免费演。只唱包公戏太耗嗓子,她灵机一动开始演丑,唱些轻快小段。
“一开始我还磨不开脸,得用毛巾盖住半边脸才好意思上台。”然而张晓英渐渐发现,每当自己上台演丑,观众就会报以巨大的热情。渐渐地,越来越多观众点戏,专门要看她演丑,其他茶楼也开始邀请她演出。从“没人气”到变成“红人”,张晓英意识到自己找对了路子。
既然决定演丑,就要认真琢磨。张晓英不局限于既定套路,将自己对“丑”的理解融合到表演中。她改良女丑造型,把后面的发束用铁丝撅起来,让尾部的大粉花高高翘起,还在脸颊两侧加上两只红辣椒造型的夸张耳坠,增加了诙谐幽默感。她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己土生土长的中原大地,也因此把乡土文化、地方民俗、个人经历加入创作。比如她的剧目《桑林收子》。《桑林收子》原为同名黄梅戏,讲述老太太和女儿在桑林救下一位少年,引来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张晓英选择“救人”一折进行扩写,加入了许多自己日常积累的笑料,使其成为了让人笑声不断的诙谐小品。
2020年,戏曲演出因疫情中断。这促使张晓英开设了抖音账号。她说:“一方面,我们唱戏需要练嗓子;另一方面,我也想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戏曲给大家带来欢乐。”在短视频中,张晓英经常自编顺口溜和唱段,或分享一些生活笑料。“大家欢乐,我更欢乐。”张晓英说。每次直播时,她还会给大家唱曲剧、越调或一些小剧种曲目。
张晓英现在不仅有了更多收入来改善生活,也有了更多心力去传播戏曲文化。所谓“无丑不成戏”。张晓英说:“丑角就像是菜里有味的佐料,虽不是最主要的,但少了它,戏就好像缺了什么,变得平淡无味。好的丑角能让戏更好看。”丑角难演,因为它不仅要扮丑去逗乐大家,还要求演员具备一种恰到好处的幽默感,既夸张又不过火。张晓英正在计划收徒,还打算在退休后专门培养彩旦,“我想把自己演丑的心得传授给更多人,让这个行当能出更多人才。”(张子涵)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