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加强繁殖母牛的管理, 可以壮大牛群存栏量, 整体上有效提高牛群的经济效益, 对于养殖者和消费者都是有益的, 但繁殖母牛的养殖时间长、养殖成本相对较高, 风险较大造成繁殖母牛养殖量少的局面,繁殖母牛是特殊的养殖群体,繁殖母牛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因为如果营养缺乏会直接导致母牛较低的受胎率, 性欲降低及乳汁分泌量下降等,直接影响繁殖母牛的生长发育与配种受孕, 做好繁殖母牛的管理, 十分重要。本文对繁殖母牛的管理要点进行逐一分析, 希望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繁殖母牛的管理水平。

母牛养殖注意事项和技术(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1)

2 管理要素

繁殖母牛管理要素包括选种、分群、放牧、配种、营养均衡、犊牛早期断奶等方面, 每一个环节都是关键,都关系到母牛的繁殖力, 而繁殖力又是母牛的重要生产性能, 关系到牛群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2.1 良种选择

母牛良好的繁殖力受遗传的影响很大, 并且不同品种间也会存在差异,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繁殖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在日常养殖中, 繁殖能力强的母牛作为首选繁殖之用。应及时淘汰繁殖力低的母牛及牛群中其他的不良个体。

2.2 做好分群工作

抓好基础母牛群管理也是提高繁殖力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可以分群饲养, 将体质弱的牛、怀孕后期的牛与健壮的牛、怀孕早期的牛和青年牛分开, 还要考虑青年母牛的年龄与生产阶段, 划分为后备母牛、初产母牛和经产母牛, 便于日常的管理。

母牛养殖注意事项和技术(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2)

2.3 放牧喂食

怀孕后期的母牛需要足够的运动以备生产。可以单独在圈舍附近的草场放牧, 但放牧时千万不要驱赶, 还要防止母牛间相互碰撞及惊群等应激反应。雨天等恶劣天气避免放牧和驱赶运动, 目的是防止怀孕母牛滑倒,造成损失, 母牛产前要停止运动。

2.4 配种

养殖人员需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观察时间为早晨7 时、中午13 时、晚上23 时, 每次观察不少于30min, 并详细记录。当时机成熟, 开始配种,配种前要严格消毒使用的输精器械及牛的外阴部; 对不能正常发情的母牛,应用直肠检查法进行生殖系统检查;对子宫、卵巢正常的牛,肌肉注射复合VAD和VE注射液,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氯前列烯醇人工诱导发情。使用早晚2 次输精的方法进行配种。

2.5 营养饲喂

母牛繁殖力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息息相关。日粮能量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母牛性机能, 还会造成妊娠母牛流产、死胎、分娩无力或产出弱犊等。匮乏的蛋白质既会影响牛繁殖能力, 还会影响生长。缺乏钙磷及VA不仅影响受胎率, 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造成流产或死胎、弱胎或胎衣不下和产后瘫痪。

母牛养殖注意事项和技术(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3)

2.5.1空怀和妊娠后期母牛饲养

繁殖母牛空怀期要保持母牛中等膘情,保证日粮合理,每日饲喂3 次,参考饲养标准配合日粮。上槽时保证有充分采食青粗饲料的时间,每天供给3 次清洁饮水。“三九”寒冬饮水水温不要低于15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保证母牛正常发情,及时把握母牛发情期,适时人工授精配种。

2.5.2围产期母牛慢饲养

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15 d 和分娩后15 d。在此期间,母牛生理上变化很大,在饲养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妊娠母牛在产前15 d 应转入产房,单独饲养,以饲喂优质干草为主,精料减喂至原来的50%,且精料中可提高麦麸的含量,减喂食盐,禁喂霉变饲料,不喂甜菜渣、酒糟等,不饮脏水,冬季不饮冰渣水,以防止流产。

母牛产后15 d 为恢复期,此期间母牛消化机能较弱,应逐步增加精饲料和青贮饲料的饲喂量,每天增加精饲料0.2~0.5 kg、青贮饲料1~2 kg,并及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保证母牛泌乳量快速上升,使犊牛吃上营养均衡的牛奶。可在母牛分娩后5 d 起,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同时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并牵出舍外,进行日光浴。

母牛养殖注意事项和技术(繁殖母牛饲养管理技术)(4)

2.5.3哺乳期母牛饲养

为保证母牛的泌乳量,应以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既有利于产奶和产后发情,也可节约精饲料。同时,保证每天1~2 h 的合理运动,促进母牛子宫恢复。

2.6 犊牛早期断奶

犊牛在出生后35d 左右断奶被称为早期断奶, 优势在于犊牛可以快速进入肥育场养殖, 母牛可以缩短配种间隔, 节约营养供给, 同时延长繁殖母牛的使用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