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有一部高分台剧走进我们的视野。

让影视成功撕掉「泡沫剧」的标签。

也让我们看到,自己与恶的距离。

短短10集,斩获高分之后完美收官。

而不久后,就有一部同类型优质剧紧随而上——

《噬罪者》

这部剧与《与恶》有着相同的题材。

都是以一桩命案为起点,

探讨公众舆论对待犯罪者的立场与态度

主题与风格相近。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

甚至连海报都很相像。

有朱玉在前,后来者自会有很大的压力,被拿来对比是不可避免的。

鱼叔原本也略有怀疑,在《与恶》的高分压力之下,这部《噬罪者》如何撑得起观众的期待?

豆瓣8.1,还算不错的分数。

其实,与其将两部作品视作撞题的竞争者,不如看作是同一个话题的接力。

放在一块儿对应着看,反而能激发出更多思考的空间。

两者其实是互补的。

《与恶》中的犯罪者,是个被判了死刑的

无差别杀人犯。

一声枪响,尘埃落定

因而故事更多是围绕后续罪犯家属与被害者家属的治愈与和解。

而《噬罪者》则从另一端走起:

如果犯罪者被判的不是死罪,一旦刑满或假释出狱,将面临什么样的社会处境?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2)

而作为旁边的我们,又该如何对待?

这个问题,同样尖锐。

甚至更难以回答。

我们先从故事说起。

男主

王翔

,一个被贴上「谋杀犯」标签的罪人。

当年,还是大学生的他因杀害一名女高中生而被捕入狱。

第一集的开篇,便是他刑满十二年后,假释出狱。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3)

饰演该角的是实力派男演员

庄凯勋

之前他所为人熟知的一部作品是

《目击者之追凶》

,他因此还获得了金马奖影帝的提名。

和《追凶》中偏执于探寻真相的记者不同,庄凯勋此次的形象完全是个反面。

戴着副眼镜,寡言少语,内敛克制。

说实话,看起来并不像个杀人犯。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4)

但当年着手他案子的警官却评价他:

「当年抓到他之前,我们也以为他跟案子没有关系,任何人的嫌疑都比他大。结果,他就是凶手。」

踏出监狱大门,回归社会,男主王翔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沉重的案底早已剥夺了他正常生活的可能性。

母亲对他翘首以盼,但只敢跟外人说,这是刚从外地工作回来的儿子。

弟弟与他煽情相拥,但十几年来,却根本不敢向任何人提起自己还有个哥哥。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5)

大部分的亲戚关系早已断绝;

有心还能帮衬着的,也依然难掩尴尬,希望能离这麻烦越远越好。

家人尚且如此,社会的

成见和苛责

,更是可想而知。

拥有高学历的王翔,囿于假释犯的身份,根本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

至多只能在工地干些体力活。

后来在弟弟的引荐下,他去了一户人家当司机,负责日常接送大小姐小爱上下学。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6)

小爱虽然恃宠而骄、任性爱闹,但心眼不坏。

相处起来还算愉快。

而踏实憨厚、细心可靠的王翔,也颇受这户人家的信赖。

原本,这样趋于平静的生活,已经算是不错的新生。

但一场无妄之灾,让他再度踏进警察局。

一个大雨天,在送小爱回家的路上,他目击了一场车祸。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7)

明明是救助者,却遭到质疑。

简单的笔录,变成了三番五次的审问。

「有的人,本性是不会变的。

这句话乍听,似乎没错。

但说着这话的人,往往也会忘了,

人的成见其实也跟本性一样,难以转移。

他们举着「合理怀疑」的旗帜,却行着「歧视」之事。

而这些偏见会像一把把尖锐的利剑,刺痛那些想要改过自新的人。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8)

好在,这场车祸证据明确,王翔很快被洗脱了嫌疑。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小爱把那晚王翔挡车救人的视频传到了网上。

一夜之间,「英雄哥」的光辉事迹就传遍了全网。

在普通人看来,受众人夸赞、成为网红或许是件好事;

但对于一个有着「杀人犯」标签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场灾难。

网络时代,挖出一个人的黑料太容易了,王翔的身份很快被大肆曝光。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9)

一边是

舍身救人的「英雄哥」

一边是

杀害少女的「变态狂」

遇到这么有话题度的新闻,各路媒体追逐着流量蜂拥而至。

把人血馒头嚼得是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舆论持续发酵,灾难也接踵而至。

网络暴力

或许还能闭眼不看,但一波接一波的

线下攻击

却实在是无处藏身。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0)

王翔的家门口被贴满了杀人犯的字条。

母亲和弟弟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排挤和侮辱。

连他工作过的那户人家都未能幸免,被泼上了「同情杀人犯」的脏水。

除此之外,仇家也闻讯赶来追杀——

当年死者的父亲

李春生

开始跟踪王翔并计划着复仇。

偏偏,在这个风口浪尖,小爱的同学又突然离奇失踪。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1)

警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王翔。

与此同时,王翔自己则遭到了仇家的绑架。

一系列矛盾的集中爆发,将整部剧的情绪推向高潮……

李春生作为被害者家属,对于女儿被害的过往难以释怀,于是决定通过百般凌虐落到他手中的凶手,来追求他要的公平正义。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血债血偿」。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2)

可是当看到这位父亲面部扭曲而痛苦地喊着

「自己这辈子已经歪了」

,而后毅然举起铁揪砸向王翔的那一刻。

你真的会觉得,这还是公平与正义吗?

那假如。

鱼叔告诉你,其实王翔根本就不是凶手,整个案子只是误判呢?

此时此刻,你的态度和立场是否会有质的逆转。

可惜现实中,并没有谁,真的拥有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3)

站在被害者父亲李春生的角度,他想要的,只是一场复仇。

是王翔或者其他人,于他而言,其实是无差别的。

王翔到底有没有罪,都无法改变一个既定事实:

李春生,也在施行着另一场暴行。

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

人性的灰色在极端的泄愤行径中爆发得酣畅淋漓。

可问题在于。

暴力,是否因为

牵扯上复仇的因素,就能生出正义凛然的快意?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4)

罪恶,是否真的能通过 「以牙还牙,血债血偿」被消解?

还是说,它只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被延续了下去。

受害者与施害者,身份交错,恶性循环,共同背负着罪孽,堕入无间地狱。

而这显然不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

去衡量,去惩罚,去维持公平与正义。

而法律的真正意义,

不在于血债血偿,

而在于

扼制恶行。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5)

不是树立道德标杆,而是护住人性的底线。

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烈日灼心》

在量刑的同时,也给那些愿意回头的犯法者留了悔改的机会。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6)

但刑期会结束,罪却并没有因此消散。

一个犯罪者,将背负着罪孽度过余生。

而这正是是本剧所提出的,最发人深省的问题:

「罪,若不因刑满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

王翔在出狱那天,得到过看守人这样一句话:

「出狱之后好好做人。

好好做人,他也曾试过。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7)

但在发现家人躲闪的尴尬、社会异样的眼光、以及被害者家属丝毫未减当年的憎恨之后,他才意识到:

自己不过是

从一间小的牢笼换到一个更大的牢笼里而已。

他被法律谅解了,但在社会这个大牢笼里,他的刑罚是无期。

「出狱之后好好做人。

其实这也是导演本人一生最大的心声。

这部剧由两位导演共同执导,

张亨如和陈兴余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8)

陈兴余,曾经是的黑帮老大。

手上曾沾染过两条人命,并因此入狱30年。

出狱之后重返社会,也经历过王翔的遭遇:

被社会不信任,遭受闲言非语,尝遍人间冷暖。

但他决心不再走回头路,而是接纳过去的自己,承担眼前的责任。

他成了

更生互助协会理事长,

致力于扭转社会对更生人的刻板印象。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19)

(更生:即犯罪者刑满释放后重新人生)

他将自己的后半生都用在了「更生」这份事业上,还开了清洁公司,帮助更生人就业。

受邀到大学演讲,希望学子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导演并不是再为杀人犯辩驳和洗白。

罪孽就是罪孽,已成事实,必然要背负一生。

但最大的忏悔,恰恰是背负着这份罪孽,用余生去对抗和否定曾经犯下过错的自己,致力于不再让他人重蹈覆辙。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20)

不要让恶继续蔓延。

才是对抗恶的最好方法。

这部剧是他的心声,也是遗作,为此他付出了非常大的心力。

拍摄前期,就去台中监狱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监狱中犯人的真实生活细节。

拍摄时,为了高度还原狱中情况,不惜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

舍弃惯常的监狱搭景,特地去借用了还在使用的戒治所进行拍摄。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21)

就连剧中出现的狱警,也都是真实的工作人员。

实地拍摄更为真实,但难度也必然增大。

由于管制严格,所有的拍摄道具进出都要一一检查。

拍摄还要配合监狱时间,早上8点到监狱,等安检结束就接近10点了。

大量的时间精力被消耗在这些原本不必要的事情上。

但好的作品,往往就建立在很多必要的「浪费」上。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22)

场景的高度还原、小角色的本色出演。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消耗,最终打磨出的,是剧集中无数平凡的亮点。

遗憾的是,陈兴余导演已于今年年初因病离世。

他留给这人间的,便是这样一份忏悔和期望: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噬罪者》英文译名。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23)

意思是「去恨那罪,但去爱那犯罪的人」。

我们会去爱那犯罪的人吗?

我想几乎不可能。

放下成见,

予以犯过错的人宽恕,

很难吗?

说实话,同样也很难。

但罪有轻重,错也有大小。

在罪与罚的平衡中,我们能做的,或许不是给他们一个原谅

(极度重犯不值得被原谅)。

而是给他们一个,

你相信有人会看完你所有的作品吗(如果这样的良心作品不推荐)(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