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工作群里发生了一件事,我们老板转发了一条消息:

超市的蔬菜告急,很可能撑不过一周了。

这显然是个假消息,因为今天我还看到当地超市团购群发了一条补货的通通告。

大家其实都明白,但不好戳穿,就心照不宣了,但有个同事小王却直接回复:假的,早就辟谣了。

虽然这话是实话,但群里的气氛却变得尴尬了起来...

之后的几天,老板开语音会议的时候故意没有叫他,小王很纳闷,不知道为什么。

一、为什么我劝你不要随便打脸

现在有一个词大家用的特别多,这个词就是“打脸”,打别人脸的人往往都春风得意,而被打脸的人则就是惨淡的输家家。

然而,有时候,虽然打脸的是别人,难受的却是你自己。

(1)暴露自己的情商

打脸一时爽,但其实爱打别人脸的人往往都不讨人喜欢。

有人说,那我看见别人说错话,做错事都不该去纠正吗?

当然不是,但“打脸”“纠正”是有很大区别的。

“打脸”和“纠正”的区别就在于,“打脸”的目的是让别人难堪,而“纠正”的目的是告诉别人正确的做法。

又有人说,我也没想“打脸”,但对方不这么想啊。

那你可能需要看看自己“纠正”的方式是不是合适了,很多人为了“纠正”别人的说法,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让别人没有台阶下,虽然你本意不是“打脸”,但实际上已经在“打脸”别人了。

这种人,虽然心思不坏,但普遍情商不高,常常被大家敬而远之。

(2)容易被人记恨

打脸还有一个最大的坏处就是容易遭人记恨。

如果你打脸的人只是自己默默地无地自容也就算了,怕就怕有人恼羞成怒,把你记在小本本上。

今天你打了同事的脸,明天同事就告你黑状,这样的职场,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想要。

俗话说的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更何况你和你的老板同事可是得天天见面的。

职场说这四句话的人(因为说了真话我被针对)(1)

(3)别人的出发点是好的

因为疫情原因,谣言成为了微信群的常客,今天有人说双黄连可以治疗肺炎,明天又有人说吃七个鸡蛋就可以防止被感染。

常言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造谣者很可恨,传谣者是帮凶。

但是,我还是得替传谣者辩解一句,他们很多时候其实是好心办了坏事。

现在处于特殊时期,大家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人一焦虑就会寻求“安慰剂”,而这些谣言恰好就击中了人们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就拿我们老板来讲,他其实也五十多了,本来就对疫情怕的不行,小时候也经历过“饿肚子”的恐惧,所以这些谣言经常能锤到他心坎里。

他转这些“谣言”无非是希望大家多防范,多准备,没什么坏心眼,但确实,他信息筛查能力太差了。

我们真正应该恨的是那些造谣的人,对于这些“传谣者”,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

二、高情商的成年人,都会给人留台阶

我们要辟谣,但是,不要故意去打别人的脸,真正高情商的人都知道给人留台阶。

(1)保持谦和的态度

《孟子卷七离娄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很多人总喜欢替别人指点迷津,却不管别人愿不愿意被他指点,也不管自己的指点有没有错。

这种人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有学问,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就像很多“打脸党”,虽然说的都是事实,但做法就是欠妥。

能帮我们纠正错误的人我们自然不讨厌,我们讨厌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即便你是要教导别人,把姿态放低一点,语气放平一点,这样大家反而会更尊重你。

职场说这四句话的人(因为说了真话我被针对)(2)

(2)旁敲侧击地提醒

就在上周,老板就在公司群发了未经证实的假消息,当时大家都没吭声。

但是当天晚上,我看到有个同事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辟谣的文章,还配上了一句:“原来是这样,今天我妈还给我发了这条消息,还好是假的。”

不过一会儿我就看到老板把这条辟谣文转发到了公司群,还说了一句:刚刚我发的讯息有误,大家别信,抱歉了。

后来这个同事告诉我,他在朋友圈转那篇文章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让老板看的,因为直接辟谣太不给人面子,不辟谣又怕其他人被误导,所以只能婉转一点。

不得不说,这位同事做人做事一直都是这样滴水不漏。

(3)运用语言的艺术

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在我们的家庭群里,有个表叔喜欢发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我就在群里跟直接了当地一个个辟谣,给他搬理论,讲道理。

结果你猜怎么着?他说我是抬杠,把我给踢出了群,这下可把我气得不轻。

我妈在一旁看戏,一语道破了天机,你表叔其实其实知道自己错了,但你也不能让他下不来台啊。

好吧,我想了想,确实是我说话的方式有问题,我想挣个对错,但别人想挣个面子。

后来我再向别人辟谣时,都会采取讨论的方式,比如别人转发“双黄连可以治疗肺炎!”

我就会回复:“真的吗?那太好了,但是我刚刚看报道说这个疗效好像还不是很明确,您觉得呢?”

这样一来,对方不会觉得被打脸,反而会觉得我很重视他的意见,跟我一起认真讨论,还有一点,完事无绝对,万一明天事情反转,被打脸的不就是我吗?

无论是面对上司,长辈还是同辈,有时候,说话注意一下方式,对方更爱听,我们也更省事。

职场说这四句话的人(因为说了真话我被针对)(3)

三、写在最后

真正的高情商,往往体现在交流的细节里。

有时候,不直接“打脸”不是因为不敢,而是因为不该,不是为了防止自己被针对,而是为了给别人留个台阶。

“不打脸”,也是一种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