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而博物馆

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珍品的宝库。

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

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1)

本期探秘的,

是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2)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

贾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3)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器物规格:长23.6厘米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

贾湖骨笛,1987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贾湖遗址是距今7800年-9000年、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1984年-2001年,有30多支截取鹤类禽鸟中空尺骨制成的骨笛在此地出土。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支贾湖骨笛,器形完整,且因石化而晶莹亮洁,近乎可与美玉争辉,在目前发现的30多支贾湖骨笛中,这一精品可遇难求,堪为“中华第一笛”代表作品。这支骨笛笛身有着天然的弯曲弧度,侧面分布着7个大小均匀的圆孔,可以演奏出近七声音节的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

杜岭方鼎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4)

所处年代:商代早期

器物规格: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千克

出土时间:1974年

出土地点:河南郑州张寨南街

杜岭方鼎,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商城遗址。经考定,其铸造年代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是研究商代早期青铜冶铸的宝贵资料。

这件方鼎体型硕大,造型浑厚庄重。鼎口沿外折,两侧沿面上有圆拱形立耳,斗形方腹,器物表面饰以饕餮纹、乳钉纹。专家认为,其规整的造型、大气古朴的纹饰说明只有一代商王才有能力和身份拥有,它的发现为确定郑州商城是一座商代早期都城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5)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

器物规格: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

出土时间:1976年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

妇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墓是目前在殷墟发现的唯一一座不曾被盗掘过的商王室贵族大墓,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能够确切断定墓主人身份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墓。

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鸟形铜尊。这件鸮尊,英姿飒爽、雄壮威武,细细观察它身上的纹饰,主纹高出器物表面,阴线的刻纹相辅,整件鸮尊的纹饰主次分明,有着鲜明的层次变化,具有商代铜器的大气肃穆和独特的神韵。

玉柄铁剑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6)

所处时代:西周晚期

器物规格: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剑茎最大直径1.8厘米

出土时间:1990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虢季墓)

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国君虢季墓。它出土的时候其貌不扬,生锈的剑身看起来像一块废铁,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玉柄铁剑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铁质剑身、铜质柄芯和玉质剑柄嵌接组合而成。仔细看,能看到白中泛着晶莹绿意的圆柱状玉质剑柄与剑身相连,长约10厘米,玉柄则是上好的和田玉制成,上面精雕竹节饰纹。它的发现将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200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7)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器物规格: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

出土时间:1923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是河南博物院前身河南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之一,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器身上下遍布各种繁复的装饰,物象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形成异常瑰丽的视觉效果,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尤其是壶盖顶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瓣中央的仙鹤,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令人为之倾倒。

云纹铜禁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8)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器物规格: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时期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云纹铜禁纹饰繁缛,工艺复杂,是我国最早的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青铜器之一。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尾插着尾花。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工艺十分复杂而又精良。

禁为古代承置酒器的案子,之所以称之为“禁"是因为西周统治者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认为其亡国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为了吸取这个教训,西周的统治者将盛放酒器的案子称为“禁”,为禁戒饮酒之意。

四神云气图壁画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9)

所处时代:西汉早期

器物规格:长5.14米,宽3.27米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

四神云气图壁画,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后经考古学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室壁画。

该壁画摹绘了一幅光怪陆离、虚幻奇异的画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中国古代神兽形象与云纹、灵芝、神山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大气磅礴、灵动飞扬的画面,绘画手法细腻,线条飘逸,文化内涵丰富,为汉代壁画中所罕见。四神云气图壁画比敦煌壁画还要早600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武则天金简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10)

所处时代:唐代

器物规格: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

出土时间:1982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极峰

武则天金简,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枚金简,更是迄今发现的武则天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这枚金简为纯度96%的黄金制成,呈竖长方形,正面篆刻双钩楷书铭文,字体遒美健秀,线条虚实结合,刻工高超。所刻铭文共3行63字,其中有5个字为武则天所创。投简流行于唐五代时期,武则天金简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时期的书法、古代投简制度等都有重要价值。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河南博物院各个时期的馆藏特征(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11)

所处时代:北宋

器物规格: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1987年出土于河南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汝瓷传世品极少,其中最为珍稀的天蓝釉汝瓷,目前传世的仅有5件,而汝瓷天蓝釉刻花者,唯有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可谓举世无双。

这件鹅颈瓶造型清丽优雅,敞口细颈,器身轮廓呈流畅的“S”形曲线。天蓝釉面光亮如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釉层下若隐若现的莲花图案,线条自然洒脱。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含蓄的恬静柔和之美,传达出宋代自然朴素的美学意念。


文字为人民日报文创原创,

图片来自河南博物院、摄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