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

为我们的祖国唱一首赞歌(赞歌献给伟大的祖国)(1)

2022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3周年华诞。

73载,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奋进前行。曾经温饱不足的人民,如今圆梦全面小康;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度,如今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如今自信踏上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与时代同行、与家国共情,国庆这个时刻,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伟大的祖国。

73载,迎着朝阳的每一天,天安门广场都会响起熟悉的旋律,令人心潮澎湃。73载,中华大地的每一处,只要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让人安心安稳。

这首歌,是《义勇军进行曲》。84个字,37小节,46秒,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让多少人眼里涌出泪花,让多少人胸中奔腾热血,让多少人心里充满力量。

这首中国人最熟悉的歌,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短视频《新中国之歌》探索国歌往事,回溯那历经磨难而势不可挡的峥嵘岁月,感受那永驻心底而历久弥新的奋进之声。

熟悉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始终那样坚定。

对美好幸福的向往是相通的,祝福和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自信大声地歌唱,爱国豪情让人动容。我们也知道,无数的爱和祝福深藏在默默的坚守和奋斗里、沉淀在寻常的时光和日常中、印证在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里。

就像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第一集的主人公常开勇,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希望老乡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为此,一趟趟辛苦奔波、一次次动容解释,终于换来乡亲们的理解和同行,搬出大山,奔向新生活。同样的身影,也在系列短视频《恰是韶华》的镜头里,民营企业家、村支部书记、古籍修复师、感染科医生和水质研究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工作各不相同,但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让中国成为蓬勃之中国”而努力拼搏着。

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叙事中,将自己的爱融入时代的澎湃中,无数像常开勇一样的中国人,这样表达着对家、对国的爱意。

如《柴米油盐之上》导演柯文思对常开勇的评价——他感情非常丰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中国人对沃土的相思,那么独特但是真挚。”

纪录片《高考2020》中,主人公赵南茵的母亲是一位医护工作者,参与了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备战高考的她同母亲一样,乐观坚毅。一家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在生活的酸甜苦辣面前展现着自己的精神面貌。这是一个“小家”的经历,也展现着“大家”的情怀。

纪录片《超凡未来:你不了解的中国科学故事》里,“嫦娥”揽月,“北斗”指路,“蛟龙号”下潜深海,“中国天眼”聆听宇宙声音……这些令世界惊叹的中国成就,凝聚着中国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心血。

在纪录片中,回顾中国的月球探测之路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说:“坚信我们中国未来一定会走向太空时代。”谈到北斗,林宝军总设计师回忆说:“北斗卫星收官的一发星的时候,我写了首诗,里面有一句话:官子破晓湛泸剑。为什么用湛泸剑这个词呢?中国的十大名剑里,它无坚不摧,但是属于仁者之剑,不是为了称霸世界。我就用这个比喻北斗。”拳拳爱国心,尽显其中。

探索永不止步,奇迹仍在继续。不久前,《你不了解的中国科学故事》第二季已经开启。我们期待并相信,节目记录下的不仅仅是新时代中国的每一项科技成就、每一个生动实践,也将展现中国科学家的为民之心、爱国之情,这是最鲜明的底色。

脚下泥土、人间烟火、星辰大海,亿万个你我守护着我们的家,亿万个你我爱着我们的国,赤子之心、至真至纯;无数赞歌暖人心扉、振奋人心,唱给伟大的祖国,也献给每个平凡的你。

中国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已然是世界关注和探索的热门话题。

系列短片《我们报道中国奇迹》中,哈佛大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感叹道:“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崛起到如此高度,崛起得如此快速,并且涵盖了如此宽广的领域。”从“他者”角度看,“当惊世界殊”的中国发展奇迹有目共睹;从自身角度看,“更上一层楼”的美好生活我们正在经历。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爱国之情始终是我们再朴素不过的情感。扎根伟大的国家,身逢伟大的时代,让浓浓爱国心化为拳拳报国行,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本文来自【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