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在学习日语的时候,难免会发生母语迁移的影响,如果直接将日语直接进行直译,难免会造成错误的表达,甚至出现汉语式日文的出现。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误用情况的发生呢?那么了解分析中日被动句表达习惯不同的原因,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失误。

一、省略动词授者的间接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在日语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省略施动者我们经常会把它称作无情主语句,所以它的主语一般为非生命的名词,这种方式多用于客观描述、描写已经新闻报道中,一般不是明确的人,因为他们往往没必要说出或者指代不明。例如我们翻译:“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时候,我们会用「中国语は多くの外国人に学ばれています」,而不是「多くの外国人は中国语を学んでいます」。

被动句怎么用效果最好(经常被误用5种被动句)(1)

二、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有主语以外的某人自发做的动作,但这个情况却间接地对主语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日语经常用这种句式来表达主语受到打扰或影响。句子可以翻译为:“由于别人而使得主语不能或没办法做某事 ”,在汉语来看的话,他们是没有办法构成被动表达的,但是日文却可以。汉语思维的小伙伴们,很难理解这种表述方式。例如「友达に来られて、外出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我们肯定不能说“被朋友来了”,所以在表达上海是需要做一些调整。

三、汉语虽是被字句,当时不能翻译成日语被动句的情况

一般来说,中文的被字句都能够被翻译成日语被动句,但是如果句子中含有逗、惹、弄等动词并搭配变化动词时,就不能直白地被翻译成日语被动句,在日语中,因为没有表达这种含义的及物动词,所以想要表达,只能够用使役态去表达,所以如果看到“被”就直接去翻译的话,就容易发生误用,例如“妹妹被哥哥弄哭了”我们只能翻译成「兄は妹を泣かせました」而不是「妹は兄に泣かれました」

被动句怎么用效果最好(经常被误用5种被动句)(2)

四、以「私」做主语的被动句的情况

如果受者是“我”或“我方的人”时,日语一般倾向于以“我”或“我方的人”为叙述中心,因而选择“我被 ”的形式,这种情况,在中文中,更多地使用主动句,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往往想不到用日语将其翻译成被动句,显得不自然一些,例如“朋友鼓励我好好干”,我们一般来说,会将其翻译成「私は友达に顽张れと励まされました。」

五、当主语是受者所有者的间接被动句

在这个过程中,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并不是主语,更多时候会以宾语的成分出现,而主语是接受动作的所有者,这也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有很大不同。汉语被字句的主句就是动作承受者(物)本身,这是导致学生在学习此类被动句时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例如“我的头发被妈妈剪了”,我们很多时候会翻译成「私の髪は母に切られました」,而正确的翻译却是「私は髪を母に切られました」。

被动句怎么用效果最好(经常被误用5种被动句)(3)

看完以上的五种情况,我相信大家对于日语的被动的误用会有更深的了解,从而避免出现使用错误。我是@光酱语言研究所,一个语言爱好者,如果想要和我一起学习,请记得关注我哦。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小伙伴们可以多多点赞、转发、收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