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1)

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2)

当我站在301山坡的高处,俯瞰全貌,不由得感慨它的隐蔽,当年的人们怎样度过与世隔绝的日子。

今年5月1日下午,回大竹家乡探亲的我,租车自驾,从大竹县城出发,走高速到到达川区百节镇,片刻即至。下高速从马家镇到平滩镇,道路狭窄,顿时减速。有几处翻越山坡,相当陡峭。听一名301的子弟说,当年发生过翻车事故,厂里的孩子不幸遇难,母亲因此精神失常了。现在的道路还是整修过的,好歹硬化了,当年晴天一团灰,雨天一团泥。

301全称是航天工业部7301研究所,对外称平江仪表厂,属064基地(后合并于062基地),生产海军尖端武器。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大潮中,064基地各部经过十年选址,301落子于此。它紧邻平滩场镇,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依山而建,生活区则和场镇融为一体。

生产区如今为两家公司所用,分别是四川俊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四川省达州市鼎莹涂料厂。大门很现代,正值放假,无人看守,开车径直入内,立即见到熟悉的“三线式”建筑,象征军工单位的隧道口。整齐的红色外墙,入口处的车间改造为仓库,靠内的车间已经废弃。这里也有一栋筒子楼宿舍,可能是干部居住,方便工作。每套住宅不过20余平方,两个房间,灶台在屋外。楼外有公共浴室。我仿佛看到,电影《青红》再现的三线人生活场景。

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3)

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4)

偌大的厂区空无一人,只好自拍。

门口沿着马路转圈而上,经过操场、大礼堂,到两家公司的办公楼,估计是以前最核心的部门。空无一人,本想折返,看到马路的尽头还有土路延伸,索性再往前走。脚下野草密布,走过一处废弃的房屋,完全没有路了。

爬上山丘,这就是开头的一幕,看到了全部生产区。301分布在一条狭长的山沟,建筑物不高且分散,浓密的树荫之下,敌机难以发觉。原始的山沟里,隐藏着当时先进的制造工艺,维修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精密加工车间、冲压车间、化学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计量室、保密室、通信站一应俱全。也看到了平滩在两山之间,东边的仙女山和西边的五灵山,形成两道天然屏障。

对面山头有一座圆形建筑,我看过网上照片,便琢磨它的用途。猜想是不是炮弹的试炮台,很想亲临去看看,但到那山头还很远,只好作罢。又一想,应该是蓄水池,从铜钵河抽水而来。这条山沟没有溪流。

对比去过的306和304,301的规模介于中间,旧址保存状况较好,厂区环境整治度最佳。它的位置最接近世俗生活,步行片刻就是平滩场镇。但也是略微方便而已。平滩在达县属偏远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一条街,比农村好不了多少。三线人都是在深山修炼的特殊人。据306的刘兴生老师回忆,每周一次的“坝坝电影”,是全厂职工翘首以盼的娱乐节目。301的操场挺大,当年的盛况如在眼前。

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5)

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6)

踏上返程,本来想找301的生活区,结果开错了方向,往大竹安吉镇方向走了。干脆一路向前,经过安吉、永胜、石桥铺,上南大梁高速,回到大竹县城。我在大竹中学读书时,学校有一些301的子弟。他们回家也可走这条路线,和走达县一样,当时没有高速公路,都是遥远的行程。他们成人后,至少我认识的,都有一股特殊的“三线气质”,以来自301的本校校友,导演兼演员赵汉唐(那时还叫赵毅)为代表。

5月2日,我带父母到成都旅游,当晚拜访了刘兴生老师,聊到深夜(下图)。回忆起在山沟里的岁月,他的眼神充满了自豪。他给我看一首歌《三线人》,歌词说“一条蜿蜒的山路,通向大山的深处,带着儿时的梦想,投身三线这片热土。走在蜿蜒的山路,奋斗在大山的深处,为了祖国的安宁,历经无数艰辛和困苦……”想起俯瞰301的情景,这不就是生动写照吗?

告别刘老师,已是凌晨。我住在龙泉驿航天城附近,特意兜兜转转,看到了“万源路”“平江路”“竹江路”“明江路”“铜江路”“燎原路”。夜深人静,灯火辉煌,这些路牌格外耀眼,就像大山里自带光芒的脸庞。

从306到304,再到301,我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三线三部曲”,也完成了灵魂的升华。致敬书写传奇历史的那些人。

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7)

带你们看看夜晚的家乡(遥想山沟里的三线人)(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