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安新闻网设施设备老旧、配套功能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是大部分老旧小区的“心病”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完成190余个老旧小区的建筑单体整治、市政管网整治、绿化环境整治等工作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基础功能焕然一新,硬件条件大幅改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举措?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举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成果)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举措

来源:临安新闻网

设施设备老旧、配套功能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是大部分老旧小区的“心病”。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完成190余个老旧小区的建筑单体整治、市政管网整治、绿化环境整治等工作。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基础功能焕然一新,硬件条件大幅改善。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特邀界别一组政协委员邵惠平对于住宅小区管理水平这一民生话题十分关注。作为金溪园小区的两届业委会主任,邵惠平在2020年发动40多个住宅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共同组建业委会主任群,并在其中收集小区管理难题,互相交流小区治理经验。在调研走访中,邵惠平发现,不少老旧小区在完成硬件设施改造后,仍然面临着软件有待提升的难题,部分小区后续运维得不到有效保障。邵慧平介绍,“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单体却较小,很多没有物业公司进入,或是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人管理和专项资金投入的小区势必面临着维护困难的问题,长此以往,容易陷入‘改造—破坏—再改造’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情况,在今年的两会上,邵惠平提出《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后长效管理的建议》。他建议,集中同一社区多个老旧小区的优势资源,进行连片打包经营,吸引具有一定管理经验与管理水平的物业公司入驻,进行统一管理。“老旧小区要实现长效化管理,提升造血能力是关键。”邵惠平举例,“比如小区停车收费、物业经营用房以及养老、托幼等服务延伸都是可以发展的空间。”

“小”管理关系着“大”民生。目前,我区交付使用的有物业住宅小区达200余个,住户约有15万户。无党派人士界别政协委员陈宇英介绍,“据调研,2018年至今,住宅小区物业信访共计约3600余件,平均每年1000余件。其中,由物业管理引发的信访约占45%”。

陈宇英在提案《关于多渠道化解住宅小区物业信访的建议》中提出,除了引入物业管理,探索业主自治模式也是一条出路。以她所居住的筑境花园小区为例,这是一个拥有17年房龄的老小区。陈宇英回忆,“小区原先铺设着路砖,一到下雨天就非常湿滑、坑洼,老年人出门必须小心翼翼”。幸运的是,新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通过积极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彻底解决了这一困境。去年年底,小区一期、二期的砖石路面全部重新浇筑为沥青路面。同时,车辆出入管理、人脸识别等小区智能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备当中。“小区功能全了、管理顺了,居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自然得到了提升。”陈宇英说。

同时,陈宇英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住宅小区行政执法清单,厘清住建、城管、消防、公安、市场监管等主要部门在小区中的执法边界,对擅自拆改承重墙、毁绿种菜、堵塞消防通道、小区内无证经营等行为能够及时现场处置,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罚。“综合执法进小区能够为小区管理进行兜底保障。”陈宇英说。

本文来自【临安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