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三国志》: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1)

初平三年,青州的黄巾军流窜到了兖州,这人数竟然有百万之众。

刺史刘岱压力非常大,以一州之力抵挡百万叛军,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如果很好解决的话,青州的黄巾在青州就解决了,不至于到兖州来嚣张。

一百多万人,如果能够安顿下来那就是种子;如果安顿不下来,那就是洪水猛兽。

刘岱还来不及思考如何应对,黄巾军就给兖州大小官吏表现了一下什么叫洪水猛兽。

进入兖州,黄巾军很快便攻破了任城国,杀死了任城国相郑遂,百万之众转入东平国。

充分展现了一出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这下刘岱急眼了,因为敌人打到家门口了。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2)

刘岱作为兖州刺史,自然在兖州的治所办公。汉末三国时期,兖州的治所在廪丘,距离任城国还远,但是离东平国就很近了,地图上只有区区百余里。

怎么办?

刘岱拿出了最高长官的魄力,不顾劝阻,力排众议,决定带领军队与黄巾军正面决战。

他还不知道,这一去,便是一去不返。

就这样,刺史刘岱自顾自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要知道,刘岱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龙套角色,这可是史书中有记载的刺史,放在今天也是省长级别的官员。这种人物做事都有自己的逻辑的,那他为什么选择螳臂挡车,做出在我们看来自寻死路的决定的呢?

第一原因:发展实力的需求

刘岱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甚至可以说有点糟糕。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3)

在东汉末年,刺史的地位很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监察官,甚至是一州的掌控者,这本是好消息。

但此时的太守地位也是前所未有的膨胀,并且拉帮结派各自独立,所以刺史能不能掌握一州全看本事。

皇权旁落,大家没了约束,开始各做各的。

刘岱来到兖州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但是并没能如愿掌握兖州八郡国,刘岱很着急,但也很无奈。

这兖州简直是怪物屋子!刘岱正好就被怪物们团团围住。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4)

陈留太守张邈,这位是八厨之一,声名显赫的人物。

东郡太守曹操,这位新任太守也不是简单人物,刚刚领兵击败十万黑山叛军。

山阳太守袁遗,袁家人,袁绍的堂兄,刘岱也动不了。

任城国相郑遂刚刚被黄巾军杀了。

东平国恐怕凶多吉少。

只有济北国相鲍信在刘岱麾下。

刘岱心里苦啊,想要发展势力,周围没有一个软柿子,甚至自己就是那个最软的柿子。

眼下黄巾军来了,刘岱看到的不止是洪水猛兽,刘岱看到了种子。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5)

刘岱在想如果我能够击败黄巾军主力,再顺势改编黄巾军,那不就发财了?

掌控的地盘没变,但是人口多了,实力就强大了!就可以打破僵局了!

刘岱确信,这次他必须应战黄巾。

第二原因:韩馥的遭遇让刘岱恐惧

刘岱努力发展势力还有一个开不了口的原因。

韩馥的悲惨遭遇。

韩馥本来和刘岱同朝为官,同一时期担任太守,刘岱在南边做兖州刺史,韩馥在北边做冀州刺史。

韩馥对冀州的掌控要比刘岱对兖州的掌控强得多,但是韩馥性格比较软弱,完全没有刘岱的果断狠辣。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6)

所以冀州成了袁绍眼里的大礼包。

《三国志》: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初平二年,袁绍胁迫韩馥,取得了冀州。

刘岱感到十分恐惧,要知道,韩馥手下至少有数万兵马,也有敢战的将士,就这样顺势投降了?

这还不是最令人惧怕的,袁绍并不打算放过韩馥。

原来是冀州刺史,难免轻慢过别人,现在摘下了官帽,袁绍并不提供保护,甚至默许他人报复。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7)

韩馥的大儿子被人活活打断双腿,韩馥自己也忧惧而死。

刘岱甚至都不用从历史中得到答案,他只需要从现实中睁开眼,就能醒悟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刘岱怕了,周围的郡太守,张邈,曹操每个都是当世豪杰,他们会不会来取而代之?

刘岱要抓住黄巾军来的机会,把黄巾军视作自己发展的重要一环,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刘岱确信,这次他必须迎战黄巾。

第三原因:坚壁清野不可行

黄巾军来的时间让刘岱很痛苦,从历史记载来看,在夏末秋初。

这个时间点,忙碌了许久的农人们开始收获粮食。

黄巾军物资匮乏,十分需要这批粮食度过寒冷的冬天。

刘岱也不可能放弃这些粮食,因为这些粮食关系到治下百姓安定,社会安宁,军队安稳。更何况刘岱打算用这些粮食收拢黄巾军,哪能把粮食都烧了?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8)

《三国志》: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 “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

鲍信对此十分拒绝,反贼百万人呢,现在出兵简直就是刀尖上跳舞,一个不小心,兖州全完了。

鲍信建议刘岱,干脆放弃这些粮食,坚壁清野,咱们打不过,守城可以啊,黄巾军人多,野战有优势,到了攻城战,靠的就不是人多不多,而是攻城器械多不多。

鲍信就差给刘岱解释解释木桶效应了。

等叛军攻城又攻不下,想战又没法战,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鲍信的建议十分不错,几乎是刘岱战胜黄巾的最好办法,但是没摸透刘岱老板的心思。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9)

因为刘岱想的不是单单击败黄巾军,而是想收编黄巾军,坚壁清野,家里都穷了,还拿什么去收编黄巾呢?

把整个兖州打废墟,这个兖州刺史还做不做呢?

刘岱等了三年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虽然有风险,但这次他不能撒手。

刘岱确信,这次他必须迎战黄巾。

黄巾军实力受损给了刘岱信心

刘岱并不是莽夫,他相信黄巾军的实力并不强。

就在去年,初平二年,青州黄巾军三十余万人,进攻冀州渤海郡,想要和黑山叛军汇合。

渤海郡离公孙瓒就很近了。

这黄巾军三十万,在刘岱眼里也许是天大的敌人,但是在公孙瓒眼里,就是天大的肥肉。

《后汉书》: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10)

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你没看错,两万打三十万,第一战就斩首三万多,这就是白马将军的恐怖。

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

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上演了一出“半渡而击”,再次大败黄巾军。

这一波征讨黄巾,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游刃有余的以少胜多,不就是当世名将嘛!

所以黄巾军常常被当做大礼包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讨伐黄巾响应国家号召,名声有了;黄巾本身就是香饽饽,有人有财物,都是战略资源。

这让刘岱也十分眼馋眼前的百万黄巾。

虽然人数有百万,但是精锐部队可都被公孙瓒干掉了,一年时间人数补充好了,但是质量可差远了。

自己虽然没有公孙瓒能征善战,但是黄巾军也没有去年的悍不畏死,刘岱相信这次有机会。

脑海中浮现出公孙瓒大破黄巾军,收缴财物,改编敌军的场景。

刘岱确信,这次他必须应战黄巾军。

刘岱之死

《三国志》: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刘岱没有听从坚壁清野的建议,与黄巾军正面决战,被杀,结束了纠结无奈的一生。

黄巾军还在兖州肆虐。

鲍信前往东郡迎接曹操来做兖州牧,抵挡黄巾军。

刘备为什么放了刘岱(谁给刘岱的胆子用几万士兵正面迎击百万黄巾)(11)

刘岱死得不冤,即使是刚刚打败十万黑山叛军的曹操,也并没能在百万黄巾面前拿到什么优势,鲍信甚至为了保护曹操都战死沙场。

换言之,刘岱低估了黄巾的实力。

一直拖到这年的冬天,青州黄巾军粮草无以为继,百万人投降曹操。

曹操从中挑选出精锐筑城军队,号称:青州兵。

刘岱想做的事情终究被曹操做成了。

刘岱所作所为,似乎是被历史推动着做出了选择,他的死,到底是命运使然,还是能力使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