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试的2900多名到复试的170多名,最终圆梦“浙”里。我是捡漏发现这个浙传播本男生的艺考逆袭故事的。
那天是我第一次去小红书约访艺考生,算法推荐让我的首页出现零星的几处同温层界面。我看到一个颇有传播爆点的标题点进一看,内文所述正好故事性十足,于是我就顺道留言给了这位小红书博主。
他就是高志超,浙传2021播本的一名播音萌新。那天晚上是冬奥会开幕式,原本我要围观直播,但他的一条微信消息让我开始了与他的及时连线。刚开始加他微信时,我就发现他的微信号的生辰数字,这分明是星座的暗号啊。
于是,我知道了9月出生的他和我是同一个星座。那晚的漫谈,不是采访,就是两个处女座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投”。他来自山东滨州下辖的一座县城,他说自己没有想过,县城的孩子也能跻身浙传这样的大院。
我知道,处女座的骨子里有种不自信的天性。这个星座的人总是一颗恒心两手准备,边努力边怀疑。高志超才学了1个月播音,艺考之前就只是有过校园电视台的小主播、小记者经历。特别是他告诉我,那时的自己完全不懂什么是播音,政治老师教他舌面音,让我觉着一张白纸的他,播音寻路的不同寻常。
口音浓重的他,当时需要在一个月内既要纠音,去掉方音,又要着手自备、即评,在同龄艺考生的专业马拉松训练中,他只有短暂的1个月时间去备考冲刺。
校考学校很少,直到3月份,他才拿到第一张绿牌——浙传初试,线上录制拿到了78.01分,他进入浙传才知道,这个成绩在当时复试的3000名考生中已然是2900多名的居后位置了。
其实他原本不敢去杭州的,谁都知道这种压线分数可能就是个陪跑角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还是去了。结果没有期待的日子反而顺顺利利,考试就是平常心,老师的不经意笑意,让他愈发自然平静。
因此最后拿到全国170多名的成绩,加上高考文化445分,他进入了此前不敢奢望的浙江传媒学院王牌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这个故事更为传奇的是,他和他的同学还成了浙传播院同学,当初就是这位女生的牵引力,让高志超走上了播音之路。
他在语音电话中,反复提及三个人之于他的点拨、助推,让他逆流而上成为浙传播院的科班专业一员。高志超的故事,让我想起早前闲翻《心的力量》,作者自述高考逆袭之路:从年级568名到衡水中学状元。
而高志超在同窗大一还在“彷徨”之际,就开始了专业学习的三部曲。无论是他通读专业源点之作《中国播音学》,还是编创专业元素的朗诵诗篇,亦是开始学术写作的初体验操练。他说,这些行动力有些是自我的解惑,有些是如孙昊老师等上课的叮咛。其实寒假里他也有着假期三部曲的安排。
同为处女座的我大为赞赏他的这些三部曲成长路径。我不担心他的持续耐心,因为在我俩看来,向上跨越,延迟满足是内在心理。我们从来不期待倍速成长,只在意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他的交谈,我寻觅到了精神知音。
毕淑敏曾集结成书《精神的三间小屋》,言道一路的修心、解惑、疗愈之沉思。高志超也感谢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政治老师、学长和同学。他们仨让他见到了浙传这片辽阔旷野——
其实在艺考的时候要特别感谢三个人,分别是我的政治老师、师哥和同桌。
政治老师是我参加艺考的指路人。她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主持了大学的毕业晚会,喜欢上了在话筒前表达的状态,在备课之余,也从网上学习了播音的课程,包括语音发声、感受表达和新闻播报。我高一的时候去她的办公桌上交作业,我说:“韩老师,这是我的作业。”她当时在批作业没有抬头,反而问了我一句:“孩子,你是学播音的吗?”
我说:“老师,不是,我是二班的文化生。”她说:“我听你的嗓音条件以为你是学播音的呢。”后来,我成为了她的课代表,有一次校园电视台小记者的面试,我准备了稿件《致橡树》、新闻播报和现场报道,因为学校注重音体美教育,也没有专业的播音老师,我就去找了政治老师帮我找缺点再加以改正,也是那一次我明白了在读一篇稿件的时候要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这也是在大学学到的备稿六步;新闻播报让我明白了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的基调;除此之外,韩老师还教我语音发声,让我把声母读的轻而短,拉长韵母,说我jqx有特别明显的尖音色彩,zh、ch、sh发音靠后,教我如何改善等等;现在想想那是我对播音最开始的接触,原来在学播音的过程中有这么多内容需要了解。
高三的冬天,我在想我未来到底想要成为什么人,高中校园记者经历,让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面孔:菜市场阿姨、贫困户爷爷以及抗战老兵等等,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一张张面孔,让我坚定了学习播音主持的初心。当时,离开高中去外地系统学习的时候,韩老师说:“突然觉得有点舍不得这个弟子离开呢,还是有些不放心,记住韩老师的话,不要做一时的流星,要做一辈子发光的有底蕴的星星,遇事冷静,学会取舍,目标坚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现在想想,真的有被韩老师的温柔感动,还好,没让她失望。
第二个人是我的师哥,给他的标签是助力器。当时从县高里出来学习播音,特别的不自信,无论是专业还是眼界,都比不过大城市的孩子们,就有点儿自卑,我给他发消息说:“是不是小城市里的孩子根本走不进大院呀,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文化内涵,我觉得跟别人都差好多,况且还是在这个机构,如果放眼全国,那得有多少优秀的人啊,跟他们去竞争一个名额,简直比登天还难。”他说:“我觉得你可以,你不用先考虑结果好坏,把过程做好,让自己成长,你足够真诚。先不用管别人,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艺考那一段时间,他帮了我很多,让我重拾自信。之后,我就列了一个表格,每天跟着这个表格的任务来,让自己专业能力调到最佳状态。
第三个人是高中同桌,我给她的标签是合作共赢陪伴者。她也是一名播音艺考生,在北京集训,有的时候晚上给她打电话,会和她一起聊最近的热点新闻,然后各自阐述观点,来一段即兴评述,因为我普通话不标准,她会给我发她们老师录的音频让我跟着练,回到高中以后,我们两个同桌,每天比谁的效率更高,经常在一起讨论数学题、政治大题等等,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了,有一道政治的文化大题,答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她就给我讲,忘记了回家吃午饭的时间。晚上放学会一起结伴去买夜宵,然后各回各家刷数学。永远怀念那一段一起为一个梦想奋斗的日子,最后,她也圆梦浙传,同窗关系延期,又在“浙”里相遇。
作者 | 杨竣博
责编 | 孙晓宁 美编 | 王伟民 总编 | 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