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德国在战争狂人希特勒的领导下疯狂的扩孔军备,世界大战的阴云仿佛又布满了欧罗巴的天空。此时作为欧洲传统强国的英国也抓紧开始了军备扩充,1935年10月,一位英国上尉向维克斯公司提交了一款小型步兵坦克草图,这款坦克仅装备有一挺机枪。同时军方要求维克斯公司在6个月后就拿出样车用于测试,军方对于新坦克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方便大批量装备只提出了两个词,那就是“便宜务实”,因为此时在英国内部有一个理论叫“蜂群攻击”,该坦克也可以算作是“蜂群攻击”理论的试验品,而这辆坦克就是代号为A11的“玛蒂尔达”步兵坦克。

“玛蒂尔达”A11步兵坦克的诞生

次年9月,维克斯公司终于拿出了他们的第一辆原型车玛蒂尔达A11E1,该坦克完美的贯彻了当初军方便宜务实的思路,整车唯一的看点就是65毫米的最大装甲厚度,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小的车体也有11吨的重量,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基本就是无敌的存在。第一眼看过去,玛蒂尔达A11E1给人的感觉就是实在是太“寒酸”了,整车大多零部件都是维克斯公司直接从其他装甲车辆上面拿的,车体偏矮小,仅能容纳两名乘员,车长在内部空间极其狭小的圆柱形铸造炮塔内,炮塔内部安装有一挺7.7毫米水冷式的维克斯机枪,英国人还专门为该机枪安装了冷却水循环电泵。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1)

▲驾驶员舱门一旦打开,炮塔就被堵得死死的

该坦克并没有内部框架,整车为一体箱式,驾驶员通过前部的舱门进入驾驶室,有趣的是当驾驶室舱门打开时炮塔机枪就会被堵得死死的,因为它的炮塔实在是太小了。中部就是战斗室,后部为动力室和传动装置室,里面安装了一台福特的8缸汽油机,最大马力为70匹,最大越野速度为9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在正常速度下步兵完全跟得上该坦克。传动装置方面为一部德森四挡变速箱和一部维克斯离合刹车转向装置。悬挂方面也非常简单,四组4个负重轮为一组的悬挂系统分布在坦克两侧,每组通过拱形叶片弹簧连接在一起,最后弹簧减震器和中央支撑横梁连接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原型车的拖带轮是和中央支撑横连接在一起的,后来的原型车才将这4个拖带轮独立固定了起来。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2)

▲这种悬挂非常的简单,连摆臂都不用,前后两个双轮托架直接通过两组叶片弹簧链接到主支撑架上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3)

▲原型车上的拖带轮和中央横梁固定在一起,量产型才被分开

在随后的测试中原型车表现的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多次发生履带脱离的情况,为此设计师还专门降低了后侧一套悬挂的高度,提升了主动轮的位置,将拖带轮独立了出来,这才让履带脱离的情况有所缓解。部分量产型还装备了12.7毫米重机枪专供坦克排长使用,不过英国军方似乎对玛蒂尔达A11并不满意,前后也仅仅采购了139辆,这其中还有一部分被改造为了扫雷坦克、训练坦克等,因为该坦克的性能实在是太低了,火力仅为7.7毫米机枪,这对于一辆为满足未来战争而生产的坦克来说实在是不够用,于是制造一款装备高速火炮的新坦克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玛蒂尔达”A12步兵坦克的诞生

其实早在A11试验后不久,A12的设计就立马被提上了议程。在研制新坦克的时候,英国人再次陷入了纠结,一部分人主张在已有的“玛蒂尔达”A11的基础上改造研制一款大炮塔并搭载火炮的步兵坦克,这样一来就可以最低限度的压缩成本和时间,一部分人认为“玛蒂尔达”A11坦克造成那样基本上没有改造的潜力,英军应该着眼未来研制一款具有反坦克能力的步兵坦克,最终后者赢得了高层的青睐,可是此时的欧洲已经是乌云密布,英国人迫切的需要一款新坦克,于是设计师就将目光放到了A7E3中型坦克身上,计划以此为基础研制新一代步兵坦克。然而就在此时又出现了分歧,在坦克武器的选择方面有人建议装备2磅反坦克炮,而有的人则主张搭载大口径的步兵支援火炮,不过这样一来该坦克就没有了反坦克能力。最终英国人还是选择了2磅反坦克炮和7.7毫米机枪。1937年春第一辆原型车“玛蒂尔达”A12E3正式下线。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4)

▲玛蒂尔达A12的参考对象,装备2磅反坦克炮的A7E3中型坦克,该坦克并没有装备英军,只是造了几辆原型车

为了降低成本,玛蒂尔达A12在动力方面选择了民用技术,发动机直接拿的是公共汽车上的AEC6缸柴油发动机,为了提供足够的动力,两台发动机被并列放置在坦克后部,其实这种双发动机的布局在苏联的T-70坦克上面也有应用,这种结构的设计非常考验维修保养,因为两台发动机的损坏都不一样,此外还要有复杂的传动装置将两股动力整合在一起,两台发动机总计174匹的马力通过齿轮箱聚集到一起,然后通过传动轴作用于6档星型齿轮变速箱和转向机构,最终动力通过变速主降速齿轮作用到主动轮上面从而驱动坦克行进。好处就是当一台发动机被打坏时另一台也可以维持坦克的正常机动,但坦克毕竟不是战机,总的来说双发动机的弊大于利,所以后来的坦克基本只用一台发动机。不过英国人选择这种布局仅仅是因为实在是找不到好的动力系统了,只能妥协。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5)

▲战后瑞典的S型主战坦克使用的也是双发动机结构,只不过是一台柴油机和一台燃气轮机,可以联合驱动,也可以单发驱动,不同于英国人的无奈之举,瑞典人是专门针对瑞典丛林沼泽众多的复杂地形以及平均气温低下的特点,巧妙地利用两台不同发动机来实现互补

悬挂方面为高度独立的混合悬挂,第一对负重轮为独立弹簧结构,弹性单元为水平竖直的弹簧,后面的10对负重轮则是普通的平衡悬挂,两对四轮组和最后的一对双轮组通过各种曲轴将上下摆动转换为左右摆动,弹性元件为水平弹簧。履带被一体低垂式车体侧裙板包裹起来,为了方便检查留有合叶式检查窗,起初该坦克安装有拖带轮,后来为了简化生产就用滑轨代替了。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6)

▲玛蒂尔达A12的悬挂结构图,该悬挂和日本八九式坦克,九七式坦克所使用的悬挂很相似,这种悬挂比较复杂,而且性能一般

玛蒂尔达A12步兵坦克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防御,车身采用整体滚压成型和铸钢件混合栓接模式,最大装甲厚度为78毫米,炮塔采用一体式铸造,原型车只有三名乘员,即车长、炮手、装填手,此外原型车安装的2磅炮并没有火炮机械俯仰装置,在射击时炮手用肩膀抵住炮尾开炮,不过这也是临时赶工赶出来的无奈,该车最大的毛病就是车体前端的非方盒形驾驶舱,最大限度避弹的同时带来的却是复杂的制造工艺,加工起来非常的费时费力,这倒和英国提倡的务实背道而驰。在随后的阿拉斯战役中玛蒂尔达A12初露锋芒,在此战中英军瞅准德军侧翼脆弱的机会,集中56辆A11和16辆A12两款新老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猛攻德军侧翼,该坦克坚实的装甲基本免疫德军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最后德军祭出大杀器88炮才击穿了该坦克,在此后的撤离过程中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的机动劣势被暴露了出来,在追击战机和地面部队的联合绞杀下,玛蒂尔达步兵坦克损失惨重,该战也对玛蒂尔达A12的结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战催生了英国新一代坦克(丘吉尔系列步兵坦克)的研制,同时英军也对玛蒂尔达开始了改进。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7)

▲玛蒂尔达A12步兵坦克的装甲分布图

其他改进型及衍生性

在敦刻尔克死里逃生以后,英国人就针对玛蒂尔达A12步兵坦克暴露出的问题展开了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型号: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8)

▲玛蒂尔达-蝎子链枷式扫雷坦克,前部的链枷式扫雷筒由两个长臂和一个充满铁链的转子组成,在工作时旋转的转子带动铁链击打地面并引爆地雷,不过这种扫雷坦克效率比较低下,因为负责转动转子的发动机往往会因为长时间高速选择而停止工作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9)

▲玛蒂尔达“刺猬弹”火箭弹发射车,坦克后部安装有一座7联装的火箭弹发射器,在需要发射时通过液压装置向上扬起45度,发射完毕后可以降下去,因为火箭弹直接用的是海军反潜弹,只不过将引信改为了触发式,威力可想而知,后来因为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装备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10)

▲普通的工程坦克,一旦发生战事可以立即抛弃前部的作业铲投入战斗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11)

▲架桥坦克,可以冒着敌军炮火将一座两边带有小轮的钢制铁桥推到壕沟上面,方便己方部队的快速跟进,还有一种版本的铁桥没有两边的小轮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12)

▲一辆玛蒂尔达步兵坦克正推着一个名为AMRA的探雷器,该坦克并不是扫雷坦克,当前部的圆形滚轮在接触到地雷后,滚轮会被地雷炸毁,所以就起到了一个警戒探雷的作用,表明前方有雷区,而红框内的则是一种被称之为“胡萝卜”的爆破排雷装置,发现地雷后可布设“胡萝卜”遥控引爆来清除雷场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13)

▲澳大利亚军队的A12玛蒂尔达-青蛙喷火坦克,火焰喷射口被布置在炮管内部,7.92毫米机枪得以保留,除了自身的稠化燃料罐外,后部还有一个可以抛弃的燃料储存罐,后来因为极其容易被攻击而舍弃

世界各国主战坦克详解(详解英国玛蒂尔达系列坦克)(14)

▲玛蒂尔达CDL探照灯坦克,该坦克可不是照明用的,在英军中该坦克是高度机密,该坦克装备的探照灯产生的光亮相当于100万支蜡烛发出的直射光线,在作战时排成一行打开探照灯掩护己方进攻,敌军则会被探照灯干扰甚至是看不清目标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