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珠三角中山地区泥鳅养殖高峰期已过,逐渐转为平稳发展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价格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泥鳅育苗成活率低息息相关,特别是冬季低温期泥鳅土塘的育苗成活率很低。笔者根据多年行走在养殖一线的经验整理出了一套冬季低温期泥鳅育苗流程,希望能够对各位养殖泥鳅的朋友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鱼塘设计
塘基围网,预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塘。一般池塘至少配置1台1.5kW的水车增氧机,根据具体池塘大小也可设置2-3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
泥鳅育苗池塘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加水第1天,建议一次性加满水,水深至少1.3米以上。泼洒茶麸(100斤/包,低温期可加重用量),3亩/包,促进肥水、杀灭野杂鱼,同时配合开启增氧机打水。
2、加水第2-3天,使用“藻安生Ⅲ”(可加重用量多次使用)配合低温期进行肥水,增氧机全开打水,争取在放水花前把水肥起来。
3、加水第4天,增氧机打水基本不会再有泡沫,使用“吡虫啉”毒杀塘底蜻蜓幼虫等敌害生物。“吡虫啉”的用法:沿着岸边3-4米的斜坡范围泼洒为主,池塘中部少量泼洒即可。同时开始发酵1桶鱼料(“利饵多”1箱 鱼料100斤)待用。
4、加水第5天,即放苗前一天,上午使用“碧水安”(5-8亩/瓶)解毒。拿水花放在深水区域进行试水,试水兜深度要求在1米左右,第二天上午根据水花成活率及活力(试水24小时后,成活率在90%以上),决定是否放水花,并在当天泼洒1桶发酵好的鱼料。
5、加水第6天,即放苗当天,12:00-15:00为放水花的最佳时间(具体以当天水温为标准),放水花前1个小时内泼洒“速解安” “激活”增氧解毒抗应激,然后再放苗。放苗后,当天傍晚天黑前再泼洒一次“激活”,提高鱼苗活力,提高放苗成活率。
6、水花运输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水车和打包袋。低温期建议用打包袋 保温箱最好。选择打包袋运输的原因:
(1)水车使用孵化池的水运输,运输过程中水温下降快,易应激造成大量损苗;
(2)水车运输途中增氧力度难以控制,靠卵黄囊提供营养的鱼苗本身抵抗力就差,运输途中应激大,下塘后极易出现大量损耗;
(3)水车运输到塘头的下塘过程难以把控,包括温差、人工搬运力度大都会导致应激大,易损苗;
(4)使用打包袋产生的温差、搬运力度都能够有效控制,产生的应激小,可有效做到“缓苗”工作。
三、放苗后的操作管理
1、放苗前3天,每天使用1瓶“利菌多” 2包“利饵多”(2亩/组)全塘泼洒,补充营养、稳定水体、培养饵料生物。
2、放苗第4天,每餐使用1包“利饵多” 开口料进行投喂,水浅的池塘开始进行加水工作,连续每天少量加水,在放苗第7天之前将水位加深到最低水位1.5米以上,平均水位1.8米左右。
3、驯料管理,低温期鱼苗体质弱,昼夜温差大,气泡病高发,不需要小水桶进行定点驯料,直接过渡到大投料机进行全塘投喂。
4、鱼苗体检,从放苗第7天开始,进行常规的鱼苗显微检查工作,包括寄生虫,肠道、体表、鳃等部位,对鱼苗状况做好充分的把控。发现少量寄生虫时,可使用“福地安”连续改底处理,寄生虫大量寄生时,可先考虑杀虫,再通过连续改底进行抑制。
投料机驯料
四、育苗关键点总结
1、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康的好苗,并提前定好放苗时间,提前规划时间调水,不放“老身苗”。
2、注意防控气泡病,放苗水要深,要有一定的肥度,有助于水体的稳定,防止温差过大,减少气泡病发生的可能。
3、做好抗应激工作,包括运输过程和放苗过程中减少刺激,放苗前后及时抗应激,并实时关注天气变化。
4、精细投喂管理,注意低温期转变投喂方式,适当添加发酵料(“利饵多”)促进消化吸收。
5、定期体检,包括鱼体和水体检查,注意观察鱼苗吃料情况,做好防病工作,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