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中国历史上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遭遇以不同的方式行孝的故事。这些孝子故事记载于《孝子传》、《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史籍中。元代郭居敬把它们以诗一样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录在一起,就成了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集》。

有些文章将《二十四孝》的作者误写成郭守敬,其实他们并非弟兄,也非乡亲,一南一北,一老一少,只不过都是元代人,郭守敬是河北邢台人,科学家,《授时历》的创立者,郭居敬是福建尤溪人,学者,文化人,《二十四孝》的作者。

二十四孝作为中国传统儒家孝道文化的典型人物故事,备受历代统治者提倡和大众的崇敬,史书中有大量孝子孝女传,墓葬中有雕刻精美绘画华丽的孝子故事图,敦煌遗书中有不少孝子变文,佛教经典中也有歌颂孝子德行的写经,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孝道。

二十四孝故事大都感人,主人公从小不是没爹就是没妈,但都早熟懂事,忍辱负重,深明大义,尽管带有夸张、玄虚、渲染之情节,但百善孝为先,目的都只有一个字:孝。

二十四孝蕴含哲理也好,用于教化也罢,亦或是封建时代的愚孝表演,甚至还有夸张缥缈和虚伪残酷的成分,无论如何评判,但总归还能理解。可是有一个孝子故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这就是孝子故事中传播最为广泛的"郭巨埋子"。后来看了一些文章,发现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已经对"郭巨埋儿"深恶痛绝,反感至极了!

鲁迅很早就看过《二十四孝》,他说最反感的故事就是郭巨埋子。他在《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一文中写道:"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了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也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竞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金子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最残酷的孝道郭巨埋儿(郭巨埋儿故事的真相)(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郭巨埋子"砖雕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终于有些释怀。于是索性再查阅一些"郭巨埋子"的资料。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中均有记载,版本略异,内容大体相同。如《二十四孝》记载:"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之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儿子!儿子再也,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掘坑三天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夺,民不得取'"。

最残酷的孝道郭巨埋儿(郭巨埋儿故事的真相)(2)

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藏元代"郭巨埋子"模印砖雕

一日,我偶然看到一则资料,是《河南文学集成中》有一个《郭巨真孝母假埋子的传说》,和之前我们知道的版本完全不同。由于《搜神记》中说郭巨是"隆虑人",也就是今天河南林县人,所以我已经倾向于相信了。

故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郭巨在山中砍柴时结识了一伙盗贼,跟着他们打家劫舍。有一天晚上,郭巨突然给家里送了一袋粮食,他娘察觉到了其中的异样,老人家叫住儿子说道:"咱人穷志不短,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昧心食"。

娘说的话,郭巨当然明白。于是,他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骗你没商量的好主意,将打劫来的财物换成了金子,装在一个瓦釜中,写上"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分",埋入地下。回到家,给妻子说,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只有一个,还是把儿子埋掉吧。妻子不敢违抗,抱着三岁的儿子跟着丈夫来到了郭巨采过点的地方来挖坑,挖着挖着,忽然金光一闪,露出了一个瓦釜,里面全是金子,还有一条神秘的帛书,内容就是郭巨提前写好的那三句话,只是妻子傻了眼,幸福来的太突然了!郭巨装作震惊的样子说"这金子能要吗?"这时候,郭巨他娘也赶过来了,说"傻孩子,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啊!赶紧感谢老天爷吧。于是三个人一起跪下叩头,谢天谢地!

最残酷的孝道郭巨埋儿(郭巨埋儿故事的真相)(3)

甘肃省陇西县博物馆藏宋代"郭巨埋子"砖雕

《西部文博》是考古人探索与发现的窗口;

是文博人展示与开放的舞台;

是收藏人鉴赏与研究的摇篮!

《西部文博》是张克仁个人的头条号。张克仁,甘肃会宁人,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文博是他的工作,鉴定是他的特长,写作是他的爱好,交流是他的初衷。现为定西市文物局副研究馆员。他的愿望就是将《西部文博》办成大家喜欢的那样。

每天相约,都是承诺,

每次牵手,都是温暖,

《西部文博》让我们相遇相识相知,

《西部文博》让我们走遍天下!

阅读张克仁过往的文章,可搜索关注西部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