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探秘——乌兰泉沟墓】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不仅首次在墓室里发现密封暗格,还在暗格木箱里找到一件奇珍异宝——鎏金王冠。这座墓地名为“泉沟墓地”,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属于青海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新发现。

青海乌兰泉沟墓地一号墓葬建于一座独立山丘的斜坡上。这座墓葬的发现,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青海都兰唐墓(青海乌兰泉沟墓暗格木箱里竟藏有鎏金王冠)(1)

泉沟一号墓墓坑及墓顶

在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

根据出土物特征和壁画内容风格,可以推测这座墓葬为吐蕃时期,碳14测年显示为公元700年前后。这个时期,吐蕃已占领青海地区,并以此为大本营,与唐朝在临近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展开激烈角逐。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处青海丝绸之路战略要冲,也扼守着吐蕃通唐朝和中亚之门户。

记者了解到,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和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根据发掘情况看,泉沟一号墓形制为带墓道长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多室墓,墓道东向长约11米;墓圹平面大致为方形,长10米、宽8米、深10米;墓坑填土中埋葬有一殉葬武士,唐代文献中称之为“共命人”。

青海都兰唐墓(青海乌兰泉沟墓暗格木箱里竟藏有鎏金王冠)(2)

填土中的殉葬武士—“共命人”

青海都兰唐墓(青海乌兰泉沟墓暗格木箱里竟藏有鎏金王冠)(3)

前室壁画—牵马迎宾图

从整个来结构看,墓室由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组成。前室为砖室,后室及两侧室为柏木砌成,顶部用柏木封顶,墓顶上堆积了大量的石块,防盗措施严密。

而在前室、后室中,均绘有壁画,内容有武士牵马迎宾、宴饮舞乐、狩猎放牧、宫室帐居、山水花卉等内容。墓顶绘有各类珍禽异兽、祥龙飞鹤、日月星辰等图像。

社科院考古所乌兰县泉沟墓葬发掘领队仝涛介绍,该墓葬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壁画墓在汉文化区非常流行,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尤其是吐蕃统治时期并不流行这类墓葬装饰形式,这也显示了该墓葬的与众不同之处。

“绘画技法受浓郁的唐风影响,图像内容又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仝涛说。

彩绘漆棺或从中原地区运送而来

在墓室内,前后室内中央各立一根八棱彩绘莲花纹立柱。后室里发现了大量彩绘漆棺构件,应该为双棺,棺表髤黑漆,再施彩绘,内容有骑马行进人物、兽面、飞鸟、花卉、云团及几何图案等内容。

考古队员发现,墓室内人骨堆积散乱,可见至少两具骨骸,推测应为夫妻合葬墓。随葬品有丝织物残片、金银带饰、铜筷、铜饰件、铁器残块、漆木盘、陶罐残片、玻璃珠、粮食种子和动物骨骼等。

“彩绘漆棺构件基本都是从外地千里迢迢运送而来,或者整个漆棺都可能是做好后被运送而来。”仝涛说。

仝涛还提到,彩绘漆棺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独特葬具装饰形式。青海地区多见彩绘木棺,而中原内地多见无彩绘的漆棺,这也是两个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形式。“由于制漆技术和原材料所限,青藏高原制作大件漆器具是极其不易的,这也暗示了该墓葬具有非同一般的级别”。

青海都兰唐墓(青海乌兰泉沟墓暗格木箱里竟藏有鎏金王冠)(4)

椁室外发现暗格

青海都兰唐墓(青海乌兰泉沟墓暗格木箱里竟藏有鎏金王冠)(5)

椁室外发现的暗格和木箱

墓室暗格初现,内藏鎏金王冠

在后室西侧木椁外墓底坑壁上,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处封藏的暗格,内置一个长方形木箱,箱内端放一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鎏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木箱下铺有粮食种子。

鎏金王冠前后各饰一对翼龙,两侧各饰一立凤,后侧护颈饰双狮,周身镶嵌绿松石、蓝宝石、玻璃珠等,冠前檐缀以珍珠冕旒。供奉和珍藏的意味突出,可见是墓主人最为珍视的、兼具神圣性的重要物品。鋬指金杯有四曲杯体和方形圈足,装饰富丽,技艺精湛,融合了唐朝、中亚和吐蕃之风于一体,以往出土的同类器物中无出其右者。

青海都兰唐墓(青海乌兰泉沟墓暗格木箱里竟藏有鎏金王冠)(6)

暗格木箱内鎏金王冠和金杯

青海都兰唐墓(青海乌兰泉沟墓暗格木箱里竟藏有鎏金王冠)(7)

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

“尤其重要的是,墓葬内设置密封的暗格,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史上,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先例。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曾经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其背后也隐藏着一段辉煌灿烂的过往,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想象空间。”仝涛说。

考古专家们也由此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历代王冠极少出土,均被盗扰严重,或保存极差难以复原。(图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