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呢,给大家出个难题,我说几个关键词,你来猜人。农村出身、癣疾、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说到这,大家肯定都猜出这个人了。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之所以他能配得上这个称号,取决于他为人处世的一些独到的方法。那么今天,月涵想跟大家分三点分享他的九字真言。

曾国藩的智慧与处世之道(曾国藩的九字真言)(1)

事不拖

曾国藩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惰、拖延,是我们大家的一个通病。像是打算要跑步了,第二天早上下了点小雨或者太阳有点大,就说“唉,今天天气不好,明天吧。”但是在勤劳这点上,一直以来都是曾国藩的一个好习惯。即使在军营那么辛苦、打仗那么累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每天早起一会看书或者静坐。因为他知道没有那么多明天可以去等待,就像是明朝钱福的《明日歌》当中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曾国藩认为最保守也最恰当的方法就是“今日事,今日毕”。

曾国藩的智慧与处世之道(曾国藩的九字真言)(2)

话不多

让曾国藩做到这点的,还是源于一件小事。当时曾国藩刚进入翰林院不久,给父亲办了一次很大的生日宴,一来为父亲祝寿,二来也想显摆一下自己现在的地位。结果一下子兴致就过头了,和向父亲祝寿的朋友郑小珊夸夸其谈,一直说个不停,结果引得人家很反感,放下酒杯就走了。大从这开始,他就明白了“戒多言”的重要性,他说“禁大言以务实”,也就是在提醒自己话太多带给自己的不方便和尴尬。祸从口出,也是一个道理。

曾国藩的智慧与处世之道(曾国藩的九字真言)(3)

人不作

这里的作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无理取闹”,而是一种“过于耿直”。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很愤青,面对朝中其他大臣提出的一些意见,该否定的时候绝不含糊,经常会让人下不来台。而且,他不光指大臣的问题,就连皇帝的错误也会一一指出来。后来被皇帝不待见,被大臣排挤,他就抑郁回农村了。在回家的这段时间里,他去寺庙里找了一位高僧,明白了“傲为凶德”,慢慢地就收敛了自己的脾气。

曾国藩的智慧与处世之道(曾国藩的九字真言)(4)

总结曾国藩的这九字真言,三个不字,是在给我们传达一种“刚刚好”的状态。就像是李密庵在《半半歌》当中写道的,“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酒至微醺,花开半朵,才是最好的人生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