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佛陀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1)

【妙祥法师开示】

根据《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一天是很辛苦的。

《阿含经》是南传佛教一个非常著名的经典,包括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教法都出自《阿含经》,这个非常殊胜。

咱们寺院,也就是大悲寺,为什么要休息四个小时呢?它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来源于《阿含经》。

《阿含经》里面记载佛每夜是休息一个小时,僧团是四个小时,时间就是从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所以说大悲寺的修行不是自己创造的,都是根据佛的戒律和佛的经典而来的。

《阿含经》的记载都很重要,我们下面看一看佛陀的一天。

佛陀的内心世界常住寂静,享受涅槃之乐。他的外部世界始终在无私地为提高社会道德服务着。自己觉悟后,他不息地觉悟他人,把人们从人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佛一天的时间分成五个部分:上午、下午、第一时夜、中时夜——也叫中夜,还有后夜。分成这么五个部分。第一时夜也就是初夜。

不像我们修行,我们是早晨修行或是下午修行,晚上睡觉。佛陀不是这样,佛陀是二十四个小时都在精进。所以我们对佛陀的一天应该很好地了解一下,对我们修行会有所帮助。

☞上午时分

上午时分,一般来讲,佛陀早晨以圣眼观世界,看一看有无可度化之人。他通常前去寻找歹恶不善之人,清净善德之人会自己来找他。佛陀就是如此地为一切众生谋福利,国王们都心甘情愿地礼拜他。

如果没有受到特别的邀请,佛一个人,或同弟子们一道,托钵沿街乞食。

托钵沿街乞食,现在南传佛教还是这么做的,在咱们汉传佛教几乎就很少了,但不是没有。

咱们大悲寺和(下院)道源寺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以后,就是佛规定二时头陀的时间,也是托钵时间——要在此段时间进行托钵。托钵就是托着钵去乞食,这个很重要。

这个钵也是每个僧人必须具备的,不具备钵都是不允许出家的。这个先不讲了,等到中午看碟片的时候,大家能看到这个托钵乞食的情况。

佛同弟子们一道托钵,沿街乞食,默默地站在施主门口,接受人们放在钵里的东西,然后回到自己的住处。

默默地托钵,其中也有说法——要敲门,有时候摇动锡杖,刚开始摇三下,再一次摇五下,最后摇七下,如果都摇完了人家不给,那就得走了。

每家还得次第乞,不能分别好坏。接受人们放在钵里的东西,然后回到自己的住处。

即使在八十岁高龄,身体不佳的情况下,佛依然在毗舍离绕城乞食,要走很远的路。因为不是说很多家都给,有的路相隔很远,有的时候差不多有二里地,得绕一圈再回到出发地,差不多得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所以这个乞食也是很辛苦的。这是佛上午的时间。乞食是不允许过中午的,过中午是不允许吃饭的,这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午时前,佛结束饭食。饭后,他给信众作一些简短的开示,授予三皈五戒。如果有人在修行方面已有基础,佛便给他指出一条成就圣果之道。如果有人提出要求出家,佛就给他们授戒,最后回到自己的寮房。

这是佛从上午乞食到吃饭的情形。佛走一圈,就有很多人要跟他出家。我们也乞食去了,但走这一圈,没有几个跟着出家的,一看太苦了,都不去了。

好像有一年,有一个傻乎乎的人,教他念佛他都念不清楚,可能他要跟着走——那也不能带他,是不是?佛在世的时候,托钵乞食教化很多人,这个非常殊胜。

佛陀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佛陀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2)

☞下午时分

下午时分,也就是正午以后称为下午,这个“午”指的是日头正中午。饮食必须要在正午以前完成,过了正午以后是不允许的。

从咱们辽宁来看,十一点五十左右这为正午,有时候再延长一点,就过十二点。(按北京时间)到新疆那边一般都是下午两点才正午。

这个时辰对我们很重要,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也是我们证道的一种需要。

佛讲啊,上午为天食,午时为佛食,下午为畜生食,晚上是饿鬼食。因为在不同的时间饮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认识,它会有一种趋向,会导致一种恶趣和善趣,它不同。

所以饮食的时间对于佛教徒来讲,是必须要遵守的,因为佛戒的每一项都应该很严格地来完成,这样的话我们成佛才会有所保证。

下午时分,佛在寺庙的一个地方坐下,众比丘聚集到他的周围,聆听佛法。有些比丘走到他的跟前,以期获得适合自己的禅坐方法。另外一些比丘向佛陀行礼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

在向弟子们讲经或作一番开示后,佛陀回自己的寮房休息,或随意正念右卧。起身后,即达到大悲的乐境,以圣眼观世界一切众生,特别是隐居静处,修习禅定的比丘及其他弟子,给予他们必要的开示和指导。

如果有人在很远的地方需要他的指导,他就以神通前往,开导他们,然后回到他的寮房。这是佛的下午时间。

佛陀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佛陀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3)

☞初夜时分

到了晚上,成群结队的在家信徒前来聆听佛法。佛陀以佛眼了知他们的根机和性格,给他们讲解一个多小时的佛法。

每一位听众,各自根性不同,但都感觉到佛陀是在为自己单独说法。这就是佛陀讲法的方式。

这是晚上的时间:第一个时夜(初夜)——每晚六点到十点,佛陀专门来指导众比丘。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随便来到佛陀跟前,提出疑难的问题,询问深奥的佛法,接受适宜的禅法或聆听佛陀的开示,这是初夜时间。

☞中夜时分

中夜时分,夜里十点至凌晨两点,凡夫俗眼见不到的天人、梵天等诸神众来到佛前,听讲佛法。

经典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经文:“尔时,夜深人静,一位身耀光辉的天人来到佛前,恭敬礼拜,站在一边。”在《相应部》中,有好几部回答天人所问的经典。

夜里十点到两点,对凡夫来讲,我们这时候是在休息,咱们僧团也是在这个时间休息。

佛在这段时间正给天人讲法,所以经典常常能看到这一段的解说,这是梵天和神众来到佛前。

☞后夜时分

后夜时分,就是早上两点至六点,这个时段又分成四个时期。

两点到三点,第一个时期,佛陀在附近来回经行。

经行是佛亲自实践的,上回也是在这里给大家讲的经行,后来也出了书,也就是这个《经行》。

我们僧团是两点起床进行坐禅,坐禅后上殿。佛陀是在附近来回经行。

三点到四点,佛陀正念右卧。佛陀就卧一个小时。

四点至五点,佛陀深入阿罗汉之境,享受涅槃之乐。

五点至六点,佛陀深入大悲之喜,以大慈之心照耀众生,滋润他们的心田。这时,他以法眼观世界,看一看能为众生做些什么。

善德之人及需要他帮助的众生,无论他们住在多么遥远的地方,佛陀都会清晰地出现在他们眼前。出于对他们的慈悲,他将前去给予必要的精神帮助。

像释迦牟尼佛或者阿罗汉这样的圣贤,有缘的天众都会来亲近和请教,他们来亲近佛陀和圣者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晚上。为什么在晚上呢?因为夜静更深的时候人们都休息了,另外就是人类的一些活动都停止下来了。

人类的活动当然有好的活动,也有乱七八糟的活动。所以晚上这一时刻是最安静的,地球就显得比白天清净一些。

不过佛的境界非常殊胜,我们普通人是想不到的。比如说他在休息,我们凡夫认为他是在休息,其实他也在度众生。当他在一个地方给一些众生讲法时,我们通常认为他只会在一个地方讲法,实际上佛陀同时会在很多地方讲法。

比如说佛陀在娑婆世界讲法,同时也在其他世界讲法,所以佛陀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不能以凡夫的心去理解佛陀的智慧和神通。

过去中国有一些学者,包括出家人里也有一些学者,对佛陀的理解,完全是用凡夫的心去猜度佛陀的智慧,甚至评价一些佛陀度众生的行为,这都是不正确的。(溯源法语·摘自《吉祥经讲记》)

佛陀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佛陀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4)

溯源法语

微信公众平台

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所发内容

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