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传递价值 解密先秦吕梁)

选自《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吕梁地区文物事业局 柳林县文物管理所

杨家坪村位于柳林县中部三川河下游地区,东北距县城 4 公里,西北距柳林县穆村镇1公里多,为穆村镇所辖。

1997 秋天,柳林县杨家坪小学及吕梁华晋焦煤公司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些古墓,吕梁地区文物事业局及柳林具文物管理所闻讯后联合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地位于穆村镇杨家坪村北部的向阳台地上,往北距 30 年代出土汉匜像石的古墓区约有2 公里,往南距三川河约有 2 公里(图一)。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

这次共清理发掘墓葬 35 座,其中较完整且时代上属战国时期的墓葬有 13 座,现将这批墓葬材料介绍如下。

一 墓葬形制与结构

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长约 2.9~3.8、宽1.7~2.8、深约 0.6~4.5 米。墓内填土多为经夯打的灰黄土。由于墓地处于干燥的风口台地之上,墓葬形制保存较好。墓向以北偏东 5-18°者为多,也有其他方向者。葬式多为仰身直肢,也有仰身屈肢。葬具多数棺椁皆具,有的一棺一椁,有的为两棺一椁。均为单人葬。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数量多寡不一,一般为10 件左右。随葬品一般置于棺椁之间,小件随葬品则置于尸骨旁边(见附表)。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

M1 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3.8、宽 2.6、深0.8米。两棺一椁,墓向310°,墓室填土为灰黄土,夯打结实。墓主为一男性,仰身直肢,双臂交叉置于下腹部,随葬品有铜鼎、铜豆、陶鼎、陶豆、陶壶、陶罐等(图二)。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

M18 也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向北偏东10°,长2.8、宽2.1、深4米。墓室填土为灰黄土,夯打较结实。二棺一椁,墓主为女性,仰身屈肢,双臂交叉置于下腹部。随葬品为鼎、豆、壶、盘、臣等陶器及骨簪等(图三)。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

这批墓分布较为零散,墓向不一,形制各异,大部分墓随葬品较少,虽属同一时期;但似无内在联系。

二 随葬品

随葬品的位置一般是∶棺内放置石器、骨器、贝壳、铜带钩等小件遗物,棺外椁内放置铜器、陶器及石器等。

随葬品主要为陶器,另外还有铜器、石器、骨器及贝壳等。

1.陶器

陶器为主要的随葬品,共 84 件,绝大部分为泥质灰陶,夹砂灰陶仅发现 3 件。陶器一般都是成组出土,其主要组合为鼎、豆、壶、盘、匜、鬲或鼎、豆、罐、匜、鬲。大部分陶器的烧制火候较高,质地坚实,表面呈灰色或黑灰色,内胎作青灰色。仅发现 6 件陶器的烧制火候较低,皆为泥质灰陶,质地酥松,表面呈灰褐色,内胎作褐色。陶器制法以轮制为主,模制、手制作为辅助手段,多见于耳、足、盖纽等部位。部分鼎足经刀削修制,制作较粗糙,大部分器物外表留有轮制或抹或刮痕迹。大多数陶器施有暗纹,主要的纹饰有"S"形纹、方格纹、网纹、弦纹以及瓦纹等。少数器皿上绘有彩绘,多为红、白、黄彩,图案多已不清晰。

鼎 共有 17 件,分属 11座墓,是这批墓的主要随葬品之一,均为盖鼎,多为仿铜器制成。鼎的形态各异,根据其鼎盖、足、耳及整体形态,可分为五型∶

A 型鼎 7 件,弧形盖,子母口,整体状似椭圆形。标本 M6∶1,弧形盖,盖上顶部有一个堆状小纽,鼓腹,圜底,柱足,附两外撇的"见"形耳,鼎盖上有凹弦纹,柱足上有刀削

痕,腹部素面。口径16、通高18 厘米(图四,1)。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5)

标本 M23∶4,弧形盖,盖上顶部有一堆状小纽,鼓腹,圆底,蹄形足,附两外撇方形耳,素面。口径 18、通高 18.5 厘米(图四, 4)。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6)

B型鼎 5 件,半球形盖,整体状近圆形。标本 M25∶2,半球形盖,子母口,鼓腹,圜底,蹄形足,附两外撤的"见"形耳。蹄足剖面呈半圆形,鼎盖饰有暗弦纹,鼎口下布"S"形图案一周,并以暗弦纹作底。口径18、通高 20 厘米(图四,2)。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7)

标本 M18∶2,半球形盖,盖顶部有一带穿的梯形纽,子母口,鼓腹,圜底,蹄形足,附两外撇的"同" 形耳。鼎盖饰有瓦纹,腹素面,足上有刀削痕。口径19、通高 24 厘米(图四,3)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8)

C 型鼎 1件,弧形盖,整体状似椭圆形。标本 M27∶6,弧形盖,子母口,鼓腹,圆底,柱足,耳残,素面。口径16.5、通高 15 厘米(图四,5)。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9)

D 型鼎 2 件,半球形盖,整体状似椭圆形。标本 M9 ∶4,半球形盖,盖上有两个狗状纽,子母口,鼓腹,圜底,蹄形足,剖面呈圆形,外附两长方形耳。盖上饰有白色的几何形图案和圆点纹,顶部以红色衬底,盖边有一周红色带状纹,腹部饰两周红色带状纹。口径 22.5、通高 22厘米(图四,6)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0)

E型鼎 2 件,未见盖,敛口,鼓腹,蹄足。标本 M26∶1,未见盖,敛口,鼓腹,蹄足。标本 26∶1,未见盖,敛口,鼓腹,圜底,蹄足,外附两梯形耳,素面。口径 19、高 13.5 厘米(图四,7)。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1)

盖豆 25 件,是这批墓的主要随葬品之一。据其整体特征可分为 A、B 二型。

A 型 9 件,器形较矮粗,弧形盖。标本 M23∶2,弧形盖,子母口内敛,鼓腹,圜底,粗柄,下接喇叭状底座,素面。口径 12、通高 12.6 厘米(图四,9)。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2)

标本 27∶4,盖残,口内敛,鼓腹,圜底,粗柄,下接喇叭状底座,饰暗弦纹。口径 14.8、残高 13.2 厘米(图四, 11)。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3)

标本 M26∶4,弧形盖,子母口内敛,鼓腹,圆底,粗柄,下接喇叭底座,盖及腹部饰凹弦纹。口径 18、通高 18.6厘米(图四,16)。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4)

B 型 16 件,体瘦高,覆盘状盖。标本 M28∶2,覆盘盖,圆饼形捉手,子母口,深腹,下腹鼓出,圜底,柄粗,下接喇叭状底座,通体饰凹弦纹。口径 18.5、通高 23 厘米(图四, 10)。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5)

标本 M6∶2,弧形盖,顶部有一小饼状捉手,子母口,深腹,圜底,柄较细,下接喇叭状底座,仅盖上饰凹弦纹。口径 15.6、通高17.4厘米(图四,12)。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6)

标本 M2∶2,覆盘盖,喇叭状捉手,子母口,深腹,圜底,柄矮粗,下接喇叭状底座,盖及下腹部饰瓦纹。口径 22、通高 23 厘米(图四,13)。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7)

标本 M9∶3,半球形盖,蘑菇状捉手,子母口,深腹,圜底,柄较细,下接喇叭状底座,盖部饰红、黄相间的几何纹图案,腹部饰红、白色带状纹各一周。口径 12.5、通高17厘米(图五,2)。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8)

标本 M25∶6,覆盘盖,盖纽呈圆圈足,子母口,深腹,圜底,柄瘦高,下接喇叭状底座,素面。口径15.5、通高 22.2 厘米(图四,14)。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19)

标本M6;6,覆盘盖,喇叭状捉手,子母口,深腹,圜底,柄较瘦高,下接喇叭状底座,通体饰凹弦纹。口径 13.7、通高 19.5厘米(图四,15)。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0)

壶 16 件,也为主要的随葬品之一,根据其整体特征,可分为 A、B、C、D 四型。 A 型 10 件,壶体瘦高,长颈。标本 M28∶3,敞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通体饰凹弦纹。口径13.2、高 29.5 厘米(图五,4)。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1)

标本 M27∶l,弧形盖,子母口,敞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素面。口径11、通高 30.6 厘米(图五,5)。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2)

标本 M9∶2,弧形盖,子母口,敞口以承器盖,束颈,溜肩,鼓腹,圆底,饼状足,盖及器身饰红、白色几何纹图案。口径 11、通高 34 厘米(图五,8)。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3)

B 型 2 件,体瘦高,长颈。标本 M25∶3,盖面隆起饰三周瓦纹,盖顶部有一小饼状捉手,子母口,敞口以承器盖,束颈,溜肩,鼓腹,平底,颈部饰一周"S"纹,肩部饰三周瓦纹。口径14.5、通高 33.5 厘米(图五,6)。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4)

标本 M25∶8,器形特征与M25∶3 相同,仅纹饰不同,盖部花纹与前者相同,肩部饰三周瓦纹,腹部以下饰网格纹。口径 13.2、通高 33.4厘米(图五,7)。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5)

C型 2 件,器形瘦小。标本 M17∶2,敞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仅颈部饰三周凸弦纹。口径8、高18.5厘米(图五,9)。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6)

标本M17∶4,口微侈,溜肩,鼓腹,圜底,肩部及腹以下饰两周磨光弦带纹。口径 7、高 15 厘米(图五,11)。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7)

D型 2 件,壶体瘦高,长颈。标本 M6∶4,弧形盖,敞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盖部饰红、白色相间的勾连卷云纹,颈部及肩部饰红、白色卷云纹及叶纹。口径16.8、通高 36.5 厘米(图五,10)。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8)

罐 11 件,也是这批墓的主要随葬品之一。据其整体特征可分为A、B、C三型。

A 型 6件,器形高胖,鼓腹。标本M26∶ 2,弧形盖,方唇,直短颈,广肩,深腹中鼓,平底,通体饰凹弦纹。口径 7.8、通高24 厘米(图六,1)。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29)

标本M2∶4,方唇,直短颈,广肩,深腹中鼓,平底,肩部及腹最大径处各饰一周凸弦纹,通体饰凹弦纹。口径11.3、高 26.5厘米(图六,2)。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0)

标本M19∶1,弧形盖,方唇,子母口,直短颈,广肩,深腹中鼓,平底,通体饰凹弦纹。口径 10.4、通高 22.6 厘米(图六,3)

B 型 4件,器形矮瘦,鼓腹。标本 M3∶2,方唇,敞口,束颈,鼓腹,平底,颈部及腹部饰三周凹弦纹,肩部及腹部饰竖绳纹。口径12、高18 厘米(图六,4)。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1)

标本 M3∶1,方唇,敞口,束颈,鼓腹,平底,通体饰凹弦纹。口径 11.5、高 13 厘米 (图六,5)。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2)

C型1件,标本M1∶2,陶质为夹砂灰陶,圆唇,敞口,深腹中鼓,肩部饰两个半环形耳,平底,通体饰竖绳纹。口径 16、高72厘米(图六,6)。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3)

盘 5 件,据其器形特征可分为 A、B、C 三型。

A型 3 件,敞口,浅腹,圜底。标本 M18∶4 ,圆唇,敞口,腹斜收,圜底,假圈足较小,素面。口径12.6、高 3.3 厘米(图六,14)。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4)

标本 M27∶5,圆唇,敞口,腹斜收,平底,腹部饰一周凹弦带纹。口径 12.9、高 3 厘米(图六,16)。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5)

B型 1件,深腹,平底。标本 M28∶8,圆唇,折腹斜收,平底,假圈足较小,素面。口径 12.6、高4.5 厘米(图六,15)。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6)

C 型1件,标本M18∶3,圆唇,敞口曲腹,圆底,口缘部有两对称的乳状小纽,素面。口径12.6、高3.3厘米(图六,17)。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7)

匜 7 件,据其器形特征可分为 A、B两型。

A 型 4 件,器形似盘,浅腹,平底。标本 M18∶ 5,圆唇,流小,浅腹斜收,平底,假圈足,内底有一周凹弦纹,口径10.5、高3厘米(图六,18)。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8)

标本 M6∶3,圆唇,有一小流,与流对称的一边有一小纽,浅腹斜收,平底,假圈足,内底有数周凹弦纹。口径 12、高3 厘米(图六,19)。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39)

B 型 3 件,器形特殊,腹较深。标本 M19∶3,圆唇,折腹斜收,平底微内凹呈假圈足,用手捏制成流,器内壁有数周凹弦纹。口径 11.7、通高 5.4 厘米(图六,20)。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0)

标本 M2∶6,圆唇,折腹斜收,平底,用手捏制成流,器内有数周凹弦纹。口径 17.7、高 7 厘米 (图六, 21)。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1)

鬲 2 件,均为夹砂灰陶器,外有烟薰痕迹。标本 M19∶2,圆唇,侈口,平沿,短颈,宽肩,鼓腹,平裆,实足,夹砂灰陶,手制,体饰斜细绳纹。口径13.2、高16 厘米(图六,7)。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2)

2. 铜器

这批墓葬发现的铜器有鼎、豆、带钩等,制作简单,锈迹厉害,大部分残破,花纹简单。

鼎 1件,标本 M1∶3,胎薄,一足及腹部残破,平盖,上有三个半环状纽,子母口,附两外撇的"冗"形耳,深腹中鼓,圜底,蹄足截面为椭圆形,空心,内为陶胎。腹中及口缘下各有一周凸弦纹,弦纹之间花纹因锈迹严重好像有一周蟠螭纹,盖上有三圈花纹,因锈迹严重,纹饰好像为蟠螭纹。口径 19.5、通高 22厘米(图四,8)。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3)

豆 2 件,均出自 M1。标本 M1∶1,胎薄,盖、底及座部残破,覆盘盖,喇叭状捉手,子母口,深腹中鼓,圜底,口部有对称的两个半环耳,粗柄,下连喇叭状底座,素面。口径 14.5、通高 16厘米(图五,1)。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4)

带钩 4 件,制作简单,钩首,弧面,腹部较粗,钮呈圆形或椭圆形。标本 M6∶8,长 9厘米(图五,3)。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5)

3. 骨器

骨簪 3 件,横截面呈三角形。M18∶10,末端为三角形,首端扁圆,残长 22 厘米(图六,13)。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6)

贝壳 4件,标本 M17∶5,首部磨平,钻一小孔,长 6、宽4 厘米(图六,9)。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7)

4.石器

石釜 1件,标本 M17∶1,由青灰色软石雕刻而成,侈口,短颈,鼓腹,圜底,有三个乳状小足,器外有加工时留下的点状痕迹,底部有烟怠。口径 12.5、高8厘米(图六,8)。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8)

石圭 24 件,红色或灰色砂岩,大部分已残,据其形制可分为 A、B、C 型。

A 型 9件,灰色砂岩,制作规整,较窄,三角形圭首较尖。M9∶9,长7、宽1.2、厚 0.3厘米(图六,11)。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49)

B型 8件,红色砂岩,较 A型宽厚,上窄下宽,三角形圭首较钝。M9∶12,长 10.2、肩宽 2.4、底宽 3.6、厚 0.8厘米(图六,12)。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50)

C型 7 件,灰色砂岩,制作粗糙,较 B型短。M9∶18,长 7.8、肩宽 3、底宽4.5、厚 0.8厘米(图六,10)。

长治县柳林村出土文物(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战国墓葬1997年清理简报)(51)

三 结 语

柳林杨家坪清理的这批墓葬,分布不规律,但出土物较为接近,其时代也应相近。随葬品多仿自铜礼器,其组合为鼎、豆、壶、盘、匝、鬲,或鼎、豆、罐、匝、鬲,前一组合具备战国早、中期礼器组合的墓本特点,而后一组合具备春秋晚期礼器组合的特点,但由于所出器物较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器物简单粗糙,故后一组合器物定在战国早期似更合适。鼎、豆、壶或鼎、豆、罐往往成双出现,多数墓的葬具棺椁皆具,可能代表着墓主的一定身份。

这批墓的出土遗物中,其铜鼎(M1∶3)与万荣庙前所出铜鼎(62M1∶3)比较接近。陶南 (M19∶2)与侯马下平望Ⅱ式鬲 (92HXM1012∶1)相似。万荣 62M1 和侯马下平望 92HXM1012 据原报告介绍均属春秋晚期。但由于柳林杨家坪所出铜鼎、陶鬲制作简单粗糙,与上述两墓的出土物相比,显然要落后许多,所以在时代上可能还要晚一些,将这两座墓的时代定在战国早期似更合适。A 型鼎(M23∶4)、B 型鼎(M25∶2)、B 型豆(M28∶2、M6∶6)、A 型壶(M28∶3)与临县三交墓出鼎(M8∶4、M25∶2)、豆(M23B∶6、M25∶3)、壶(M19∶2)相近。B型豆(M2∶2)与侯马下平望所出Ⅱ式豆(92HXM1011∶2)相似。 B 型壶与侯马下平望所出壶(M25∶5)比较接近。临县三交及下平望这几座古墓据原报告介绍均属于战国早、中期。因此柳林清理的这批墓葬也应该属于这一时期。

柳林杨家坪一带近年发掘过一批墓葬,但均未作过报道。这批材料的发现及公布,为研究晋国疆域以及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附∶ 参加这次清理工作的有吕梁地区文物事业局袁秀明、郭建军、周瑞美、刘宇杰、李进等同志以及柳林县文 物管理所高继平、杨注平、刘国荣等同志。

执笔 袁秀明

绘图 李海龙、尹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