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正是莲花开放的季节。
古时,诗人们赏莲爱莲,
更爱写莲。
写莲花的诗数不胜数。
“采莲曲”本是一个乐府古曲名,
后世许多诗人也写过这个题目,
今天,隐娘分享十位诗人十首《采莲曲》
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采莲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吴均笔下的采莲女心情不大好,虽然她衣着华丽,却难掩悲伤。丈夫远行,何时才会归来。隔得太远,书信也无法寄达。真希望他能早点回来,以便能赶上荷花依然鲜艳的时候。
《采莲曲》
南朝·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正值采莲时节,乘着清晨的朝阳,一条精致华丽的小舟缓缓化入了布满莲叶的水中。淡雅的莲香随风缥缈,沁人心脾。
满江莲叶将小船掩映其中,果实饱满的莲蓬垂下了头,伸手就可以摘下。晨起的露水打湿了采莲女的发簪,微风乍起,拂过了珠宝的美饰,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首诗语言浅近自然、婉转流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采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戏”中体会平和与自然。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被贬龙标,某天,在荷池里,见当地的女子在荷花池采莲唱歌,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清新淡雅,意境优美,让人回味无穷!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李白笔下的采莲女明艳、活泼、大方,如清水芙蓉一般,淡雅天成,毫不做作,就如同李白的诗句一般。
李白在描写完采莲女采莲的美女情态之后,在最后却忧伤起来。他感慨时光易逝,壮志难酬,就像眼前的美景一样,容易流逝,不复再来。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碧玉簪掉进入池中。
据说,白居易在杭州时,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白居易将小儿女的情态写得入木三分,有趣又可爱。
《采莲曲》
唐·张籍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谁家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张籍的《采莲曲》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全诗将采莲活动写得相当细致,从头到尾都是运用叙述和白描手法,如同采莲女一样淡妆浅梳,不假雕饰,表现出一种纯朴明丽的风格,洋溢着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
全诗构思独特,每韵一段,各段之间富有变化,从而展示出从晨出到暮归群体采莲的全部过程。全诗场景多变,情节丰富,令人留连往返,兴味无穷。
《采莲曲》
唐·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江南之地,天气不错,山林郁郁葱葱,如镜般的水面自起着波浪。不要说春天走了没有花儿盛开,君不见那湖中有人在采摘荷花吗?
话说,荷花是江南人夏天不可不赏之景。
《采莲曲》
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女的形象,情景兼容,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采莲曲》
唐·崔国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唐代诗人崔国辅是吴郡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对于采莲青年男女们的劳动生活、对于他们开朗活泼的感情和性格,都非常的熟悉。
此诗写的是一对恋人在采莲时相会的情景。江南水乡青年男女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唯恐失去对方,将两只采莲的小船紧紧相靠,并驾齐驱。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大胆炽热的追求和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采莲曲》
宋·陆游
采莲吴妹巧笑倩,小舟点破烟波面。
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
女伴相邀拾翠羽,归棹如飞那可许。
倾鬓障袖不应人,遥指石帆山下雨。
江南的采莲女笑得十分好看,划着小舟点破水面上的波纹。采莲女折到一只双头莲,却又羞怯不已,躲在重重叠叠的荷叶下羞于见人。同伴相邀去捡拾翠羽,采莲女的船划得如飞一般。一会采莲女不应人了,原来是那边头下雨了。
这首诗将采莲女的情态写得十分可爱,这样的小姑娘,谁不喜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