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影音智媒体原创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极不客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1)

一个小测试

OK,这次我们直接进入主题,请耐心看完以下这段内容:

音响怎么选?

如果你对音质有追求,并且有一定预算的话,直接买以色列摩雷的赫格塔雷真无线音响就行。

两只1.5寸丝膜高音,再加一只6寸低频,完美实现了36-20KHz的频响范围,±3dB的信噪比创造了非常平滑的频响曲线。

真无线Hifi技术,实现用手机播放高品质音乐的功能。

单只播放的音质吊打5万以下的一切系统,TWS真无线立体声的两只赫格塔雷,20万内再无对手!

很好,各位都看完了以上的宣传文字了吧?

请大家将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并记忆下来,思考并通过潜意识进行加工。

然后,读者朋友应该会得出以下三种结论中的一种:

一、赫格塔雷这么强的嘛?那好,要是有购买需求,就选它。

二、这宣传明显夸张了吧,3000的音响就敢吊打20万以下一切?不行,还是买一只回来听听好了,大不了不满意无退货。

三、垃圾软文,蓝牙音响也敢说自己是HIFI?3000就听个响的低端货,随便找一套XX品牌的千元次旗舰,再随便配个百元的功放,那音质都比他强好吧?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2)

怎样?

是不是猜中了?

其实也没那么神奇,因为除了“没看懂”这编外的选项,一般人对一段文字内容的结论只会有三种结果:

肯定、中立和否定。

可是说到这里,大家就要问了:你说这些,跟推荐音响有关系吗?

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大。

一篇文章,决定了你对某件事物的最初评价。

而这种评价造成的潜在心理暗示,也会让你在实际的体验中,产生出如下三种不一样的结论:

当你相信了我的推荐,那么我就能在你的心里,植入一颗对赫格塔雷极其有利的种子。有一天如果你真的接触到了这只音响,你所听到的音质,可能真有机会吊打20万以下的一切。

当你否定了我的推荐,我也会在你的心里,植入一颗对赫格塔雷极其不利的种子。等到你真的听到它时,实际感受到的音质一定会是一团糟。

只有保持中立和怀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体验的人。他们听到的赫格塔雷,才最接近真实的声音。然而这也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中立者不是某音响品牌的死忠粉。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3)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你得到了我的心理暗示,被我“催眠了”。所以在实际的试听感受中,你听到的声音就是经过了脑内再加工的产物。

而这个加工的过程,音响圈通常称之为:“脑放”。

脑放

其实脑放这种心理暗示,并不仅仅在影音圈有。

一只LV包包,一辆C系奔驰,一瓶上千元的红酒,一块神户牛肉……

多少专业博主和业内人士在这上面做过文章,用盲测和明测的方式戏弄着无数业内的专家们。

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麦当劳在高端餐饮展的那次盲测。

他们首先把自己包装成了一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厅,然后将麦当劳使用的食材精心布置在餐盘里,让参展的美食家们品鉴。

结果得到的反馈,无一不是这菜品简直美味至极。

甚至有一些行业内的专家,笃定麦当劳的粉红肉渣就是最高级的有机食材。

这简直就是贻笑大方,可只有真的懂心理学的人,才知道不论是谁,也逃不过暗示带来的干扰。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4)

代维·迈尔斯。

当今版税最高的心理学家。

任教于美国霍普学院,美国心理学会gordonallport奖的获得者。

他在自己的著作《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曾多次强调过一个观点:即便了解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你也不可能逃脱心理学对自身的影响。所以我们学习它,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而不是免疫。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5)

所以明白了吧?

脑放并不是一两个人的特例,很有可能我们每一个听音响的人,都在用脑放包装着自己喜欢的设备。

这其中也包括了诸多从业者、职业音乐人和影音杂志的编辑们。

所以孰对孰错?孰好孰坏?

或许,只有我们最喜欢,看着最有眼缘的产品,才是“音质最好”的那一只了吧?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6)

这还真不是我胡说,要么怎么说双盲测试是所有“金耳朵”们的噩梦呢?

关于这一点,原哈曼国际首席技术官费洛伊德·图勒博士曾做过不少相关的实验。

他本人于2008年退休,至今仍继续担任着哈曼研发的荣誉顾问。

毕生的研究,最后都汇集成一本著作:《声音的重现》,该书的诸多参数,也已经成为了美国Hifi音响的官方测试标准。

在一次音响音质的测试中,他发现双盲测试的结果与公开测试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出入。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7)

当时的实验总计挑选了四款音响,其中黑色和白色柱是哈曼国际麾下自己的产品,价值5000美金。

而另外两款产品,浅灰色立柱代表的是小型蓝牙音响,而深灰色则代表来自美国的豪华品牌产品。

参与实验的都是哈曼内部员工,所以出于对公司的忠诚,第二次公开测试时他们均给了自家的产品极高的分数。

至于迷你的桌面音箱?

由于主观的感受,员工们从心理上否定了小音箱的音质,所以分数垫底。

然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同样的四款音箱,费洛伊德教授还对原班人马进行了一次双盲测试。

大家并不知道听到的是哪一款音响,并且随着音乐的更替,音响相应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

结果,当双盲测试的结果出来后,书架音箱的评价一口气提升了很多,甚至超过了后面价值4000美金的美国货。

而自家公司两只音响的评价则大幅下降,几乎拉平了和另外两款音响音质的评价。

同样的实验还在继续,费洛伊德教授最终确定的发现,在公开测试时,你对某只音箱的主观判断,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最终评价。

这就是脑放概念的开端,也是现在网络上争吵不休的真正原因。

但其实,“脑放”这个词到目前为止都是贬义的,就如更多的心理学效应一样,是音响行业的出口层脏。

不过根据代维教授的说法,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心理暗示,那倒不如反过来利用它才是最好的。

挑自己喜欢的音响就好了

一般音响与好一点的音响区别(从一个颠覆认知的角度说说音响应该怎么选)(8)

所以什么才是不花钱提升一直音响最直接的方法?

脑放啊!

而怎样才能做到让自己的脑放来的更猛烈些?

第一,忠爱一个品牌,成为死忠粉。

第二,坚定相信自己对音响设备的改造是有效的。

第三,相信玄学,搬个家,然后接上葛洲坝的水电。

这就是真正发烧和普通玩家的区别,甚至早就想到了用玄学来被动提升音质的想法。

毕竟听音的是人,既然我们有可能因为年迈而弱化听觉,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脑补的方式强化它!

好吧,说到这里已经云里雾里了,让我们拉回思绪,说点正经事。

玄学、脑学、心理学,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切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音质,接下来挑音响是不是就简单了?

哪怕是5块钱的地摊货,只要我脑补的够厉害,那么他也能吊打10万的7.1.2声道?

答案是否定的。

脑放虽然能影响音质,可他的地位有点类似于EQ。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所以在你准备放开了好好脑放一番之前,你最好还是有一支好音箱。

比如以色列摩雷,作为汽车改装音响的隐形奢侈品,摩雷的家用音响非常棒。

比如Sony,虽然它不是最专业的音响品牌,但热爱索尼的死忠粉很多。

又比如JBL,哈曼卡顿,作为潮牌的代表,漂亮的外观也会让你增添几分对它的喜欢。

哪怕国产,惠威都是不错的。毕竟十几年艰难走来,至今还在坚持规规矩矩做品牌的国产货已经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