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将韩信,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韩信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不世出军事奇才,韩信为刘邦攻城略地,先是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后又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最终在刘邦夺得天下后煮酒论英雄时给出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的评价。

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后来人们也多以“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来称赞。像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难免都会恃才傲物的心理,能让他钦佩的人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韩信就曾对萧何说过:“白起那叫打仗吗?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秦国的家底都让他白净了!”然而,就是这样的韩信,也有一人令他打心底佩服,此人生前还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死后更是被尊为神!

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1)

能让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李左车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末六国并起他辅佐赵王歇,为赵国下了赫赫战功,故封为广武君。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失利,众诸侯王均反叛与楚媾和。在这种情形下,刘邦采纳韩信的“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也就是说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也要开辟北方战场。

公元前204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领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向东挺进,去攻打项羽的附属强国赵国。赵王见状就任命成安君陈余为统帅,李左车为副将,率领近二十万兵马前往迎战。赵军率先到达战场占据有利地形,统帅陈余认为韩信区区几万人马不足为虑,遂准备与韩信决战。而副将却李左车认为:“韩信千里而来,粮草不足,补给肯定在部队后方,到时候他带领三万兵马,从小道断了韩信的粮草。不出十日,韩信的部队不战自溃,可以全歼汉军。

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2)

而主将陈余却自恃义军,不屑于使用奇谋诡计,说:“韩信这么点人马,我竟然避而不战,如此胆小怯懦,那以后天下诸侯还不都来攻打我?”根本不听李左车的计谋。此时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于是韩信迅速挑选二千轻骑,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伏待击。次日凌晨,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并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此一战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背水一战 ,战后主将陈余被杀,赵王歇被擒,李左车也逃走,赵国灭亡。

破城之后,韩信深知李左车之能,遂悬赏千金捉拿他,目的并不是要置他于死地,而是想收为己用。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过多久就有人擒获广武君李左车,并连夜把他送到韩信面前领赏。韩信见到李左车本人立刻为他松绑,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而正在此时,韩信接到刘邦的命令让其火速进攻燕国和齐国,韩信心里很清楚,此次灭掉赵国存在侥幸的成分,士卒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燕国和齐国不一定能攻得下来。

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3)

于是,韩信就向李左车反复请教攻打燕齐之道,李左车为人很有谋略,现作了俘虏再三推诿。最终经韩信再三请求,便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随后又接着说道:“目前不宜攻燕、齐。应抚恤百姓,犒劳将士,同时以优势兵力向燕国进发,以造声势,迫使燕国顺从。一旦燕王顺从,齐国就会闻风而服。这就是兵书上说的先虚后实之法。

广武君李左车的意思很明确,即使再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一次失误的时候。将军您的作战谋略虽然是天下无双,但也应该换个角度想一想。现在将士们疲惫至极,如果轻易讨伐燕国的坚城,不一定能如愿,到时候落得骑虎难下,齐国再从侧面围攻您,恐怕您很难全身而退。最终韩信采纳了李左车建议,不久就取得了燕、齐两国土地。

韩信一生的大起大落(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4)

最后我们要说李左车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著有的兵书《广武君》对兵谋略也影响深远。他作为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为其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慰劳将士,以德政安抚人心。以武力作威慑,以仁德服人心,恩威并举,迫使敌人归顺。极具战略眼光,以奇谋建功立业。他生前留下的千古名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更是被后人引用。

后来,刘邦知道其才华也为遏制韩信,遂把李左车安排到太子刘盈身边,辅佐太子。李左车就在荥阳城外的山上教刘盈操练兵马,这座山因此被命名为广武山。韩信被杀之后,李左车辞官归隐,扶危济困,在民间很有声望,被尊为雹神。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雹神》就曾记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