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个政治与思想极为动荡的年代,其间各色人物轮流登场,或改换门庭,或散逸江湖。在这段乱世岁月里,有着这么一群传奇的女人,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身价矜贵无比;她们或拥有绝代风华,魅力无人能及;她们或才情千万,傲然自立。这些奇女子追求自由,敢爱敢恨,她们的爱情无不成为一部不朽的传奇。

民国十大女子(民国时期七位著名的)(1)

徐来:与国民党高官唐生明潜伏抗日

徐来,1909年出生在上海,1927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并与黎锦晖结婚。徐来喜欢跳舞,她时常出入舞场等交际之所,与多位国民党高官来往密切,很多人为其风采所倾慕,拜倒在石榴裙下,国民党高级将领唐生明就是其中之一。黎锦晖比徐来大18岁,年龄差距所形成的隔阂或多或少一直存在,加之非议困扰,夫妻情缘渐渐走到尽头。

徐来后来和唐生明结为伉俪。抗战时期唐生明携妻徐来至上海投靠汪伪,与日本人颇多合作。如此举动无疑被认为是大汉奸,为人垢病。抗战胜利后,唐生明战时身份才披露出来,他其实是重庆方面派到上海的卧底,秘密打入汪伪政府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为了假戏真做,迷惑敌人,其兄唐生智将军还公开在报上发表声明与他脱离关系。徐来作为唐生明的妻子,一直陪伴左右,和唐生明一样,背负着骂名,又丝毫不能泄漏绝密重要的任务,受了诸多委屈。徐来之所为是十分让人钦佩的。

因从影期间徐来和江青(当时的女演员蓝苹)多有共事,“文革”爆发后,她和丈夫一同被捕,1973年4月,徐来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年仅64岁。

民国十大女子(民国时期七位著名的)(2)

胡蝶:被戴笠囚禁三年后自由

胡蝶,生于1907年,她从小即对表演感兴趣,后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皇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胡蝶与丈夫潘有声及家人离开上海到香港避难。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找上门来,邀胡蝶赴东京拍一部《胡蝶游东京》的影片,宣扬所谓“中日友善”思想。胡蝶这才意识到继续留港的严重性,决定绕道回内地。行前,胡蝶夫妇将历年积存的财物装成30只箱子,托友人代运回国。不料,30箱财物在运送过程中失踪。得知消息后一直暗恋胡蝶的戴笠喜之不尽,认为是天赐良机。为了赢得胡蝶的好感,戴笠按胡蝶开的丢失珠宝、衣物的账单,派人去外国购置,然后谎说是追回了一部分财物。胡蝶对戴笠自是无比感激。此后,胡蝶被幽禁,被迫和戴笠同居。戴笠欲在1946年下半年迎娶胡蝶,不料他搭乘的飞机坠毁,胡蝶终于结束了被幽禁的日子,重获自由。

胡蝶重新和潘有声相聚,后来全家移居香港。几年后,潘有声病逝,胡蝶移居加拿大。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温哥华安然长逝,享年82岁。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蝴蝶要飞走了。”

民国十大女子(民国时期七位著名的)(3)

张爱玲:爱上汉奸胡兰成改变一生

张爱玲,1920年生于上海,本名张瑛,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相继发表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等著作,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重要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当时的胡兰成,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看了张爱玲的文章后,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见面后更是一见钟情,遂展开追求。虽然此时,他是个有妻室的人,而且,是他的第二次婚姻。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当时世人并不看好他们之间的感情,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但很快,他们恋爱了。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堪称是一场“传奇”。

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两人至此缘尽分手。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死在公寓,享年75岁。

民国十大女子(民国时期七位著名的)(4)

蓝妮:孙科写字据证真情

蓝妮,生于1912年,祖籍云南建水,苗族,生于澳门,后蓝家迁居广州。蓝妮从小就显得美丽俊俏、聪明伶俐,人称“苗王公主”。她的父亲蓝世勋是江苏省税务局局长,经常在家里讲孙中山先生的共和思想,给幼小的蓝妮留下了深刻印象。

蓝妮长大后,以立法院院长孙科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在南京。作为私人秘书,蓝妮将孙科的工作场所整理得井井有条,让孙科少了很多烦劳;她了解到孙科的一些生活习惯,将孙科的日常饮食生活都细心设计,让孙科感到家的温馨。交际场合,落落大方的蓝妮给孙科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孙科慢慢觉得,自己已离不开这位蓝小姐了。蓝妮对这位院长先生也有了了解,觉得孙先生虽位极权高,但天性温柔,性情和蔼,值得信赖。两人感情与日俱增,成为形影不离的伴侣。随后孙科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婚后,孙科蓝妮出双入对,非常恩爱。为了表示自己对她的忠贞感情,他亲笔给蓝妮写了一张字据:我只有元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

1948年孙科参选副总统之时,发生所谓的“蓝妮事件”(国民党信托局没收了蓝妮的一批德国进口建筑涂料,孙科称这批颜料为“敝眷”蓝妮所有,要求发还。此事被政敌利用大肆诋毁孙科),结果不仅孙科落选,而且导致了蓝妮和孙科的不快。从此两人劳燕分飞,结束了近十三年的夫妻关系。1996年9月28日,一代佳人蓝妮在上海悄然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站,享年85岁。

民国十大女子(民国时期七位著名的)(5)

王映霞:嫁给郁达夫轰动全城

王映霞,1908年生于杭州,当年的“杭州第一美人”, 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杭州女师人才辈出,王映霞是她们中的一位佼佼者。王映霞始知鲁迅、郭沫若,后来才知道郁达夫,对郁的文才十分倾倒。一次偶识,郁达夫深深迷恋了这位青春美丽的才女。对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恋爱,郁达夫的原配孙荃曾极力反对过,而且还以“殉死”相抗争,但终究抵挡不住郁达夫对王映霞的痴迷。1928年2月,郁达夫抛弃三个子女和原配,与王映霞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婚礼,那一年,王映霞20岁,郁达夫32岁。当时柳亚子赠诗郁达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传诵一时。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没有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由于年龄、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郁、王之间渐生罅隙。后来郁达夫又在家中发现了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致使夫妻反目王映霞离家出走,后经友人调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却愈裂愈深,1940年两人分手。

1942年4月,由国民政府外交元老王正廷做媒,王映霞在重庆再披嫁衣,与时任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的钟贤道结为连理。王映霞晚年回忆称:“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2000年,王映霞病逝于杭州,享年92岁。

民国十大女子(民国时期七位著名的)(6)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半世纪获名分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1912年5月28日出生于香港,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小姐。

1928年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作为民国初年“四大公子”之一的“少帅”张学良与来这里看热闹的赵四小姐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从此坠入爱河。不久赵四小姐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来到东北,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赵四小姐的私奔,在赵家掀起轩然大波。父亲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与此同时,少帅府内也不平静。张学良的元配于凤至比张学良大2岁,是张学良父亲张作霖订下的亲事。于凤至担心赵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给她正式夫人的名义。但赵四小姐心甘情愿以秘书身份陪伴张学良左右。于凤至被感动最终接纳了这位“小妹”,并力主在少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让赵四小姐居住。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在南京身陷囹圄,随后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1940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赵四小姐毅然将孩子托付给朋友,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张学良,陪伴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7月4日,即张学良64岁那年与51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式的名分。2000年6月22日,赵四小姐逝世,享年88岁。

民国十大女子(民国时期七位著名的)(7)

小凤仙:帮助蔡锷逃离袁世凯的囚禁

小凤仙1900年出生在杭州,她是满族人的后裔,父亲是没落的满族八旗武官。13岁起她便以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因其才貌色艺俱佳,名震京师,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

当时袁世凯欲复辟帝制,蔡锷是辛亥云南首义的元勋,他反对帝制、赞成民主,无奈又不能公开拒绝。心内烦闷的蔡锷来到了八大胡同,随后认识了小凤仙。两人相识相知,不久两人如胶似漆,蔡锷常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蔡松坡的这些活动却惹恼了原配夫人刘侠贞,对丈夫又是指责,又是劝戒。蔡松坡恼羞成怒,先是把不少家具打得稀烂,接着对刘侠贞拳脚交加,蔡宅闹得鸡飞狗走。袁世凯听到了消息,不屑地说:“我道蔡松坡是个干练之才,可参与国家大事,谁知道治家都还不妥贴!”大大松懈了对蔡松坡的戒心。蔡松坡继续在小凤仙的香闺中留连往返,刘侠贞天天在蔡宅大哭大闹。蔡松坡扬言要把小凤仙接回家来,刘侠贞就说:“既然如此,我回湖南老家好啦!”不久,刘侠贞与蔡老太太果真离京南下。过了许久,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等蔡松坡也离开虎口,一般人才恍然大悟,这是他们母子、夫妻,还有小凤仙使出的一条苦肉计。

1915年,蔡锷回到云南通电讨袁。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小凤仙得知此讯,痛不欲生,书写挽联:“谁识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以后,小凤仙不知所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