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用百炼钢与绕指柔评论我关于刚柔的文章,恰好前几天我在群里还批评过这句话,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两句诗的来龙去脉,只从拳理考虑,认为那是错误的今天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又是崇柔派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断章取义,用我们这里的方言说就是“是菜就剜篮子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哲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哲理(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哲理

昨天有人用百炼钢与绕指柔评论我关于刚柔的文章,恰好前几天我在群里还批评过这句话,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两句诗的来龙去脉,只从拳理考虑,认为那是错误的。今天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又是崇柔派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断章取义,用我们这里的方言说就是“是菜就剜篮子里。”

“何意百练钢,化为绕指柔”这是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刘琨的绝唱。是《重赠卢谌》诗的最后两句。重赠说明是第二首,第一次卢谌要么为了保身,要么确实没看明白刘琨的诗意,只是做了普通酬答,因此他又写了一首表面含蓄,实际非常直白的《重赠》。在这首诗中,诗人通篇用典,提起了许多历史名人,这些名人都是被君王重用的,还有不计前嫌重用的。看似赠卢谌,我看是想让段匹磾见到,希望他能改变心意,放他一条生路,甚至重用他。因为卢谌曾跟随过刘琨,后又成为段匹磾的别驾,是最好的人选,写诗给他,希望他能为自己求情,或者把诗给姓段的看,更希望段氏看了能回心转意。

西晋末年,群雄并起。刘琨以千人占据晋阳力保西晋政权,与刘渊、石勒等周旋了十多年。他与南徙的祖逖齐名,都是以弱旅抗强敌的典范,也是忠臣和民族英雄,是东晋士大夫学习的榜样。

刘琨在并州兵败后,投奔了鲜卑族的段匹磾,两人歃血为盟,共保西晋。结果刘琨的儿子得罪了段,刘琨也受牵连被下狱。有人认为是段氏害怕刘的声名把他害死的,我们不做历史考证,因为到底为什么入狱不影响本文的主题。

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就容易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想不到自己堂堂硬汉,竟然沦落到任人摆布、任人宰割的境地。当然也有打动段氏的另一种意思,否则与前面列举的六个典故就无法照应了。但无论如何与太极拳的刚柔扯不上半点关系,此钢非彼刚,此柔非彼柔,只是一个“化”字与太极拳有关,而它更把太极拳导向了歧途。太极拳界为了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贯的不惜断章取义,不惜望文生义。有人说“百炼钢”是一种剑,“绕指柔”也是一种剑,这是不是真实,也不想考证。百炼钢是为了让钢更坚硬,硬而不脆。千锤百炼是为了让钢内部结构均匀,这样会更坚硬而不易断裂。历史上的名剑都是以锋利和坚硬著称,因为作为武器硬而锋利才有用。世上有腰带剑,但这种东西用起来很麻烦,便于隐藏,但却没什么大用,还不如藏把匕首。但它确实是一种钢制作的,因为有弹性,绝对不是铁。生铁、熟铁与钢是一种东西,只是铁中炭的含量不同而已。钢是介于生铁与熟铁之间的,至于不锈钢更是特意加了别的金属元素。锻炼钢,一是让碳适量,达到需要的硬度,二是让它内部结构均匀,更坚韧,这与和面一个道理。要炼坚硬的钢还是柔韧的钢,那确实是根据器具所需要的性能决定的。“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这是陈鑫先生的断言,他还说过“太极拳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这些论断都是一家之言。即使是缠法,也不要理解成字面的缠,不要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缠绕,还是要理解为转。因为把缠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缠绑,那非得柔不行。这其实是对太极拳的极偏颇的理解,因为挒拿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而且挒拿只柔也不行——缠上要柔,缠住要刚。太极拳能聚能散,可极坚刚,也可极柔,并非一定要把硬的练成柔的。很多人其实对空、对柔的理解都是错误的,他们功夫没练到,只是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我直到现在才理解到空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说“绵里裹铁”一类的,这在先前我也这么说,百炼钢化绕指柔我也讲过,但现在就觉得是错误了。干嘛要绵里裹铁?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威力减弱?就是表面示弱,暗里锋芒?太极拳是聪明,也用策略,但它是极光明正大的。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极坚硬,极霸道。真正的太极拳不以柔化,以转化。只有转化才能把力返回去,才能借力,才能一触即发,假大师们所说的“接化发”,那根本是胡扯,一步分成三步走,什么都耽误了,不挨打才怪。研究柔化的都不可能实现,因为世上没有柔能克了刚。世上有专门的柔术,他们柔若无骨。如果最柔功夫最好,那么那些练柔术的太极拳功夫最好?这明显是荒唐的。练柔是为了更灵活地运用刚,转动就是柔。我们洪式经常用转动的车轮喻拳——转动的车轮是无比刚的,但转动又是很活的,能活转就是柔。

我的师爷有一个题词:“何意千锤百炼钢,化为缠丝绕指柔”。这是化“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而出新意。当时写给谁、他什么心境,是否是对太极拳的理解,我们都不得而知了。就像当年毛主席赠尼克松的三句话,至今无解,现代人只能臆测,意思只有他本人明白。这两句题词,前句加了“千锤”,后一句加了“缠丝”,而缠丝又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术语。想必他研究太极拳,那一定是对太极拳的某种解读。但我认为太极拳既要练百炼钢,又要练绕指柔,不是把百炼钢练成绕指柔,那是否定刚,提倡柔。我师爷的太极拳的思想是反对一柔到底的,这个他曾经跟吴式拳传人论战过。因此写过好几篇长文,有的发表了,有的没有发表。太极拳刚柔相济,分开用可刚、可柔,合起来刚柔并用。怎么可能把刚化掉而变成柔?因此,要理解师爷的思想,一定要全面,不要片面。刚柔相济,阴阳互为其根,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师爷是不可能理解不了的。如果把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那么就说明太极拳要追求柔,刚是基础,柔是高级。实际上,刚与柔是两种功用不同的能力,缺一不可,甚至刚比柔更有用,以刚为主,以柔为辅,阳阴关系就跟夫唱妇随一样。

每写拳论我都不厌其烦地讲辩证,讲对立统一,讲全面、运动、客观、联系,这是因为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盲人摸象、幸存者偏差的人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