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面制品以蒸、煮为主,以色、香、味俱全著称,例如;馒头、面条、饺子等面制品,虽对面粉的品质要求各不相同,但对面粉的白度都有较高要求。近年来我国小麦粉的白度有下降的趋势,而一些面粉厂为了提高面粉白度,增强面粉在市场士的竞争力和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大添加剂的使用量或者使用禁用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将从原粮、工艺、操作等方面对影响面粉色泽的二些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找出捍高面粉白度的一些途径。

1 制粉选用的小麦和搭配比例不同.对面粉色泽有所影响

  收购新收获的小麦马上用来加工面粉.不仅制光粉等非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混为一谈也是不科学的。前者是违规行为,而后者则是违法行为,严格地讲后者应追究其刑事贵任。如果不把这两种情况区别开来而混为一谈,都单处以罚款而了事,是很难有效地制止真正有毒有害的物质在面粉中的应用。

面粉增白剂由于其在面粉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来,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一种优质食品的生产,单靠原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先进的加工工艺,同时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修饰。不少企业在自己的产品标签上注明:本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其实质是欺骗、愚弄消费者,搞不正当竞争。正确的态度是遵照粉性能差,而且筛理很困难,制成的小麦粉品质也较差,面粉发青且面团发粘。因此收购新收获的小麦要贮藏2一3个月后再加工,即常提到的“小麦后熟期”,在这期间,小麦中的淀粉、蛋自质、脂肪等物质得到充分的合成,品质有所改善。

收购原粮时,要把好质量关,为生产高质量的面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加工面粉过程中,赤霉病粒多时,粉色灰黄;黑胚小麦粉色泽差;发芽小麦的搭配比例不要超过,据有关资料报道,加工超过5%的芽麦,生产出来的面粉质量跟全部是芽麦差不多。尽量不要使用虫蚀粒,’因虫蚀粒内含有昆虫的排泄物,在磨制面粉时,由于其激素等反应易造成面粉发暗.质量下降。原粮的有机杂质不同,如大麦易造成面粉发青,面筋质量不高等。

小麦品种及产地的不同.种皮的颜色深浅各不相同,将直接影响面粉的色泽。例如色泽浅、皮薄的白麦,麦皮混入面粉中不明显,故加工白麦粉色好。小麦生长土壤中矿物质及氮的含量不同,对小麦白度也有所影响,因此,在选购小麦时,要注意地区间的搭配。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使面粉的粉色、出粉率的稳定,一般将白麦和红麦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加工,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2 小麦正确的清理和水分调节,有利于提高面粉白度

小麦的清理可分为初清、毛麦清理和光麦清理个阶段。比较完善的清理流程为三筛、二打、二去石、一精选、三磁选、一刷麦、一洗麦、一强力着水、一喷雾着水。清理工艺的设置,要根据原粮含杂情况,灵活处理。而在一些引进的生产线中,清理流程过于简单不能适应中国小农户的种植形式,达不到良好的清理效果,影响面粉的粉色及质量。

在清理过程中,设置精选机的目的是除去荞子、大麦、燕麦等异种粮粒,改善面粉的色泽。尤其在含以上杂质较多的地区,更要注重精选机的设置,必要时设置两道,如因条件限制,可以设置荞子抛车。

水分调节是小麦制粉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小麦着水后,麦皮韧性增加,研磨过程中麦皮不易粉碎,有利于减少面粉内的数星含量。由于小麦的原始水分和着水量的不同,润麦时间一般掌握在18-36h。有资料介绍,选择合适的润麦水分和润麦时间,能提高面粉出机白度0.2-0.5度。在北方或比较寒冷的地方,可设置二次润麦和水的加热装置。

使用喷雾着水机,主要是增加小麦皮层的水分含量,因小麦经过润麦过后,小麦皮层水分自然蒸发和向胚乳渗透,使得皮层水分总量降低,皮层韧性下降,在研磨中易碎,从而使面粉中麸星增多。着水量为0.3%-0.5%,能有效地提高小麦皮层的韧性,在研磨过程中,有利于减少面粉中鼓星的含量,从而改善面粉色泽,提高高等级粉的出率。

3 皮磨系统磨辊技术参数的设置和正确调节磨辊车距

磨辊技术特性中影响白度的主要是齿角、齿顶平面的宽度和排列方式。前路皮磨主要是制造心、渣,过大的前角使物料含粉过多、清粉效果差,白度会降低;后路皮磨重点是剥刮,兼顾麸皮的完整性,过小的前角使数皮太碎,面粉的白度也会降低。

皮磨的操作,对整个工艺影响很大,磨工要按照工艺上要求的剥刮率、取粉率操作磨机。在面粉厂,我们经常看到IB、IIB操作过紧,造成鼓皮过碎,IIIB物料过多。给心磨提供的物料纯度不够,都会影响面粉的色泽。

4清粉机的清粉效果和进入前路心磨的物料对面粉色泽的影响

清粉机通过筛绢、气流对物料进行精选分级,达到“分级清,同质合并”的目的,同时应兼顾各系统物料平衡,走向灵活。在小麦品种变化、水分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各系统流量容易发生变化,此时适当调整清粉机物料的走向,能使各系统物料达到平衡,稳定生产,对改善面粉色泽的作用非常明显。以进入3P物料为例,筛下物可以1Mf,2Mff,2Mc,3M,具体进人哪一系统进行研磨,要根据原粮及入磨小麦的水分等情况,灵活分配物料的走向,同时配备合理的筛绢。

怎么提高石磨面粉的白度(提高面粉白度的途径)(1)

进入清粉机物料的流量要适当,流速平稳,料层厚度均匀。清粉机的流量过大,空气难以均匀地通过物料层,物料自动分级效果差,在很大程度上清粉机就成了输送机;;流量过小,鼓屑容易穿过筛孔混人纯粉粒中。如果料层厚度不匀,则穿过筛面的气流必然也会不均匀,势必破坏物料的自动分级,不纯物料将会接触并透过筛面,空气的作用减弱,影响物料的分级提纯。改变皮磨的操作手法、高方筛筛网的配备,都可调节进人清粉机物料的流量。为了使进入清粉机的流量稳定,当原粮及入磨小麦水分没有变化时,磨粉机的轧距一般不要改变。

根据进入清粉机物料的粗细、流量,选择合适的风量。例如相同流量的粗渣和其它粗物料所需的风量大。但吸风量过大时,会破坏筛面物料的分层,影响分级提纯。

风速也是影响物料分级提纯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速过高或过低,一部分好物料将被气流带走或不易穿过筛面而成为筛上物,达不到分级提纯的目的。

为保证筛下物的纯度,调节清粉机时,必须使每一吸风段内的空气压力均匀,以筛面上物料的运动情况作为依据,如果物料在筛面上呈均匀的沸腾状,并由筛首向筛尾逐渐推进,鼓屑被吸出,即达到清粉的最佳状态。

5 保证前道心磨研磨效果,使好粉在前路足量提出

心磨采用光辊,正确的机械作用是对颗粒产生剪切,而不是挤压。光辊表面并非光滑如镜而是呈微粗糙,物料在研磨区域受快辊的剪切,首先使胚乳从麦皮上分开,并使各个胚乳碎块彼此分离,而不是将它们挤压在一起。

因光辊将颗粒状的胚乳磨细成粉的同时,也会使麦皮和麦胚碾压成片状,通过在平筛中配置合适的筛网进行筛理,便可使这些不纯的物料成筛上物而分离,避免混入面粉,降低产品质量和粉色。

有的厂在设计制粉工艺时,为了提高产量,将1Mf,2M设计为齿辊,虽然提高了产量,但影响了面粉色泽和高等级粉的出率。因在研磨过程中,前路心磨采用齿辊,不易使胚乳形成更多的反射面,而面粉变细,故在光线下,面粉的白度不如光辊。

由于现代制粉都采用中、长路出粉法,尽量保持同一系统每对辊的流量基本一致。以1MF为例,1mf一般有两对或三对磨辊,操作人员就要做到每对辊子的物料流量基本相同。然而在一些面粉厂却相差较大,有的磨粉机料口的料层厚、轧不透,造成物料往后推,温度过高;有的磨粉机物料却很少,造成高等级粉比例下降,同时也易出现平筛“筛枯”的现象,造成粉色下降。

6 高方平筛的筛网的配备及使用中的破孔,造成面粉色泽的降低

  面粉的粗细度对面粉色泽有影响。通过改变筛绢号大小,能控制面粉的粗细度。现代制粉,粉筛不要完全筛透,即有一定数量的未筛净率,防止“筛枯”。一旦“筛枯”,麸皮进入面粉中,降低面粉的白度。若面粉筛理过程中,出现“筛枯”现象时,一般采用加密筛绢和减少筛理面积这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应该经常检验筛下物的情况,因一旦筛绢有破孔,麸皮很容易穿过筛网进人面粉,造成面粉的星含量增多,降低面粉粉色。面粉厂应有筛绢的更换记录,经常分析、总结问题出现的频率。例如筛绢的使用寿命;什么季节要更换筛网;原粮变化时,筛网的更换情况等。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已经把问题解决,降低鼓星含量,减少回机面粉。

7 吸风粉的处理

吸风粉是粉间气力输送过程中进入除尘器的轻粉,其质轻而粘。散落性差,呈灰色。关于吸风粉的处理,不同规模的面粉厂,处理不一样。中、小型面粉厂,把吸风粉进入前路皮磨进行处理,大型面粉单独用一仓处理,引进的面粉厂,一般采用振动圆筛处理。吸风粉在面粉中含量过大时,制成的食品色泽发暗。关风器闭风效果差、设备操作不当、产量忽高忽低等,均会造成吸风粉多。(粮食技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