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临诊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该病还可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本病对养猪生产危害较大,可导致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也将该病列为优先防治与重点净化的病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猪场伪狂犬病怎么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猪场伪狂犬病怎么治(猪场如何净化伪狂犬病)

猪场伪狂犬病怎么治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临诊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该病还可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本病对养猪生产危害较大,可导致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也将该病列为优先防治与重点净化的病种。

1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20世纪90年代,随着规模化养猪在我国迅速发展,猪伪狂犬病在养猪生产中的危害也日益显著,流行越来越广,当时由于猪场重视,采取接种疫苗、引种使用gE-ELISA监测等综合防控措施,使伪狂犬病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临床表现的疫情也明显减少。

但从2011年开始,该病的发生有所抬头,同年11月在天津等地区发现生长育肥猪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的伪狂犬病现象,2012—2014年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区猪场相继发生了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甚至在有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合格猪场也出现了感染现象;目前,本病几乎在我国主要养猪区域都有发生。从各地实验室检测样品的结果证明该病在我国流行呈上升趋势。2008—2014年白挨泉对实验室内八年来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数据作了统计,其各年野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2%、2.01%、1.86%、4.73%、14.53%、25.17%、38.46%,2015年1—9月份检出抗体阳性率达45.52%;2012—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从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猪场的病料中检测出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部分猪场阳性率高达70%。2014年杨汉春对全国23个地区的266个猪场15 029份血清样本进行了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gE抗体的监测,阳性猪场达到80.08%;2015年对全国24个地区的301个猪场17 456份血清样品进行gE抗体检测,阳性猪场占76.08%。

由此可见,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尽管在某些地区有所缓解,但是本病的防控仍需高度重视。

2 猪伪狂犬病流行特点及危害

本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其中猪最敏感,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的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猪是本病的主要贮存宿主。病毒主要通过鼻与鼻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配种传播,还可通过空气、母猪妊娠时经胎盘传播。被病毒感染的种猪及其所生仔猪可以长期带毒,成为本病长期流行而很难根除的重要原因。

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的流行在我国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流行范围广,危害大,很多伪狂犬病阴性场gE抗体检测突然转阳,阳性场和猪场阳性率大幅度上升,病毒感染猪群后大中小猪表现为显性感染,其中:中大猪和母猪都会表现出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而死亡,有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合格猪场也出现了感染现象。主要表现为后备、空怀母猪不发情,即使配种,返情率也较高,返情率可达90%;母猪群出现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流产率达10%以上;哺乳仔猪腹泻严重,且无法治愈,哺乳与保育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在30%~50%之间;生长育肥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部分可见神经症状,并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约20%,高的可超过50%。

目前,多家实验室从全国不同地区病料样品中分离到的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同源性非常相似,用PCR检测后发现,与经典的伪狂犬病毒株相比,其已发生了变异。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的变异株,而且变异株致病性增强,抗原也发生了变异,现有疫苗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由于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使猪群感染发病后死亡率增高,造成猪场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危害了养猪业的发展。

3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3.1 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⑴猪场要设立门卫,四周应有围墙与防护网,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杜绝外来人员到生产区参观;场内严禁饲养其他动物,要严防犬、猫和鸟类等进入猪场;严禁从集市上购买猪肉到场内食用。

⑵严格猪场出猪台的管理,每次出猪后应及时清扫、冲洗消毒,杜绝售出的猪再回流到场内。

⑶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做好猪群的保健与免疫接种工作。

⑷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与“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确需引种,经检测无伪狂犬病野毒及其他病原感染,方可引进,且需在隔离舍内饲养1个月以上,并经接种有关疫苗后,方可并入相关猪群。

⑸有计划地开展场内灭鼠、灭蚊蝇等工作,防止啮齿动物传播疾病。因鼠类可携带伪狂犬病病毒,灭鼠对养猪场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⑹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减少猪场内病原微生物;消毒药应经常更换,以防细菌产生耐药性。

⑺切实做好猪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病死猪实行“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猪及其产品和对死亡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四不准一处理”措施,及时消除疫情隐患,严防病死猪传播疫情;此外,猪场猪粪应集中堆放、发酵处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3.2 免疫接种

目前,在伪狂犬病新毒株疫苗没有投放市场的情况下,使用现有的基因缺失苗进行免疫接种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一般公猪、母猪每年免疫3~4次,后备猪在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2次,仔猪70日龄首免,间隔4周左右加强免疫1次。在伪狂犬病污染严重的猪场,仔猪出生时需增加1次滴鼻免疫。

3.3 其他措施

本病无有效药物治疗,紧急情况下可用高免血清治疗,能降低死亡率,但用于治疗伪狂犬病的高免血清多数猪场因受条件等因素限制很少制备,因此,此法推广运用较少。此外,也可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如口服补液盐可减少因电解质丢失而造成猪死亡。

3.4 伪狂犬病净化

主要选用gE基因缺失苗对猪群进行免疫,配合使用gE鉴别诊断试剂盒检测来对伪狂犬病进行净化。按照“检测—扑杀(隔离)—免疫—检测—扑杀(淘汰)—再检测—扑杀”的顺序进行。

首先对全场的种猪群进行检测,如果空怀母猪、后备猪、种公猪为gE阳性者,应作淘汰处理;若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为阳性,则要与阴性猪隔离饲养,待其分娩、断奶结束后母猪作淘汰处理;由阳性母猪生产的仔猪与阴性母猪生产的仔猪应隔离饲养,到10周龄左右开始采血检测将所有阳性仔猪离场处理。对全场所有种猪进行伪狂犬gE缺失疫苗免疫,间隔3月左右再进行一次伪狂犬野毒检测,对检出的阳性猪再进行淘汰/隔离,连续2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者,以后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抽检,检出野毒感染的阳性猪作淘汰处理。经过连续2次抽检gE均为阴性而且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证明此猪群为伪狂犬净化猪群。净化猪群建立后,每隔半年进行一次免疫抗体检测和野毒感染检测,以保持净化猪群的状态。

在伪狂犬病的净化过程中,由于对血清学检出的gE野毒抗体阳性种猪实行淘汰制度,如果野毒阳性率母猪群数量较大(高于15%),一次性淘汰阳性猪群,势必会影响猪场的生产,因此猪场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分批次进行淘汰,但必须做到野毒阳性种猪和阴性猪群的隔离饲养,即野毒阳性分娩母猪应专人单独饲养,野毒阳性母猪所产仔猪和阴性母猪所产仔猪应分开饲养,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阳性母猪产仔断奶后立即淘汰,并及时补充相应的阴性后备母猪,这样既可避免生产上的损失,又能确保净化工作有序进行与持续性生产。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猪业》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名称:猪业资讯

微信ID:zhuyezixun

欢迎加入中国猪业杂志QQ群交流:179870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