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新坐标

清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历史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发展的转型时期。

清朝的历史,有过耻辱,也有过辉煌。清朝的辉煌,对中国历史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功绩斐然,贡献巨大。

那么在整个清朝时期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有哪些?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说说,清朝时期的十大历史贡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应当特别强调清朝对历史的贡献,不是某个人的贡献,也不是某个民族的贡献,而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贡献。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1)

十、绘画

清代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是明代后期绘画状态的延续,尤其是清早期所呈现的绘画面貌。在历经多画派的蓬勃发展之后,绘画风格更加趋于个性化,这段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和梳理期。尤其是山水画科,呈现出众多绘画风格并存,名家荟萃,流派纷呈,各具特色的局面。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以“四王”为首的画家,透过晚明董其昌,上溯宋元传统,作品普遍重视笔墨趣味,风格儒雅含蓄,传达一种从容不迫,恬淡潇洒的意境,被统治者视为“正统”。“四王”里以王翚为代表的“虞山派”和以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派”同为清代最有势力的画派。

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史称“四王”,被视为画坛正宗。四王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

与四王并称为“清四家”或“四王吴恽”的吴历与恽寿平与属于这一大体系。吴历师法宋元各家,笔墨雅致,物象多姿,风格清醇。恽寿平在花卉创作中创设骨画法,工致中显现意气风采,画面天真脱俗,明净艳丽。

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耷、石涛、髠残和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作,史称“四僧”。他们代表的一批遗民画家,绝意仕进,转而投身绘事,他们强调个性的解放,要求“陶咏乎我”,提出“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习,强调自辟蹊径,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感情。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2)

九、农学

清初荒芜的土地很极多,随到处都是可见,而到了康熙末年,则大部分被开垦 耕种。因而耕地面积从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

水利的兴修。康熙在位时,曾经大力举治理黄河,还兼治淮河、运河,同时又 曾修治永定河。雍正在位时又修筑了江苏、浙江的海塘,使沿海地一带的农田免受 海潮的破坏,这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粮食亩产量的提高。如湖南、江苏、四川、湖北及东南沿海一带都是稻米高产 区,一般亩产可达二三石,多的可达五六石甚至六七石。这时,高产农作物如玉米 (即玉蜀黍)、番薯(俗称地瓜)的推广,对于粮食的增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玉米原产美洲,明朝中叶传到中国,渐次种植在南北的许多地方,到了清代,几乎种遍了全国各省。

番薯也原产于美洲,明朝后期传到了中国,先是种植在福建等沿海地区, 后来慢慢推广到北方,清代普遍种植在全国各地。玉黍的产量远远比麦类高,番薯 亩产可达数千斤。

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如棉花的种植已普及全国各地,其中浙江、江苏、湖北、 河北、河南、山东都是有名的产棉区,这些地方的棉花大量外销,甚至于种植棉花 较晚的奉天地区(今辽宁),每年也有很多棉花运往关内。

甘蔗的种植在福建、广东、 台湾、浙江、江西、江苏、四川等地也很普遍,如广东有些地方种植甘蔗达到千顷, 如芦苇一样茂盛,台湾也有蔗田万顷。明代传到中国的烟草,这时已普及全国各地。 种桑养蚕事业也很兴盛,如浙江、广东、江苏一些地区,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农民的 重要生产项目。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促 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为繁盛。有《钦定授时通考》《广群芳谱》《补农书》等著作。 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乾隆二年(1737),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农政全书》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3)

八、医学

清朝时期的医学发展,呈现出一个比较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和积淀,至此已臻于完善和成熟,无论是总体的理论阐述,抑或临床各分科的实际诊治方法,都已有了完备的体系,而且疗效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卓著的,与世界各国医药状况相比还略胜一筹。

尤其是温病学派形成,在治疗传染性热病方面,降低死亡率、预防传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方法的大力推行,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次如解剖学的革新趋向,也说明了中医学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

到了清代,中医在治疗温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叶桂的《温热论》、薛雪的《湿热条辨》、吴瑭的《温病条辨》及王士雄的《温热经纬》等。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

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4)

七、清朝人口激增,中国人口最多的王朝

清朝的中国人口数字,缺乏精确统计。据专家估算,中国的人口,汉朝约5000万,明万历约9000万人,有人说一亿。清朝的人口,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191376250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为249183590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264179320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304354110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413457311人,就是说道光时人口突破四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有人估计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人口增多有正面与负面的双面影响。其正面影响是:说明这个历史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有所发展,粮食作物产量增加,所以人口增长较快,总体国力加强,后来西方列强不敢、也不能瓜分中国。其负面影响是:政府奖励垦荒,破坏生态平衡,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社会压力,定期引发社会震荡,造成重大社会危机。

但清朝人口多,有很多有利因素,(1)土豆玉米红薯明末被引进(2)王朝初期人口都会激增(3)明朝末期可以种牛痘(4)没有天灾人祸(5)人口素质锐减,人均GDP低的吓人!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5)

六、英杰人物辈出

在中华历史人物星汉中,清代是56个民族里贡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

政治家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军事家如代善、兆惠、阿桂;民族英雄如郑成功、萨布素、林则徐;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戴震;文学家如纳兰性德、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语言学家如额尔德尼、达海;天文数学家如明安图、梅文鼎、王锡阐、李善兰、王贞仪;生物学家如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汪灏(《群芳谱》);医药学家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桑结加措((《蓝琉璃》)、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及瘟病四大家的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学者如万斯同、钱大昕、赵翼、顾祖禹、章学诚;水利学家如靳辅、陈潢,等等。大家熟悉的曹雪芹与纳兰容若,就是清朝杰出人物的典型例子。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6)

五、兴修皇家园林

清朝它是由一个北方游牧民族所建,众所周知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它又在东北,到了关内之后天很热,夏天,多尔衮就说暑热难熬,还有没有地方打猎,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清朝大修皇家园林,开始是在南苑,顺治的时候主要是在南苑,继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后来因为南苑离城里稍微远一点,康熙就修了畅春园,就是现在北京大学西门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时候,就开始修圆明园,到乾隆的时候,修清漪园,就现在的颐和园,又大修圆明园。

北京的三山五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即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圆明三园。

特别是圆明园即圆明园48景区、长春园30景区、万春园(绮春园)30景区,共108景区,集中南北园林之优、中西园林之长,融于一园,达到中华古典园林的顶峰。

西山这个地区从辽、金就开发,但是基本的格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时期兴修的皇家园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庄,暨外八庙,还有木兰围场,沈阳的盛京皇宫。还有清朝五陵,就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坛,这些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等,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明珠,而且大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了,而且是世界的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贡献。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7)

四、传承中华文化

清朝没有向各族强制推行自己的满族语言、文字、宗教(对汉族曾强令剃发、易服),而是对汉、蒙、藏等民族的文化政策,如同《礼记》所说:“合内外之道”,汇合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

特别是对传统的汉文化,把散藏在民间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过层层官吏把它收集起来,重新把它抄录了,汇集成《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库全书,对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几百年战乱灾害很多的书都失传了,一家一户保存的书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个书乾隆正式抄了七部,北京一部,承德一部,沈阳一部,杭州一部,镇江一部,等等,一共七部,士子们,可以到那儿去看书,去查阅去抄录,就等于建了七个国家图书馆。这些书后来影印了,现在全世界各个大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四库全书》的影印本,今天我查很多书,根本找不到,但是你查《四库全书》很方便,我们图书馆就有,就可以查到了。

所以《四库全书》对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古今图书集成》、《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蒙古文大藏经》、《满文大藏经》,在清朝翻刻的。清朝有一部书,叫《无圈点老档》,满文写的,有人把它叫做《旧满洲档》都可以,乾隆时候把它裱糊、整理、重抄,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会儿还修了《钦定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特别这个时候编汇了一些地图,像《康熙全览图》、《乾隆内府地图》、《乾隆京城全图》,《乾隆京城全图》每一个房间都画上,每一个王府、院落,每一个房间,倒座每间房都画上了,是当时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绘画最完整的一个京城全图,可以说是世界之最。

另外还编修了《全唐诗》、《全唐文》、《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大清实录》、《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皇舆全览图》、《乾隆京城全图》、《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御制五体清文鉴》等,是多民族文化的硕果。其中《四库全书》抄录七部,即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盛京文溯阁、承德文津阁即北四阁,共四部;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即南三阁,各贮存一部,供士子阅览。《御制五体清文鉴》在世界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明都中断了,唯独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是得以传承和发扬。清朝对中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8)

三、多民族的统一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多民族统一起来,在一个政权的管辖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而清代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好的时期。在东北,清朝解决了自辽河到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问题,前代所谓的“边徼”之野,清朝则成为“龙兴之地”。

在北方,中国自秦、汉以来,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边患。为此,秦始皇连接六国长城而为万里长城。

明代的蒙古问题,始终未获彻底解决。己巳与庚戌,蒙古军队两次攻打京师,明英宗甚至于成为蒙古瓦刺的俘虏。清朝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完全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的做法,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先后绥服了漠南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

清朝对蒙古的绥服,“抚驭宾贡,夐越汉唐。”可以说,中国2000年古代社会史上的匈奴、蒙古难题,到清朝才算得解。后来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昔日长城防御蒙古,清朝蒙古成为抵御沙俄侵略的长城。

在东北地区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这个地区的统一。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问题也解决了。

西南部主要是西藏,乾隆的时候,定了一个《钦定西藏章程》,非常重要,在《钦定西藏章程》里面规定,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活佛转世的时候,规定了金奔巴瓶的制度,还有其他。

这个《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延续到现在,乾隆时候定下的,《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影响到后来,西藏在清朝完全归中央管辖,西南的少数民族,云、贵、川等等的少数民族,通过“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这些民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管理和统一,“改土归流”明朝就有了, 但是在雍正的时候基本上完全地推行了“改土归流”制度,历史上有一个渊源过程,真正大规模地把它推行下来,坚持下去,是在雍正时期。东南高山族,随着台湾统一,高山族也归到清朝的管辖之下,我们看看清朝的民族,从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东南,可以说实现了多民族的统一。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9)

二、奠定中华版图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1760年,平定准噶尔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包含南坎、江心坡及缅甸北部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此时控制的有效领土面积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要比现如今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要大的很多,这时,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虽然说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导致土地割让,但是在它即将灭亡的时候,仍然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大清王朝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面积,还是与当时的时代有关系。

乾隆时期的疆界,超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超过盛明时的版图。清朝在管辖的版图内,建立政区、派遣官员、驻扎军队、定期巡防、征收赋税、按时朝贡,实行有效的统治。盛清的版图,东临鄂霍茨克海,南极曾母暗沙,西南界喜马拉雅山,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正北到大漠,东北跨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疆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比今天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多三分之一。

在清朝“康乾盛世”的世界舆图上,被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誉为“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康乾盛世”的清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疆域最为辽阔、国力最为强盛、人口最为众多、物产最为富庶、经济最为发达、文化最为繁荣的大帝国。

清朝三大贡献内容(清朝时期十大历史贡献)(10)

一、屹立世界东方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统计是492个皇帝。

那清朝这段历史占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上满二百年的大一统的王朝只有四个, 西汉、唐、明、清,宋 。南宋和北宋始终是半壁山河,没有统一,元朝统一了不到一百年。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够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唯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族人。

清帝国在中国两千多年王朝历史上,应当说占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时的世界上,顺治入关的时候,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也没有发生大革命,德国没有统一,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成立,俄国没有进行农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没有明治维新。我认为清朝这个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清朝的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当时最大强大的一支骑兵,清初的大清帝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是顺治个人的事情,不是多尔衮个人的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