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从出现那天开始就惊世至今,深受瞩目,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前几天因为到西安出差公干,有幸目睹秦兵马俑真容,那数千兵马俑静立、车骑猎猎、弩兵阵列的场面当真是震撼、壮观,仿佛再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恢弘霸气,令人无限遐思。
不过,惊叹归惊叹,我走遍了几个俑坑,看着那些兵俑栩栩如生、各不相同的面容,却忍不住升起一个困惑:为什么这些秦兵俑个个都是单眼皮?
第一:“单眼皮”有利于表达艺术形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能发现双眼皮的人眼睛有神、比较灵气,尤其是女性居多,而单眼皮的人尤其是男性看上去眼睛细长,稍微一眯眼就有种锐利、森然的气质,如果是个魁梧大汉,那就更给人压迫力。同理,当我们仔细凝望单眼皮的秦兵马俑,似乎也会产生一种心灵的震颤,感觉它们的眼睛暗藏刀锋般的锐利与冷漠,有一种威严、霸烈的气势,令人不自觉生畏。
这便是关于秦兵俑之所以全部“单眼皮”的一种解释:单眼皮有利于陶俑的艺术形象表达,更显压迫力。
雕刻单眼皮可以突出秦兵将士威严的气势,清一色身躯强壮,清一色单眼皮,清一色铠甲,清一色军姿,这种排军布阵般或站或蹲,坐如钟,站如松,隐然有一股稳重、踏实、严谨的气息勾连在一起,更能表达出当年秦兵横扫六国、战必胜攻必克的那种强大与可怕,而双眼皮的话毫无疑问失分不少。
第二:考古问题导致“单眼皮”
下榻酒店的当晚我就查阅了不少资料,随着查阅资料的深入,我才发现早在我之前也有人关注过秦兵马俑都是“单眼皮”这种奇葩的事情。
很多网站上都有很多关于秦兵马俑的疑惑等待解决,而关于秦兵俑单眼皮,有学者提出秦兵马俑事实上并非都是单眼皮,只是出土后被搞成了单眼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部分学者指出,秦时的制俑工匠没有采用雕刻手法,而是以色彩描绘出兵俑的双眼皮。只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秦兵马俑出土时我国的考古技术还不够成熟,贸然进行了考古挖掘工作,导致秦兵马俑接触空气而发生氧化反应,颜色褪尽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土疙瘩”颜色,而它们的双眼皮也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清一色单眼皮。
第三:源于人种血统论的“单眼皮”
随着查阅资料的深入,个人认为秦兵俑之所以全部都是单眼皮是因为当时秦人血统所展现出来的汉人最原始的真实面貌,如今比较广泛的双眼皮、高鼻梁等反倒是后来混入了其他民族血统之后才出现的。
以唐朝为例,当时的唐朝虽然“以胖为美”,但是其为后世留下的唐朝仕女图中的女子基本也是以单眼皮为主,说明当时的人物原型就是单眼皮,也就是说从秦朝到唐朝并没有太多变化。
虽然中国人物肖像画存在很大的“写意”、“艺术加工”成分,但总体上外貌特征是比较追求真实的,而且,秦兵马俑已经被多方证实都是以真人实物为模型雕刻制作出来的,不存在为了“单眼皮”这种审美而“造假”的动机。
再结合秦朝时期以关中为核心统治区域,也就是今天的西北地区,当时广泛分布的东亚蒙古人种便以单眼皮、塌鼻梁、圆下巴作为主要外貌特征,在其他民族血统出现之前,这种人种比较单一,因此秦兵俑全部都是单眼皮。
那为何后世双眼皮、尖下巴、高鼻梁的人越来越多呢?无他,因为战争导致的人口交流的频繁。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北击匈奴、南伐百越,以战争的形式掳掠了大量人口进入中原地区,充足刑徒建造宫殿、皇陵,这些人口在后来的秦末汉初混乱征战中与当地人结合剩下混血。
而秦朝之后,强汉盛唐、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有过穷兵黩武的阶段,向北、向南、向西开疆拓土,吸纳了不少东北亚、中亚、东欧、东南亚甚至是南亚人种血统,尤其在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种胡人入主中原的时代,人口交流、胡汉杂居的状况更是普遍,也就造成了我国人种外貌的变化,从普遍单眼皮到单、双眼皮泰半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