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申论考试文章写作中,多数同学还是以写立论文为主;摆明观点具体阐释,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对于文章功底较弱的同学,这种写法当然是需要最先掌握的。但为了开拓思维锻炼文笔,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也不妨尝试写写驳论体裁。下面就结合联考申论真题,对驳论文做简单介绍。
驳论文与立论文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其本质上仍然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质上来说,驳论文源于一种论证方法,即“反证法”。所不同之处在于,常规论证方法只要对于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从而正面解释证明即可;而“反证法”则需要自己找出一个与自己观点完全违背的错误观点,并加以批驳,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驳论文并不少见。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先是摆出了“国人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于是有人感慨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样的“靶子”。接着从“他信力”、“自欺力”两方面告诉我们,这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不用大惊小怪。之后话锋一转,从事实层面告诉我们,“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成功佐证“国人依然有脊梁”。
古文名篇中也常有此种写法。嵇康著《声无哀乐论》以论证“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的观点,就是假借了一位前来质疑的“秦客”,通过反驳这位反对者,从而成功证明了“单纯声音并无哀乐善恶之分”这样的宏论。
贾谊过秦“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整篇几乎没有去正面涉及“仁义不施”的内容。而是通过秦灭六国得天下的过程告诉我们:
秦失天下不在自身弱小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不在军事失利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更不在防御不当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如此,秦失天下自然是源于“仁义不施”。
可见,好的驳论文,对于文章的论证力度会有很大提升,对于文章灵活性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说,一片驳论文主体部分应四个阶段:
摆明错误观点——
详细分析危害——
深挖问题根源——
指出解决办法——
而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第一部分,也就是摆明错误观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错误观点”需要时“错误的”,但又不能“错的太离谱”,也就是必须还要有一定的受众。举个例子来说,我想论证“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后给自己树立一个错误观点——“无需推进素质教育”。这就属于失败的例子,这种反证只是一种“自导自演”,没有任何意义。
那什么是有意义的“错误观点”呢?以14年联考卷为例,结合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有很多国人很多企业,依然将“中国制造”的关键放在“制造”二字之上,而忽视了背后的“中国”内涵。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错误观点”,我们去反驳它才有意义。
范文示例:
“中国制造”当落脚于“中国”二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制造”等文化符号,中国逐渐摘下了东方古国的神秘面纱。(成绩展示)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还大多停留在冷冰冰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并没有完全的认知。与此同时,国人对于代表华夏文明精神内涵的传统文化同样缺乏认同,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日益严峻。(问题描述)失去了文化的魂魄,国家就失去了傲然独立的勇气,失去了文化的支撑,民族就是去了放眼未来的魄力。(阐释危害)可见,在强大的“中国制造”中真正融入“中国”的内涵才是当下国家发展的必然方向。(论点总结)
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社会当下面临的主要是发展问题,如何扩大生产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暂时还无需考虑“文化”因素。(树立错误观点)这样的观点是片面而短视的,它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观点表态)诚然,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大力推动经济建设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观点的合理性)但国家之间的国力竞争不是单方面的,他需要雄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不竭动力,需要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作为坚实依托。(观点的不合理性!)
正是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之下,国内诸多制造商过于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忽视了背后的文化价值。一些企业以为国际品牌代工贴牌起家,在短时间内获得发展之后便不思进取,最终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而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发展模式也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相比于严谨细致的德国工业制品、开放包容的美国影视作品,“中国制造”却一直以低端、廉价、实用等面貌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错误观点所带来的危害)
这种理念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和国人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挖根源——错误观点产生的原因)故此,要想求新求变,就必须彻底打破定势思维,在理念上加以改革创新。一来,企业要积极突破,以商品为最佳载体,大力输出中国优秀文化。二来,政府要在文化传播领域积极开拓,打破欧美舆论的强势主导地位,从而呈现全面而真实的中国形象,进而为全体国人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国”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大船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找办法——解决问题)
“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简单的一句话,可谓深刻地指出了文化输出的战略意义在于贯通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之途。(主题深化)真正的“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是国人与世界交流的“催化剂”,更是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民族交流的“助推剂”。(呼吁号召)在交流极其频繁的“地球村”,中国应乘着“中国制造”的东风,豪情万丈地由大国迈向强国!(观点升华)
建议:驳论文在常规申论文章形式之外另辟蹊径,总的来说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独树一帜令人眼前一亮,让你的文章在一大批同质化的试卷中脱颖而出;但倘若运用不娴熟,很可能让人不知所云。鉴于此类文章对考生阅读材料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适合大家在备考时作为练习使用,考场运用请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