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据统计,几千年来,从最初的母姓中衍生、演变而来的各种姓氏多达5600个。大部分都是寻常姓氏,比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但也有极少数姓氏,你明明认识这个字,但一张嘴,往往就会读错。下面就让小黑板来带大家看看,那些容易读错的姓氏有哪些?

尉迟

让我们大声地念出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yù chí。”

姓尉迟的人中,最熟悉的显然是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恭。他在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劲敌,忠心追随李世民后。“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成功夺得帝位,功劳显赫,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七。后来他与秦琼被民间供奉为门神。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1)

影视中的尉迟恭(对话为虚构)

万俟

这两个字,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wàn sì呀,谁不认识呢?

假如这两个字分开,它们的确是读wàn sì。然而,当他们连在一起作为姓氏的话,就不是这个读音了,而是读mò qí

万俟是一种复姓,和作为少数民族姓的尉迟一样,也来源于北魏鲜卑族。当时,北魏有十大贵族,万俟为其中之一。1600多年前,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今河南洛阳),以此来促进民族融合,缓解隔阂,此后,这个姓氏就在中原地区流传开来。

南宋时期,万俟家族出了一个名声虽大,却不是那么正派的人物。他叫万俟卨(mò qí Xiè),权顷朝野,做过宰相,但是由于这个人巴结秦桧陷害岳飞,被《宋史》列入奸佞传,杭州岳王庙墓前的铁铸四跪像之一,就有万俟卨。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2)

万俟卨铜像

除了以上容易读错的两个姓氏,“复姓”大家庭里面还有其他容易读错的姓氏,例举如下:日常生活中的复姓也很容易读错哦。

令狐,读【líng hú】,不读lìng hú。如令狐冲;令单独作姓时读lìng。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3)

令狐冲(对话为虚构)

澹台,读【tán tái】,不读dàn tái。如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皇甫,读【huáng fǔ】,不读huáng pǔ。如晚唐诗人皇甫松。

单于,读【chán yú】,不读dān yú,更不读shàn yú,起源于后周,该姓氏历史名人不多,比较令人熟知的是匈奴人对其部落首领的一种称号。

拓拔,读【tuò bá】,不读tà bá,鲜卑族的复姓,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但他在493年迁都洛阳并改姓“元”,因而也被叫做元宏)

长孙,读【zhǎng sūn】,不读cháng sūn。如唐初名臣长孙无忌。

宰父,读【zǎi fǔ】,不读zǎi fù。如孔子弟子宰父黑。

亓官,读【qí guān】。如孔子的妻子亓官氏。

毌丘,读【guàn qiū】,不要读作 wú qiū 或 mǔqiū,也不要写作“毋丘”或“母丘”。

当然,复姓还有很多,在此简单列举几个较为常见的易读错音姓氏,那么对于数量更广阔的单姓,容易读错的还有哪些?不妨继续往下看。

这个姓氏看上去极其简单,不就是小学就学了的chá字吗?而且与学习密切相关,通常都会听见老师说:“同学们,把作业本放桌子上,要检查作业啦。”

不过查作为姓氏的时候,并不读chá,而是读zhā

早在2500多年前,这个姓氏就出现于鲁国,即如今的山东境内。据史料记载,查姓源于姬姓。如今这个姓氏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一带,约有100多万人。清代有一名大诗人,叫查慎行,为东南诗坛领袖。他有一个更有名的后代,查良镛(如果你不知道查良镛是谁,那你也应该听过查良镛先生的笔名:金庸)。而查良镛有一个堂兄,名为查良铮(即诗人穆旦),同样也是查姓的名人。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4)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5)

左为金庸,右为穆旦

可以分析出,【查】字是多音字,而作为姓氏时属于:“多音字:读音相异”类别,与之相似的姓氏还有:

单,读【shàn】,不读dān。如《说唐》中的单雄信。

朴,读【piáo】,不读pǔ。此姓朝鲜族多见,如韩国前总统朴槿惠。

瞿,读【qú】,不读jù。如革命家瞿秋白。

员,读【yùn】,不读yuán。如唐代诗人员半千。

能,读【nài】,不读néng。如宋代名医能自宣。

解,读【xiè】,不读jiě。如明代才子解缙。

区,读【ōu】,不读qū。如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的区寄。

繁,读【pó】,不读fán。如写《定情诗》的汉末诗人繁钦。

仇,读【qiú】,不读chóu。如明代著名画家仇英。

缪,读【miào】,不读móu。

句,读【gōu】,不读jù。如宋代进士句克俭。复姓句龙,也读gōu。

阿,读【ē】,不读ā。

都,读【dū】,不读dōu。如明代进士都穆。

阚,读【kàn】,不读hǎn。如三国时吴国学者阚泽。

乜,读【niè】,不读miē。如民国时国军少将乜子彬。

而在“多音字”类别下,除了上述读音相异的字以外,还有两个类别,一个是叫“多音字:声调不同”,也是容易读错的对象,例如:

要,读【yāo】,不读yào。如春秋时著名刺客要离。

华,读【huà】,不读huá。如数学家华罗庚。

任,读【rén】,不读rèn。如《笑傲江湖》女主角任盈盈。

曲,读【qū】,不读qǔ。如唐代司空曲环。

应,读【yīng】,不读yìng。如香港艺人应采儿。

过,读【guō】,不读guò。

谌,读【chén】,不读shèn。如羽毛球运动员谌龙。

訾,读【zī】,不读zǐ。如元代有名孝子訾汝道。

钻,读【zuān】,不读zuàn。

哈,读【hǎ】,不读hā。如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6)

数学家华罗庚(对话为虚构)

刚刚提到,在“多音字”类别下,有三个子类别,除了上述的读音相异与声调不同外,还有一个最容易混淆的“一字多音,一音一姓”,例如:

乐,一读【yuè】,一读【lè】,主持人乐嘉;一念【yuè】,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

隗,一读【kuí】,一读【wěi】。

盖,一读【gě】,一读【gài】。一般念【gě】,如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折,一读【shé】,一读【zhé】。

种,一读【chóng】,一读【zhǒng】。一般念【chóng】,如北宋末年名将种师道。

覃,一读【tán】,一读【qín】;一般读【qín】。

召,一读【shào】,得姓始祖为周武王之弟召公姬奭(shì)。一读【zhào】,为傣族姓。

相,一读【xiāng】,一读【xiàng】。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7)

乐嘉(对话为虚构)

还有一些姓,虽然不是多音字,却是容易让人错认的姓,试举一例:

这个字,它读páng。逄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据《万姓统谱》记载,炎帝裔孙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了逄国,为伯爵,世称逄伯陵。后来周武王灭掉了逄国,该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后人奉逄伯陵为逄姓的始祖。

逄姓虽然比较生僻,可后代名人辈出。春秋时期的逄同,向越王勾践献了一计,最终灭掉了世仇吴国。东汉名人逄萌,宁愿装疯卖傻,也不应征做官,其高风亮节,令人敬佩。顺便说一句,当代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叫逄先知,在润之先生身边工作了16年,是著名的党史专家。

和这个姓氏相似的一些单姓还有:

靳,读【jìn】。如演员“老干部”靳东。

我国最容易读错的姓氏(你读对了他们的名字吗)(8)

靳东(对话为虚构)

郜,读【gào】。如国足运动员郜林。

桓,读【huán】。如东晋大将桓温。

蒯,读【kuǎi】。如汉初谋士蒯通。

麹,读【qū】。如隋代高昌国国王麴伯稚。

殳,读【shū】。

昝,读【zǎn】。如清代书画家昝茹颖。

逯,读【lù】。如汉代大臣逯普。

厍,读【shè】。如北周大臣厍狄峙。

郗,读【xī】。但古籍中也有读chī的。

妫,读【guī】,不读wěi。

郄,读【qiè】。

郦,读【lì】。如汉初名臣郦食其(lì yì jī)。

璩,读【qú】。

郏,读【jiá】。如清代著名画家郏伦逵。

以上这些姓氏你认得多少?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中,它们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难读的姓氏?快在【留言区】告诉大家吧!

文| 挪窝的森林 编辑| 堂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