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万物相见乎离,百草丰茂,斯时嘉会之美期。万物者草木也,植物也。

一枝一叶总关情,建木、榜样、模范、根本,本末,果实,种子等词语都与植物相关,植物是古人生活的主要来源,是他们关注的对象,格致的重点目标。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些古代植物的词意,需要利用古人的注来接近它。古人给更古的书作注,对植物词作了大量的注疏解释,从多个方面描写植物的习性,揭示其功用,对我们阅读古代经典有极大帮助,这些注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阅读古代经典时应该重视的遗产。

植物象征的意义和自己的理解(学习古人给经典中植物作的注)(1)

春秋时期出现的《尔雅》一书, 主要对《诗经》中的名物进行考订,在“释草”和“释木”两章中,已按类比方式对诗经中记载的植物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同物异名进行了整理。

西汉毛亨的《毛诗·训诂传》、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三国(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等,在植物名物考证和形态描述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瓜曰华之,桃曰胆之,枣李曰疐之,虘梨曰钻之。小枝上缭为乔。无枝为檄。木族生为灌。

植物象征的意义和自己的理解(学习古人给经典中植物作的注)(2)

把握古代植物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经典的本意。对屈原《离骚》中“朝搴阰之兮,夕揽洲之宿莽。”这句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言己旦起升山采木兰,上事太阳,承天度也;夕入洲泽,采取宿莽,下奉太阴,顺地数也。动以神祇自敕诲也。木兰去皮不死,宿莽遇冬不枯,以喻谗人虽欲困己,己受天性,终不可变易也。”

植物象征的意义和自己的理解(学习古人给经典中植物作的注)(3)

屈原取植物中木兰的去皮不死,宿莽的经冬不死自然之习性,比喻自己不惧怕谗人的攻击和打压,坚持理想,不改变节操,有木兰、宿莽不畏严寒,不死不枯的忠贞之性。王逸的注疏明白地解释了古人对“木兰”和“宿莽”的生长自然习性的认识、看法,从而让我们能够更深刻体会出屈原这两句诗的寓意。也我们感受到古人“道法自然”不仅是生物成物,明心见志也是性法自然,心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