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精神是什么?爱国主义、科学民主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责任,追求真理、探究未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1)

校训历来是一所学校珍贵的价值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所学校精神的集中表达。一般说来是由办学者有意识倡导的一种办学理念或者期待,它更多地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特色或者追求。好的校训凝练和明确了组织倡导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沉淀下来就升华为一种精神,而且往往非常有特点,与众不同。

十年前,经莱阳农学院二届六次党委会研究讨论,并提交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常设主席团审议通过,确定新的校训为厚德、博学、笃行、致远。

青岛农业大学校训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为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创新学习、追求真理、博采众长、丰富自我。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2)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意思。意在倡导师生员工知行统一、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3)

致远:语出《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致远”意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奋斗的目标。意在倡导师生员工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4)

校训从“德、学、、志”四个方面对我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采众长,淳厚朴实,身体力行。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5)

正是在这样的校训中,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校友、教师。成为农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佳大学生”孙莹: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孙莹,2013级秘书学2班团支书、院学生会信息部部长,校十佳大学生。曾荣获第二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迁徙不断,关爱不止——关于候鸟儿童的调研及关爱”筑爱圆梦服务团荣获2015年全国社会实践百强团队;第二届“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金奖;第一届山东省农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同时,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六合奖学金,并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6)

校友刘玉涛获评2016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

2月25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宣传贯彻一号文件精神大会暨2017“三农”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揭晓了2016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我校蔬菜专业96级校友、广东省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广东博士团团长刘玉涛获奖。据悉,全国共有10人获此殊荣,刘玉涛位列第一。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7)

张忠华:科研需要不断试错

张忠华,2001年毕业于我校园艺专业,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首席,生物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主要研究方向是蔬菜基因组学和遗传育种。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8)

青岛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房新慧: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房新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402班学生,现任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基地管理部长、虹书屋会长,获得“第十届青岛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 第三届最美大学生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9)

海洋学院优秀校友荣获“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奖

3月4日,海洋学院党总支书记潘庆杰,校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白连万,海洋学院团委书记刘兴华,国际交流学院团委书记王天龙一行来到济南,为刚刚获得“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的蒋世波颁发荣誉证书。蒋世波是我校建校以来获此殊荣的唯一学生。

青岛农大与山东农大(校训中的农大精神)(10)

农大精神就是在伟大的校训基础上形成的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奉献精神

学校发展,我在其中的主人翁精神

宽容和谐,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

代表了农大六十五载春秋的优良办学传统和代代相传的精神气质,为青岛农业大学的建设奠定了文化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