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有十二帝,但是为什么影视剧中偏爱将各种故事编排在高宗乾隆身上呢?那是因为乾隆具备绝对的优势啊:

首先,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位时间第二长,当了60年皇帝,又以太上皇身份统御大清三年有余。

其次,康雍乾三代盛世,到了乾隆朝可谓海晏河清、国泰民安,要知道,古人写诗最多的不是陆游,而是乾隆,也可以窥见到乾隆一生大概是真的比较顺。

再其次,康熙的影视剧因为平三藩、收台湾,所以大多以武戏为主,雍正因为九子夺嫡,民间又是谣言满天飞,所以色彩并不美好,唯有我们的乾隆,一生文治武功兼修,在位期间不止延续了康乾盛世,还留下江南,留下了很多风流韵事,这给影视剧提供了不少的创作素材。

乾隆为什么不讨好嘉庆(精通帝王之术步步为营的乾隆)(1)

秋官饰演《细说乾隆》中乾隆

但是,真实的历史中,乾隆又是一位怎样的君主呢?洪雷著作的《步步为营的帝王筹谋:高宗乾隆》(下同《高宗乾隆》)就是讲述了乾隆的一生,从“九子夺嫡”背景下,弘历12岁时与爷爷康熙初见到乾隆六十年的禅让大典,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一个不同于影视剧中的乾隆,梁启超曾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那么,乾隆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的帝王,必然毁誉参半,我们只有放下过往的印象与偏见,去史料里寻找历史的真相,而这也正是洪雷擅长的,而这本《高宗乾隆》脉络清晰,让大家都能看的明白,读的过程中增加了不少趣味。

乾隆为什么不讨好嘉庆(精通帝王之术步步为营的乾隆)(2)

洪雷(笔名茅庐小生),屡获殊荣的新锐历史作者,活跃于各大历史文化网站。擅长从全局的角度还原历史人物和事件,挖掘它们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潜在关联性。

被幸运神眷顾

相比爷爷康熙、父亲雍正,乾隆真的算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之一了吧,经过康熙的除鳌拜、灭三藩、收台湾、三征准噶尔让清王朝的政权得以稳定,而雍正从康熙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于是雍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废除“乐户”、“丐户”等让国库慢慢充盈起来。

其二说乾隆被幸运神眷顾,相对于康熙的子嗣众多,最后才闹出了一个“九子夺嫡”,而雍正的子嗣则可以说少到可怜,而能干出息的也仅仅就弘历也就是乾隆一个。

虽然乾隆是相对舒服的坐上了皇位,但是他本人也是一个“杀伐果决”的一个帝王,他初登帝位,就把雍正遗留问题统统解决掉了,比如驱逐和尚、道士;对曾静、张熙处以极刑;约束亲贵;八爷平反;制衡鄂尔泰党与张廷玉党;而其中最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富察皇后的去世,乾隆看似没有走出丧妻之痛,但是却在背后肃整了大清朝的官僚集团,这是何等精明的一个君王啊。

乾隆还是一个特别擅于抓住时机,在准噶尔陷入内乱之际,乾隆力排众议,两次征伐终于解决了这个康熙和雍正都没有解决的外患。随后,定回部,打金川,靖台湾,降缅甸、安南、廓尔喀,把这些边疆少数民族的力量自此被王朝牢牢控制住,从此,乾隆的帝王权力走上顶峰。

乾隆为什么不讨好嘉庆(精通帝王之术步步为营的乾隆)(3)

张铁林饰演的乾隆

权力的中毒

就像现在说赢在起跑线,乾隆在帝王的这条起跑线上,无疑是自带光环的,为什么后世评价依旧是两极化?

议罪银、进贡、整治政治官员......乾隆却闭目塞听,就像洪雷在书中所说:“权力不只是春药,更是迷魂药,当一个人手握绝对权力后,很容易迷失心智,从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大概就是说乾隆的晚年时期。

所以,才有后世有人评价乾隆是一个自负的君王,当他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时,声称“天朝统驭万国”、“天朝富有四海”、“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也就是说是他切断了我们与世界文明的联系。更不用说他的六次南巡、文字狱、甘肃冒赈案,早年间清正高效的政府形象自此已然荡然无存,而这时候“乾隆盛世”已经埋下了清王朝的命运。

乾隆为什么不讨好嘉庆(精通帝王之术步步为营的乾隆)(4)

乾隆画像

而与康熙、雍正帝不一样的,乾隆觉得自己心目中的接班人,他的子嗣一个排不上位,最后只能选择一个缺点不是那么多的永琰,也就是我们的嘉庆帝。洪雷在书中说:“嘉庆只是一个好人,但做不了一个好皇帝”,因为作为帝王他为人保守又软弱,而他接手的又是一个乾隆帝留下的烂摊子,由于内外矛盾的双重夹击,大清王朝的悲剧也指日可待了。

《高宗乾隆》细数了乾隆的一生,从那个寅时起每天读书10小时候的小小少年郎,到寅时起的86岁白发苍老的乾隆帝,这段历史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乾隆为什么不讨好嘉庆(精通帝王之术步步为营的乾隆)(5)

#干货分享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