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
“朵朵......”
"王小朵......"
如果你听到一个家长,突然叫出了孩子的全名。作为过来人,是不是感觉“完了,她父母生气了,孩子不是要挨骂,就是要挨打的节奏!”
父母在发脾气,又或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爱喊出孩子的全名。这种现象应该是为了和日常的嬉戏打闹相区分,不喊乳名(小名),喊全名,表示要严肃的去对待,为了让孩子认真听父母说话。
有关“全名效应”
上面提到的这种现象,我们姑且叫做“全名效应”,这种情况在日常中是很常见的,应该很多人都做过,或者经历过。xxx!!起床吃饭!!还要叫几次!!全家都吃饱了啊!!类似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在情侣间、夫妻间、朋友间也很常见。比如夫妻或者男女朋友,以往都不是叫全名,突然喊全名,又不是特殊情况的话,那多半就是生气了;如果一个异性和你聊天的时候,突然叫你全名,请相信我,接下来要不就是表白,要不就是想打你了,提醒你要注意,严肃对待。
育儿少用“全名效应”
如果你平时都是叫孩子小名,而发脾气的时候则喊孩子全名,并且认为这招贼好使,屡试不爽。通过这样区分对待的称呼,确实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时间久了,也是有一定的隐患。
知名演员“黄磊”一家人,在访谈节目中就提到过,其女儿多多淘气的时候,自己就会喊她的全名“黄忆慈”,进而教育她。后来,只要一喊孩子的全名,多多都形成了条件反射,意识到自己犯错了。
孩子的这种条件反射真的好吗?我看未必。就像在这个访谈节目中,黄磊喊出了“黄忆慈”三个字,多多就马上条件反射似的转过头去看黄磊,其实她现在并没有犯任何错误。黄磊看到后,连忙说没事没事,不是说你。接着,多多马上躲妈妈怀里去了。
另外,大家可以看看有位学生,在网上发的这个提问:
通过这个提问,我严重怀疑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是他父母日常生活中,总通过“全名效应”这种方式教育他所致的。大家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育儿贴士:“全名效应”这种育儿方式,偶尔用用还好,如果你把这个当成自己的“育儿杀手锏”,个人认为并不是明智之举!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