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坐井观天 

部编二年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4、发挥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提问:

认识图片上的两种动物吗?有一天,它们因为一件事吵起来了,而且互不相让,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一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边读边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填空) 

(1)( )和( )争论( )

(2)青蛙的家住在( ),它眼中的天是( )。小鸟是从( )来的,它眼中的天是( )。

5、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

6、青蛙和小鸟谁说的对呢?

、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抽生分段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同桌互读互认,纠正读音,

4、抽生认读生字,正音。

5、全班齐读生字。

6、找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反复读。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这些字应该写在哪里。

(2)观察字形,想一想你怎么记住这些字?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然后在课后田字格中书写。

(4)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观”“渴”“喝”三个字。

(5)区别“渴”和“喝”字,用它们各组两个词。

(6)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2、齐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这一段,理解“井沿”的意思,了解故事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

(2)理解小鸟的观点。

a.理解“无边无际” “大话”的意思。

b.理解“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的意思。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c.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观察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d.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 讨论一下小鸟和青蛙各自在笑什么。

三、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1、齐读课文,思考:青蛙和小鸟到底是谁弄错了?青蛙错在哪里?

(错在自己呆在井底,不跳出来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井口那么小;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2、坐井观天的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同时它也在批评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四、总结拓展

1、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才不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小练笔: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3.寒号鸟

部编二年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寒号鸟的图片,齐读课题,读准多音字“号”的读音并组词。

2、简介寒号鸟。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勾画生字新词,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3、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4、课件出示课文填空:

这篇童话通过( )和( )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 )的,寒号鸟是( )的。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寒号鸟和喜鹊)

(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喜鹊让寒号鸟垒窝,寒号鸟却一拖再拖,最后被冻死了。)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抽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教师教读。

石崖、垒巢、懒惰、寒冬、吵闹、厉害、悲哀、腊月、狮子、寒号鸟、伸伸腰、缝隙、大雪纷飞、得过且过、冻得打哆嗦

(2)抽生认读。

(3)全班同学反复朗读新词。

(4)课件出示生字,抽生认读。

(5)口头给生字组词。

(6)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阵”“朗”将“夜”。

(8)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2、齐读课文。

3、思考: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家里,而寒号鸟却被冻死了?

二、继续学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寒号鸟和喜鹊的窝分别在哪里?

(2)观察课文插图,明白寒号鸟和喜鹊住得很近。

2、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朗读2~5自然段,思考回答: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

(2)喜鹊怎么劝告寒号鸟的?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

a.第一次劝告:“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寒号鸟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

b.第二次劝告:“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寒号鸟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3)理解“得过且过”的意思。

(4)想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的结果会怎样?

(5)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你想对寒号鸟说一些什么?

四、总结拓展

1、寒号鸟不仅懒惰,而且目光短浅,非常糊涂。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2、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你对“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的理解。

3、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寒号鸟说些什么?

14 我要的是葫芦

部编二年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4、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见过葫芦吗?知道它是什么样儿,能做什么吗?

2、出示葫芦图片,认识葫芦。

3、板书课题,指导葫芦的读音:“芦”字单念时读第二声,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文是怎样描写葫芦藤、叶子和小花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画上横线。

3、同桌互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4、结果怎么样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圈出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3、抽生认读生字,正音。

4、反复拼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识记生字。

(2)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式识记生字。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重点指导:“棵”“谢”“想”“邻”。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葫芦、哇、藤、邻居、蚜虫、奇怪、盯着、自言自语。

2、开火车朗读。

3、齐读课文,用书中的话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样的?

4、细长的葫芦藤上有什么呢?花谢以后,又会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回答:种葫芦的人每天都会看好几次葫芦,可是他到底得到了葫芦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种葫芦的人没得到葫芦:虫更多了,变黄了,都落了)

2、你看到可爱的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导朗读。

3、提问: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怎么就会落了呢?是什么导致它落呢?

4、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在想些什么?

5、你怎么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他毫不在乎,也不怕。)

6、体会不同语气: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7、他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了,他只希望葫芦长得大些,快些。

8、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9、邻居看到叶子上的蚜虫,他是怎样对种葫芦的人说的?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0、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邻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1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体会语气的不同。

12、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抽生回答。

(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不听邻居的劝告。)  

13、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可爱的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看到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三、总结拓展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