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一念天地生 天地对决一念成魔(1)

余顺天和地藏分别在各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到了最后却是殊途同归,繁华落尽归于永远的平静。电影的演绎在是视觉上给出了肾上腺飙升的场面,也给出了真情流露的无奈与不幸,还给出了心灵深处的敲击。

同样的出身走上不一样的道路,一个太平绅士,一个毒界灭霸;一个“顺”字让余顺天义无反顾的执行了“家法”,也许是因为父辈的吸毒过往,让余顺天对所有的贩毒者深恶痛绝,更是在思想深处已经直接将所有的毒贩归之于对立面,所以当“大哥”发号施令时没有做任何取证,没有为“兄弟”做任何求情,一念之间做了顺从“大哥”斩兄弟“手足”的执法人。地藏在多番哀求后没有得到素来敬仰“大哥”取实求证和“从轻发落”,在哀嚎声中被亲如兄弟的同袍砍断了三根手指,一念之间堕入毒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更是成了港岛第一大毒枭。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偏偏选择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其中的误解、执拗、偏颇以及环境的影响让走在路上的个人很难回头,蓦然回首往往已经看不清来路。

吸毒者很少有从生命的源头就是堕落的,一时的放纵,一时的侥幸还有一时糊涂,不论是哪一种都没有避开那一瞬间的意念。资讯发达的社会中总是有各种步入毒品深渊一再沉沦的,有带动周边人共同堕落的,有泯灭良知毫无责任感、羞耻心的,更有踏翻人伦漠视生死的;种种的表象都是过往和结果,追溯源头都应了一句一念成魔!

我们国家在禁毒方面的力度是很大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少有的吸毒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的国家,也就是说从宏观意义上讲社会正在走向“禁绝毒品”的路上;但是宏观数据反映的是一个趋势,对于微观世界,一个家庭,一个人,是没有百分比概念的,有的只是1和0。国家行政治理已经在做递加投入,要想进一步的有效控制乃至禁绝毒品,社会和家庭需要做出更多的支持。中国的吸毒者呈现了年轻化和群体化,而其中与原生家庭脱离和疏离父母的比例非常高;换而言之新的吸毒者更多的是各种原因离开原生家庭或者与父母关系不睦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或是处于融入社会的关键节点,或是踏在青春期叛逆拐点上,稍有情感、情绪的波动就容易行差踏错,加上社会属性中可塑性极强以及群体堕落的“顺势”和“从容”,一念之间万劫不复。

意识的引导和亲情的关爱是规避毒品最好的隔离带。不论是情感上的波折还是行进路上的挫折都是暂时的,却在发生的那一刻是永远的,因为它可能会导致一个错误的选择,偏偏很多的岔路不能回头。日常的引导和刹那的关爱会带来阳光般的温暖,甚至是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

《扫毒2》中当地藏扔掉冰袋,丢掉手指时,如果余顺天能够帮忙捡回来并坚决帮他接回断指,后续的发展会不会不一样呢?当然世间的过往不存在如果,故事的情节也不能同时呈现多方向的发展。余顺天的驾车离去让可能是被“冤枉”的地藏一念成魔做起了真正的毒贩。

一念天地生 天地对决一念成魔(2)

当余顺天大义凛然的豪掷亿元要取毒枭首级时,地藏如法炮制的悬赏一亿一千万杀余顺天却误杀了余顺天的老婆(前妻),余顺天冲冠一怒以“佛身入魔”与地藏展开了天地对决……

直到人之将死时,地藏说出了憋在心里十几年的怨言,“我们今天的结局都是你逼的,你有错,南叔也有错,当初你问都没有问过我有没有做过贩毒的事,就剁了我三根手指头,砍了手指后也没有道歉……”就是这愤恨,让地藏一念之间化身毒界灭霸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对决。

电影讲的是一个故事,展示的是画面,刻画的是内心。一念之差,让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地藏命名的年轻人化身毒魔。

一念天地生 天地对决一念成魔(3)

《扫毒2》以余顺天和地藏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天地对决有些牵强,但是就演员本身刘德华和古天乐确实对的住电影中的名字。余顺天,“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地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