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人物名字(樱兰高校男公关部)(1)

在动漫作品按几何级数量增加的今天,这已经可以算作一个非常久远的“灰姑娘成为王子的另一半”的世俗神话故事。

在《樱兰高校男公关部》里这部作品里,以一种性别模糊和讨好所有类型的二次元观众的姿势获得了颇为热闹的成功。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动画的相关人设时候,是我在读高中时。那时的父母没有给我看更多动画的权利与时间,我只在某些女生的书包挂饰或者折扇卡贴上看到这七个人,几乎所有和樱兰有关的周边产品,都是以粉红系为卖点,就像柯南在我残存的印象中是蓝色,而犬夜叉在我的记忆力是白色一般。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人物名字(樱兰高校男公关部)(2)

观众对于藤冈春绯的态度,其实和作品中,学院的其他女孩子对春绯的态度相差无几,但这相差无几的态度有着根本的区别。当我们观众对春绯持以同情和好奇的态度,其实是基于“叶公好龙”的心理阻距,能够将动画作品与现实生活分开(本来卡通风格的非写实性就给予了这一保证),而不是像影视文本一样,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可能性延展。但学院里的女孩子们,对春绯的态度,则建立于真相被“遮蔽”这一视角上而形成的。这在作品的漫画最后一集里学院女生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在漫画的最后一集中,公关部的人下了一个赌注,他们认为“既然是粉丝就会掌握这个人所有情报”,那么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藤冈春绯的性别真实身份,但所有人都在自觉地为她保守秘密。从剧情的发展来看,好像确实如此,但这些女生所理解的情报,是“我们对禁忌之恋表示支持”以及“藤冈春绯穿女装非常合适”这样的真实而已,当她们知道春绯的性别真实时,被彻底地震惊了。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人物名字(樱兰高校男公关部)(3)

而这个真实的来源,是春绯那个在人妖店上班的真正从性别上既做父亲又做母亲的爸爸以一种抱怨的口气说出来的话。

当然,这些学院女生对春绯的惊异并没有被继续延续下,而是被直接切断,进入到春绯在波士顿留学的剧情之中。

对一部动漫作品来说,基于商业性的考虑,他很有可能会设置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或者延续性的结局,比如一段旧的冒险结束之后,以另一段全新的冒险开端;或者是将这一段冒险一直进行下而将传统故事中的结局元素不进行讨论(其实在传统故事中“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在《樱兰》21集中,借常陆院馨之口,将须王环的“南瓜车理论”用了一集动画的时间进行解释,这并非是没有意义,其实是对很多热衷于二次元动漫作品的少男少女们,或者对时间流逝感觉非常迟钝的孩童们内心真实心理的一种独白。

结局不能面对,过程才是最重要。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人物名字(樱兰高校男公关部)(4)

如果仔细分析《樱兰》的动画与漫画文本,就会发现,不管是动画还是漫画,故事的结局都呈现一种环状形态,这并非是《盗梦空间》里诺兰给出的开放性结局,也并非如《滑头鬼之孙I》中对一个故事的完整终结,而是完整履行了须王环的“南瓜车理论”: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将目前的相互关系尽可能拖延下。这并非是不承认“零点魔法会消失”,而是把这个注定会发生的“零点”进行不断向后推迟,这既是发自人性根本的懒惰所致的逃避选择,也是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极度焦虑”的心态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影像。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樱兰》漫画的最后一集,尽管须王环和藤冈春绯都搬到波士顿读书,但樱兰高校公关部全体成员也全体搬到那里;而在动画的最后一集,直接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做阐释,而是以一句“樱兰高校公关部会一直开放”作为结束。

当然,将一个更加共性化和人性化的问题置于讨论领域之中,比怀疑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来说,还是要选择前者,遵循人的“趋易原则”。

但问题在于,当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当下的总总逃避而以一种极为尖锐的面目呈现在自身面前时,我们是否可以像动画那样,选择“南瓜车理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