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这无疑对选人用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准确认定“谁该下”,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么能看出来是古代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么能看出来是古代人(准确识别谁该下)

怎么能看出来是古代人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这无疑对选人用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准确认定“谁该下”,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准确认定“谁该下”,要全面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要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特别是“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贯通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把《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以推动《规定》落实落细。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持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提高能力水平,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吏政治责任落实落地。

准确认定“谁该下”,要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干部调整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认定“谁该下”,才能让干部服气。要牢牢把握严的主基调不放松,深化对《规定》完善的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具体情形的认识,切实改进干部考核方式方法,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既要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又要在干部“8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等小事上察德辨才,综合了解干部德才品行;既要多到群众中了解干部,又要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干部,看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待名利的态度,做到精准识别干部。要把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结果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综合用好干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的成果,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认定“谁该下”。

准确认定“谁该下”,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目的是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担当尽责。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区分问题性质、主客观原因、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结合干部一贯表现、认识态度、改正情况等,把研究人与研究事结合起来,给予准确认定,作出合理调整安排,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要强化全周期管理,坚持抓早抓小,当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要及时予以提醒、函询、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诫勉,帮助干部认识问题、改正问题,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作者系梧州市万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