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有两部电影和吴宇森有关。一部是修复重映的《英雄本色》,一部是经典重拍的《追捕》。
巧的是,两部电影的结果都不太好。《英雄本色》票房寥寥,《追捕》口碑扑街。另一种内在的巧合是,两部电影似乎都指向某一种怀旧,只不过一个旧瓶装旧酒,一部旧瓶装新酒。陈年的味道在今天没了新鲜感,埋在巷子里的酒香即便有人闻到,也未必愿意拐了匆匆步履深入巷陌一品芳醇。而《追捕》除了是向经典的致敬,也是吴宇森试图回归个人暴力美学风格的选择,毕竟《太平轮》的失利真如那艘沉没的巨轮般悲壮,吴宇森需要证明自己。
《追捕》海报
在电影院把两部电影都刷过一遍之后,笔者不得不感慨,如果《英雄本色》是一个时代的褪色,《追捕》的失常可能我们得承认吴宇森真的老了。
这“失常”来得有些不可思议。让人有些难以置信这是否真的是吴宇森的作品。对于一个曾经用作品激励感动过一代人,心怀善念,经历过生死劫,依然热爱生命热爱电影的人,我对吴宇森充满敬意;然而作为一个在电影院度过如坐针毡100多分钟的观众,我必须说我很不满意这一次的观影体验,《追捕》真的是一部挺难看的电影。
高仓健版《追捕》海报
主创们在路演宣传时大多会打上个怀旧牌,动员观众们带上爸爸妈妈看电影,重温曾经的美好记忆。那么此处必须给这类观众打个预防针,这部电影跟高仓健版的《追捕》,除了主人公的名字一样,几乎毫无关系。虽然致敬的彩蛋也不算少,但几颗糖豆的滋味绝不能左右正餐的变味。
旧版《追捕》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2,新版是5.5,差距之大不知其中是否包含对于这份“情怀”未得到满足的抗议。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当年《追捕》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国人对于那部电影的喜爱与当时长久闭塞的环境中“忽如一夜春风来”有关。这当然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日版《追捕》,无论是剧情架设抽丝剥茧的层层递进,还是人物表演的性格分明,主题揭示中的深刻反思,都堪称影史经典。
福山雅治饰矢村
今天回看那部40年前的电影,抛出一个杜丘被陷害的悬念之后,情节的推进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指向更大的危机和阴谋,也使得影片的架构走向开阔。虽然名为《追捕》,节奏上却是娓娓道来的。其中的动作场面算不上激烈,杜丘和警察之间的纠缠打斗,一路上的颠沛逃亡,从工业水准上来说,丝毫算不上惊心动魄。
吴宇森的导演风格显然很能弥补当年在《追捕》上的这一遗憾,让节奏更凌厉,情节更紧张,追逃之间的猫鼠游戏迸发出激烈的火花,这是最初我们对新版《追捕》有所期待的地方。然而事实上,更激烈的动作场面有了,属于《追捕》的其他优点全部荡然无存。
首先整个剧情走向很迷。死在杜丘房间里的女人有暴力美学的狰狞,杜丘确实也是一上来就被陷害,但是作为对立面的反派势力一开始就直接暴露,毫无悬念可言。身为制药厂的坏人从头到尾都坚守坏人的角色,且还坏得像一切既定印象里的邪恶反派一样刻板脸谱。
张涵予饰杜丘
杜丘的职业身份从检察官变成了律师,全程丝毫没有任何职业背景的展现,鲁莽得更像一个法盲。被陷害之后一句“我不相信警察”就选择亡命天涯,一言不合就枪战火拼。一样得到了一个老人家的帮助,只不过老版欧吉桑有理有据地说出女邻居的种种可疑之处,到了新版电影里只一句“我看你不像杀人犯”就糊弄过去实在不能信服。
吴宇森可能想借仓田保昭来致敬曾经的坚叔吧,一个收留了一群流浪汉的退隐大哥式人物。只是整部电影里没有江湖,流浪汉们的去向最后竟然是变成丧尸……丧尸这个槽点,作为影片的高潮戏就不过多剧透了,但是这个剧情走向到最后真有种看了个“什么鬼”的心累。
《追捕》剧照
吴宇森延续了老版的硬汉审美,高仓健的硬中有沉着和大义凌然,到了张涵予这儿,总觉得怒目圆睁的拿腔拿调更多些。事实上张涵予被设定为一个有身手有知识也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是可以通过编排解除危机的。而吴宇森为了回归自身擅长也备受影迷认可的双雄设置,将福山雅治饰演的矢村聪的戏份和作用做了大大升级强化,福山雅治更似一个伟光正的化身,客观冷静,坚持声张正义。于是硬汉张涵予版的杜丘,在属于他的这版《追捕》里,仅剩了乱枪打不死的主角光环,至于魅力,实在不知从何谈起。而牺牲掉杜丘这个人物,建立的双雄并进机制,因为整个大环境中没有了江湖,自然也就没有了感人肺腑或者振奋人心的道义。
戚薇饰真由美
戚薇的真由美只是叫了真由美的名字,反倒是河智苑的女杀手更得真由美的精神真传。女杀手的这条线索大概是吴宇森为了女儿出镜硬补出来的吧,事实上把这条线去掉于整个故事根本毫无影响。而爱女心切的吴导,也不该在这个问题上放宽基本的创作原则——我知道这个世界对胖子应该多一份宽容,但是你女儿毕竟演的时候是身手矫健的杀手,一身松弛的肉真的不是很符合这样的角色设定。
河智苑饰紫雨
吴宇森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这些年更是逢人就说自己想拍爱情片。他给片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设置了一个深情的背景故事,可是这些背景故事跟主线真的都没有半点关系,甚至对于人物性格的影响都是牵强的交代。
《追捕》剧照
至于那些看来充满浓浓山寨科幻风的特效,看到一些采访中有解释这些年日本电影工业萎缩,大制作已经拍得越来越少,《追捕》是这些年日本拍摄的最大制作电影,动用了日本行业内的高精尖人才,可还是跟不上闯荡好莱坞大导演吴宇森的节奏,磨合起来也是费了一番功夫。这话看起来有些推卸责任之嫌,但以笔者的观感来说,很多特效的镜头看着难受并不错在画面本身,而是情节的牵强带来了对画面的嫌弃。看着电影的时候,总有种感觉,编剧写剧本的时候时刻绷着根弦,提醒自己,下一场戏该打架了,下一场戏快走火吧。
据说在威尼斯放映的时候,出鸽子的镜头,放映厅里观众们都笑了,还有人鼓起掌来。这显然不是剧情渲染所致。想来影迷们还是爱吴宇森的,也从那些飞舞的鸽子身上看到吴宇森想要找回自己的努力。不过,就电影论电影,《追捕》的失落,鸽子和情怀,都救不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