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蠡县蠡县中学为了对抗衡水中学等名校掐尖招生,在距河北省中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安排几辆大巴车将县内各中学年终统测全县前400名的考生提前接到蠡县中学和蠡县第二中学集中学习。

虽说打着学生自愿的旗号,但“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就是为了将这些优质生源留在本县,防止其被衡水等更优质的中学掐尖招走。

若在20年前,孩子提前被县内最好的高中招走,家长和孩子一定很开心,但是现在孩子如果有能力去升学率更好的高中就学的话,家长就算是多拿点借读费或学费,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样一来,蠡县中学这一“硬掐鹅脖”的做法,家长当然不领情,甚至犯了众怒。家长质疑:“去哪儿上高中是我们的自由,他们强制孩子去蠡县中学或二中,有什么依据?”

蠡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对此事也直言不讳:“蠡县生源外流太严重了,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留住生源。”

县中为对抗市中掐尖(县中为对抗市中掐尖)(1)

县中和县教育局为搞好县教育成绩,千方百计想留住优质生源这原本也能理解,但家长面对县中的抢人大战却不买账的背后却满是无奈:要知道如果孩子不在县中上高中,而去市重点高中或民办私立知名高中就读的话,必将面临巨额学费。

拿衡水来说,县中为了留住优质生源,不惜用“免学费、学杂费”,甚至包吃住等优惠条件吸引生源,况且在县中上高中,孩子也不用拿择校费。而如果孩子要择校,因为学籍受区域招生的限制,大部分要到衡水一中,衡水二中等私立高中就读,下县要进入此类高中就读,除了要考比进县中高30-50的分数外,还要每学期年拿5000-30000元不等的借读费,这对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是即使是这样,下县的孩子只要分数能达到更优质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不管学费有多高,家长依然咬牙将孩子送进去,原因当然是希望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更有希望考进诸如985、211一类的高校。

县中为对抗市中掐尖(县中为对抗市中掐尖)(2)

县中与市里几所竞争力较高的中学相比,其升学率县中确实远不比这些拥有优质生源的高中,拿衡水一中和衡水二中来说,每年一本达标率就高达90%以上,而升入985及211名校的也高达18%以上,而县中二本达标率能保持在80%的就已经不错了,而能考上985及211名校的大多不及1%。

在家长眼里,能先挤进生源优质的重点高中,也就看到了孩子能进重点一本的希望,为了孩子的学业,下县的家长不惜为孩子教育高额买单。

如果县中限制孩子去更好的高中,家长肯定不愿意,毕竟这关系到孩子的前程,但如果不争取将优质生源留在本县,那么县中就会日益衰落。

县中为对抗市中掐尖(县中为对抗市中掐尖)(3)

在小徐老师看来,在优质教育资源包围下,县中很难用“免学费、免学杂费”或者提前掐尖留住优质生源。但助长这愈演愈烈的高中教育竞争,实则并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一、县中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虽然成绩好可以进更好的高中,但择校面临高额学费,实则增加了底层人民的教育成本,能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二、县中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必然造成县中教育资源萎缩,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之,虽然家长即使高价也要把孩子送进更好的高中,但保护县中可持续发展实则是保护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被萎缩,保护欠发达地区孩子能受更优质的教育,否则学生择校背后实则是无奈之举。而要想保护县中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优化壮大县中的教育资源,以强大的实力吸引住优质生源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