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羶shān”。这个字形的下部是一个“羊”字,上部是一个表示雄性生殖器的图形。两个字根会意,表示一群羊中领头的大公羊,即“种羊”,俗称“羊公子”。金文和小篆中的“羶”字承接甲骨文,楷书在隶变过程中,将上下结构演变为左右结构的“羶”(右半部字形略有变异)。
在上古时代的牧羊人看来,“羊公子”十分淫荡,总是在母羊的背上不停地跨上爬青铜器《乙觚》上的公羊下;嘴唇上翻,不停地发出淫欲的叫声,不断地用角触赶想靠近母羊的其他公羊;因此,“”字有强迫的意义,也有古人称之为“敦伦”、今人称之为“交配”的意思。又因为“羊公子”身上有一种臭气 冲天的腥臊味,所以又有“羊臭”之义,即现代汉语中“羶”字仍保留的基本意思。
汉字规范化后,“羶”字已被“膻”字所取代。因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闻不到“羊公子”身上的羶味,只能闻到羊肉的膻味了。后造的“膻”字,本来只是“羶”的异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