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了十天,68.5万字,总共上下两册39章。我看的纸书在17年出版,微信读书好评率90%以上。而改编的剧版“大明王朝1566”07年上映,豆瓣评分仍在9.7。数据充分说明此书/剧的流传度和美誉度。

大明王朝的7张面孔读后感(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1)

2017年出版

大明王朝的7张面孔读后感(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2)

剧版豆瓣评分

作者对人物形象,语言,神态及动作的描写,炉火纯青。里面每个人物的出现都有深意,而人物的任何微小的神态,都对事件有着深远影响。政治大势看不懂,书中为什么人物为什么有这个动作,也得靠其他读友的解读才能领会。正因为读的人多,写解读的人多,平平如我只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情节。

第一个情节

严党为了填补国库空缺,提出在浙江实行“改稻为桑”的政策。徐阶或者说裕王党想借着这次改革倒严。同时裕王党也知道嘉靖帝不是那么容易放弃严党,那怎么样能让皇帝下定决心呢?

就是把局面搞乱,甚至有官提出来,不死人,不大量死人,皇帝不会重视。严党要赶紧实行改稻为桑,抹平自己的亏空,就需要强征农民土地,他们甚至把水库炸塌,水淹稻田,置几十万百姓生命与不顾。到时候百姓的田也毁了,家也亡了,为了活下去只能把田低价卖给官府。严党既能小钱办大事,又能把田集中,到时候产的桑丝再卖给政府,又能捞一笔。

两拨人在浙江斗法,嘉靖帝都知道,但没有一方在意浙江的百姓能不能活。后来还是海瑞以一个知县的身份,硬生生为浙江的百姓抗出了一条生路。

第二个情节

嘉靖帝杀了严世藩,罢了严嵩的官,严党倒台后。国库依然亏空,已经到了官员的工资都无钱可发的地步。

南有倭寇,北有蒙古俺答,内有小规模暴乱。严党被抄家的钱,分给南北军事防务,安抚灾民都不够。嘉靖帝因为两年没有预算出给他修宫殿的钱,而不批预算。导致内阁迟迟不能拨款,国务凋敝。

皇帝跟内阁官员又开始斗法。最终斗法的结果,内阁选择『再苦一苦百姓』,先给皇帝修宫殿。百姓跟皇帝的面子比,可以一苦再苦。

第三个情节

嘉靖帝临终交代遗言,把海瑞留给裕王。

“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并告诫裕王

“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嘉靖帝什么都看的明白,但就是把精明放在跟自己官员斗争上,这时候往往牺牲的是自己的百姓。

用当年明月对他的评价来说——

“这人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对公益慈善事业绝对没有丝毫兴趣”

“嘉靖很自私。他认为做皇帝就是来享福的,没有义务,只有权利,而为了享受,就必须分裂群臣,让他们斗来斗去,自己的地位才能稳固;至于民生国计,鬼才去管”

这是一本读了20几个小时的书,看完后除了哀叹明朝百姓的不易,感慨新时代的幸福之外,多多少少还是能学会点儿“察言观色”,职场里更要多想想的不是领导说了啥,而是为什么说。找到最终目的才能办好差事。普罗大众都不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