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你的人生观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1)

父母对你的人生观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2)

日本歌姬中岛美嘉在2013年演唱了一首歌曲,叫做《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歌词朴实却直击人心,其中有一句歌词“想要被爱而哭泣,是因为尝到了人的温暖”说中了多少人的心事。因为这首歌,日本那一年的自杀率降到最低。的确,很多时候,生活总是一团乱麻,意外也会不期而至,来自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阴暗处发酵,随时都有可能将我们吞噬。所以,在一个人觉得无以为继,想要放弃的时刻,一个爱的眼神或者拥抱,便可以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从而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她被给予的人生》讲述的便是两个女孩——朱莉亚和莉莉,在不同的困境中因爱而获得自我救赎的故事。它是由美国文坛悲情天后怀斯曼女士所创作的小说,这本小说曾是继《岛上书店》之后又一部现象级小说,入选美国版豆瓣年度好书,被无数媒体人争相推荐。

父母对你的人生观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3)

作者爱伦·玛丽·怀斯曼是一位德裔美国作家,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但凭借对文学的热情和不断的努力,在美国文坛上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她的第一部小说《梅子树》被美国书呆子读书俱乐部评为年度必读书目之一;第二部小说《昨日不可失逝》被赫芬顿邮报评为2015夏季最佳图书;第三部小说《煤河》入选《历史小说评论》杂志推选的2015年度好书;最新创作的《她被给予的人生》更是获得美国国家阅读团体推荐,受到美国权威杂志《出版人周刊》和《华盛顿邮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一致推荐。

在小说的扉页上,爱伦·玛丽·怀斯曼深情表示,《她被给予的人生》是她献给两个孩子的礼物,是一个母亲借由一段悲情往事对孩子的告白。所以,父母与子女的亲疏对子女的影响是这本小说的一个主题。两个女孩子莉莉和茱莉亚在成长道路上的不同遭遇,使她们的人生也变得处处坎坷。她们被父母离弃,被命运苦待,被生活折磨,但最终在爱人的怀抱中获得拯救。她们成长经历的背后,是作者对于命运和爱的深度思考,是怀斯曼女士对当代人际关系与人生苦难的重新审视。这本书讲述的虽然是几十年前的美国故事,但反映的却是当下人们的精神困境。

《出版人周刊》曾这样评价《她被给予的人生》:“这本精心构思的小说从头到尾都是对读者的回馈”。的确如此,从小说的情节设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不得不说,怀斯曼是一个非常擅长讲故事的作家,在讲述的过程中巧妙设疑,动人心魄而不肤浅,故事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在对主人公命运的感叹中陷入沉思。小说选择双线并行的结构,在不同的时间段,讲述两个女孩不同的成长故事。

父母对你的人生观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4)

第一部分:

小说的第一个时间设置在了1931年,美国正处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大部分家庭正面临着经济困难带来的各种各样生活的艰辛,哪怕是拥有一处庄园和马场的布莱克伍德夫妇也陷入了经济窘境。但这并没有彻底打击到布莱克伍德夫妇,因为比起他们的白化病女儿莉莉,经济窘迫实在不值得一提。莉莉是布莱克夫妇唯一的女儿,因为先天缺陷而不被父母接受,甚至被当作怪物锁在阁楼上。

在莉莉九岁的一个深夜,布莱克夫人趁着丈夫出门,自作主张将莉莉卖给了一个进行畸形秀表演的马戏团。莉莉在马戏团中受尽老板的虐待,被毒打,被当作怪物一样展览。日日夜夜,她盼着父亲能来救她,但父亲一直没有出现。所幸,在马戏团里,她遇到了一群心怀善意的朋友,他们大部分都是畸形秀的成员,同样的遭遇让他们彼此惺惺相惜,共同抵抗世界的残忍。他们尽自己所能守护着莉莉,帮助着莉莉。他们的陪伴给了莉莉求生的欲望,她开始努力地去适应马戏团的生活,去突破自己,战胜自己的怯懦。

多年后,莉莉在马戏团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和管理大象的科尔相知相恋,冲破层层阻拦终于结为夫妻。在科尔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驯象师,并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莉莉的生活开始有了幸福的影子,可是灾难再次降临,莉莉的大象在表演时发生意外事故,为了保护大象,莉莉遭受重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丈夫也因保护大象而死亡,马戏团老板随即把莉莉和女儿送回了布莱克庄园。莉莉再度被布莱克夫妇锁在阁楼上,更让她不能承受的是,父母还强行带走了她的女儿。在那间隐藏在庄园深处的阁楼上,莉莉没过多久便离开了人世。

二十年后,布莱克夫妇相继死去。作为布莱克夫妇唯一的继承人,离家出走三年的茱莉亚不得不回到家中,管理父母的马场。三年前,父亲因酒驾离开人世,哀恸的母亲将父亲的死完全归咎于朱莉亚,认定是她不遵守规矩才会导致坏事发生。痛苦的朱莉亚不愿再面对母亲,她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当她再次回来时,一切物是人非。在整理父母遗物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秘密。随后,在一间被隐藏起来的阁楼上,她找到了自己多年来不被父母所爱的真相。原来,布莱克夫妇并不是朱莉亚的亲生父母,而是她的外祖父母,她真正的母亲是一个叫做“莉莉”的白化病女子。

父母对你的人生观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5)

第二部分

好了,讲完了故事,下面我们来说说书中探讨的第一个主题“亲情”。

在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下,作者将过去与现在,期待与现实,美丽与丑陋,脆弱与强势融合在一起,在最后的章节中将故事推向最高潮。一开始莉莉和茱莉亚的故事看似互不相关,却在结尾处巧妙融合,共同揭示出最后的谜底——原来莉莉才是茱莉亚的母亲,她们不幸的遭遇都来源于布莱克夫妇。

本书的作者怀斯曼女士在文坛上已经获得不菲的成就,但作为一名母亲,她认为孩子才是她最大的成就,母亲对于子女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在各种亲密关系当中,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日本作家伊坂太郎曾经感叹,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的确,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视孩子为至宝,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布莱克夫妇就是这样的父母。他们或因为虚荣,或因为怯懦,导致母亲不像母亲,父亲不像父亲,家庭不再是避风的港湾,而变成一个关押孩子的囚笼。在阁楼的岁月里,幼小的莉莉比任何人都懂事。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母,哪怕母亲总是冷漠又粗暴地对待她,父亲虽然带她读书,送她宠物,但却不允许她离开阁楼。对于她所遭遇的一切,她总是乖乖听话,温柔顺从,以消除母亲对她的厌恶,但结果却是无情的变卖。后来和幼小的女儿回到家之后,面对的是布莱克夫妇又一次的离弃与背叛。

作家八月长安曾说过:“最容易令人感到温暖和惊喜的是陌生人,因为你对他们没有期待。最容易令人感到心寒和悲哀的是亲人,因为你爱他们。”的确,亲情是我们对抗不安时最有力的盾牌,可有时候也会在不经意之间成为最伤人的剑戟,因为足够亲密,反而最容易无所顾忌,直击要害。每个人从出生便与亲情相连,你是父母的儿女,有一天,你也会为人父母。它与我们一生相连。因为它与生俱来,有时候,我们反而最容易忽视。并非只有爱情需要经营,亲情也是一样。最怕时间无情,不给我们机会。对比布莱克夫妇,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的父母。

父母对你的人生观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6)

第三部分:

除了对亲情的探讨,《她被给予的人生》还写出了对于爱恨的不同选择。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句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面对这样的人生,如果你是莉莉或者茱莉亚,你会有勇气面对吗?面对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苦难,莉莉和茱莉亚都恨过,但怨恨让她们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够好,让她们自卑。当莉莉刚到马戏团的时候,她不停地怀疑自己,因自己的肤色而痛苦,是朋友和爱人将她从自我怀疑的泥淖中拯救出来,让她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她有别人难以企及的驯化动物的天赋,她理应获得爱与尊重。朱莉亚年少离家,穷困潦倒,她也曾怀疑自己的存在只会使别人失望,她渴望别人亲近又惧怕别人的亲近。但一场大火之后,庄园里的肮脏被焚烧殆尽,茱莉亚在爱人的怀抱中选择了放下。

正如作者所说:生命是给予的,生活不是。在怀斯曼看来,莉莉比很多人更明白生命的意义,她被命运苦待,但从未辜负生活。莉莉从小到大面对了无数的

恶意,她有太多理由来记恨这个世界,但她没有,她反而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了荡气回肠的一生。

反观布莱克夫人,她活在恨意和虚荣当中,人到中年,她迫切地想要一个孩子,给神灵许愿,甚至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可是,当莉莉降生的时候,她拒绝接受这样一个娇弱的生命。别人还未曾说什么的时候,她作为孩子的母亲,首先放弃了她。她恨莉莉,恨她的丈夫,恨自己的命运,结果却是她的恨刺伤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她自己。莉莉和布莱克夫人不同的选择使她们走向了不一样的结局。

父母对你的人生观的影响(我们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7)

每个人一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个选择的背后都蕴藏着无数的可能。我们的一生也将会在一个又一个选择中走向不同的远方。面对人生的苦难,选择爱或不爱,相信或者不相信,继续还是不继续,都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都应该尊重,但仍然希望,哪怕在暗夜当中也不要放弃对希望的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