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早在2500多年前,《诗经·鲁颂》就有名句:"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这里的徂来,就是指徂徕山,徂徕山和泰山是姊妹山。徂徕山古迹众多。据初步普查,今存寺庙3处,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诗经》、《史记》对此山有多处记载,民间传说数不胜数。历史名人更是多有题咏。现搜集整理部分历史名人吟咏徂徕山的诗篇,和大家共享!

关于徂徕山的故事(历史名人与徂徕山诗篇)(1)

望 徂 徕

清 乾隆

徂徕亦云巍,千秋镇齐鲁。
北望比岱宗,拳石如培塿(嵝)。
马卜看山色,云生山四宇。
松年想何苦,画意乃尔许。
六逸怀竹溪,高风迷处所。

徂 徕 夕 照

清 林杭学(知府)

独秀峰前落照红,千岩飒飒晚来风。

竹溪云径层岚掩,桑海霞楼倒影空。

石涧苍松明灭外,金支翠羽有无中。

两先生去祠堂古,留得灵光照鲁东。

游徂徕山记

清 赵国麟(字仁圃,号拙阉,泰安县(今泰安市)东关人。赵原籍浙江上虞。清康熙进士,历任福建、河南布政使,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俗称宰相)。泰山五贤之一)。

泰山岩岩,藏万仞之石,而不以石显。

徂徕峨峨,分泰山一支,而遂以石著。

题竹溪六逸图

元 陈旅(官员)

千亩松篁野径开,一溪流水碧于苔。

山樽共醉徂徕石,何用杨妃七宝杯。

金 元好问(文学家历史学家)

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与累块,分明见九垓。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 威灵,茂陵亦雄才。

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 古今一俯仰,感极令人哀。

是时夏春交,红绿无边涯。奇探忘登顿,意惬自迟回。

惜无赏心人,欢然尽余怀。 夜宿玉女祠,崩奔涌云雷。

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 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霾。

六龙出扶桑,翻动支青霞堆。平生华嵩游,兹山未忘怀。

十年望齐鲁,登临负吟鞋。 孤云拂层崖,青壁落落云间开。

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巍。 徂徕山头唤李白,吾欲从此观蓬莱。


徂 徕 怀 古

清 王士禛(诗人)

徂徕林壑美,复爱竹溪清。

应有云霞侣,幽居远世情.

钓竿想巢父,酒态忆长庚。

寂寞空山道,寥寥千载情。

当年石守道,卜筑亦于斯。

时际升平日,人传庆历诗。

子孙留伏腊,水石映茅茨。

直道今谁继,凄然汶水湄。

竹 溪

清 洪昇(戏曲家)

斯人不可作,高致谁能攀。

此地经千载,唯闻六逸闲。

唐 王西夷

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风卧紫霞。

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坐对老松花。

翠满竹溪云满山,晨钟暮鼓叠烟鬟。

天光一线开丹嶂,独坐松篁杳霭间。

徂 徕 山 歌

清 卢綋(新泰县令)

徂徕山巅多奇松,蹲岩踞壁皆虬龙。

徂 徕 山

明 戴经

百丈奇峦百丈松,松松古干老苍龙。

九日徂徕山寺

明 宫鼐

徂徕山色岱宗连,此地曾经李谪仙。

居士竹溪留皓月,大夫松径隔烟寒。

咏怀古迹五首

青莲最爱徂徕峰,六逸同居第几重?

萧大亨之子萧协中

徂徕山翠郁回盘,望里孤峰秀可餐。

迥出断烟撑日月,高标清汉插阑干。

亭亭每作芙蓉想,挺挺时将拄笏看。

至此游人遍着眼,漫题名姓附岩峦。

竹 溪 饮台

清 徐田(诗人)

谪仙隐徂徕,浩歌卧林薮。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李 白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重读徂徕集

北宋 欧阳修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

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怨。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巍巅。

竹溪六逸图

明代诗人邱睿

徂徕山下竹满溪,溪中流水清依依。

昔人已往不可见,至今陈迹犹依稀。

关于徂徕山的故事(历史名人与徂徕山诗篇)(2)

,